刘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鼎(1903年~1986年)本姓阚,名思竣,字尊民,四川宜宾南溪人。6岁在县城读私塾,10岁入县高等小学堂。民国6年(1917年),考入四川省第三中学,二年级时被推荐为学生会会长。在学生中组织“劳工团”,提倡自己的事自己做。并组织学术研究会和商学联合会共同抵制日货,开展反仇油斗争。在进入叙属联立中学就读时,他和郭伯和徐韵华阳翰笙李硕勋等同学阅读《新青年》,组织学生会,社会活动更加频繁。

  民国12年(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工业学校。后赴德国勤工俭学,先后在柏林大学,格庭根大学就读。同年冬,经孙炳文和朱德二人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并担任中共旅欧总支德国支部的青年团书记。

  民国15年(1926年),由德国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世界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问题》等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后进入列宁格勒机械学校,系统学习《飞机机械学》、《航空史》、《气流学》等航空知识。次年,任东方大学党总支委员,中国支部书记,政治常识课教员,兼军事翻译。

  民国18年(1929年),奉调回国。次年,任中共中央军委保卫局二科副科长,科长,从事情报调查工作。民国20年(1931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后监押在南京监狱,次年9月,经康泽保释出狱。

  民国22年(1933年)任闽浙赣苏区政治部组织部长,红军分校政委,后受方志敏委派,任兵工厂政委。他亲自动手研制并组织生产红军第一门火炮及其炮弹,改进地雷设计和黑火药配方,创制电话机点火的电发地雷引信,开创了我党早期兵工事业。民国23年(1934年)随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次年5月在转移途中遭敌伏击被捕,解南昌军法处,转押九江俘虏营。同年秋,趁上街购货之机,逃出营区,乘船回到上海。

  民国25年(1936年)3月,刘鼎赴西安,系统地向张学良将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周恩来到西安与张学良会谈作了准备。刘鼎参加了周、张会谈,随后被任命为中共驻东北军代表,他协助张学良以团结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东北军,加强东北军与红军、十七路军的团结。

  民国26年,刘鼎受党委托在延安创办军事技术学校─学校,并任校长,。次年任中央党校政治教员,抗大五大队政治主任教员,特科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民国29年,刘鼎调任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他从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使枪、炮、弹药的品种、质量、数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彭德怀批准创办了工业学校并由他兼任校长,培养了大批青年技术人员,也为建国后国防工业建设作了人才准备。

  解放战争时期,刘鼎先后任中央军委联防司令部军工局副局长,晋察冀工业局副局长,华北企业部副部长,组织领导建立新的兵工基地,使炮弹等生产飞速发展,年产达几十万发,支援了华北的几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刘鼎任重工业部部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刘鼎历任第一、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空工业部顾问等职。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中国兵工学会顾问。他全力从事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注意发挥军工企业的优势、发展民品生产,组织设计试制了万吨水压机。他勇于开拓,成为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者和重要奠基人。

  刘鼎在左倾思想泛滥时期,多次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关押在监狱长达七年之久,他身陷囹圄志不移,甚至连牙粉袋和草纸都用上,共写了二十多万字的技术总结和建议,无一字涉及个人是非荣辱。粉碎“四人帮”后,刘鼎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顾年老体弱,为加速航空工业的发展勤奋忘我工作,同时领导着“西安事变”史编纂工作。

  1986年7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