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特产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1年3月15日 (一) 05:37旺仔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市,简称“”,是中国的首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东面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土地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辖16个区。

北京十大特产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题图.jpg
景泰蓝
景泰蓝题图.jpg
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题图.jpg
冰糖葫芦
北京冰糖葫芦题图.jpg
北京鸭
北京鸭题图.jpg
房山磨盘柿
房山磨盘柿题图.jpg
大兴西瓜
大兴西瓜题图.jpg
燕山板栗
燕山板栗题图.jpg
昌平草莓
昌平草莓题图.jpg
通州腐乳
通州腐乳题图.jpg
北京烤鸭


老北京芝麻烧饼

羊蝎子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北京著名菜式,由中国汉族人研制于明朝,在当时是宫廷食品。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相传,北京鸭的饲养,约起于千年前,是因辽金元之历代帝王游猎,偶获此纯白野鸭种,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下来,才得此优良纯种,并培育成今之名贵的肉食鸭种。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鸭,故名“填鸭”。不仅如此,北京鸭曾在百年以前传至欧美,经繁育一鸣惊人。因而,作为优质品种的北京鸭,成为世界名贵鸭种来源已久。明初年间,宫廷里的御厨研制出了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这两种。叉烧烤鸭以“全聚德”为代表,而焖炉烤鸭则以“便宜坊”最著名。在嘉靖年间,烤鸭从宫廷传到了民间,老“便宜坊”烤鸭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开业,这也是北京第一家烤鸭店。而当时的名称则叫“金陵片皮鸭”,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还特别标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鸭。在1864年,京城名气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又发展到了“挂炉”时代。


景泰蓝

景泰蓝

  景泰蓝,在铜胎上嵌丝后再涂烧搪瓷釉的艺术搪瓷。中国北京特产工艺品。明宣德年间(1426~1435)兴起。景泰年间(1450~1456),以图案精美、色泽浑厚著称于世,制品雅静含蓄、温柔敦厚,因以深青色和浅天蓝色(略带绿)两种釉料最盛行,故名景泰蓝。清康熙年间,钦定为宫廷艺术。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技艺成熟,造出许多精美桌椅、床榻和挂屏等,制品生动多姿、华丽光润。1950年后,上海、天津、西安等地也相继兴建起景泰蓝工厂。景泰蓝所用原料主要为铜(坯胎)及各种釉料。清中期以前多用黄铜胎,以后则为紫铜胎。20世纪70年代后,也曾用银和亚金制胎。釉料则用石英、长石、铅、硼砂等按色彩需要,以不同比例配制而成。景泰蓝生产工艺以手工为主,分为制胎、掐丝、焊接、点蓝、烘干、烧成、磨光、镀金等工序。其中点蓝(把各种色釉填入丝纹空隙)和烧成两 道工序须反复2~3次。有些器物的顶盖、边饰还采用錾花、花丝、镶嵌等工艺。产品既有金属的光泽,又有釉色的晶莹瑰丽。品种大多是瓶、盘、盒、灯、奖杯以 及各种工艺陈设品。景泰蓝长期只在宫廷监管下制作,19世纪其技艺流入民间,成为“燕京八绝”之一,并且逐渐扩散至各地,一度成为重要的手工业。但是由于工艺繁琐、成本很高,各地景泰蓝又纷纷消失,现主要产地是北京、台湾和深圳。其中北京景泰蓝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采用宫廷传统秘方,由鲜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个品种、几百个规格的各类产品,均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果脯是蜜饯的一种。果脯和蜜饯的区分,按照在北京的习惯,把含水分低并不带汁的称为果脯。如苹果脯、梨脯、杏脯、桃脯、沙果脯、香果脯、海棠脯、枣脯(又称金丝蜜枣)、青梅脯、红果脯等。因为以上果脯是把原料经过处理,糖煮,然后干燥而成,其色泽有棕色、金黄色或琥珀色,鲜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粘性,含水量在20%以下。这种果制品,也称“北果脯”或“北蜜”,是北方形式的果脯蜜饯意思。而冬瓜条、糖荸荠、糖藕片、糖姜片等表面挂有一层粉状白糖衣的称为糖衣果脯,也叫“南果脯”或“南蜜”,是来自福建、广东、上海等南方果脯蜜饯的意思,其 质地清脆,含糖量多。蜜饯是经蜜或糖煮不经干燥工序的果制品,表面湿润柔软,含水量在30%以上,一般浸渍在糖汁中,如蜜饯海棠、蜜饯山楂等,但是近年 来,这种产品只有一些前店后厂的自产自销的商店生产,因为它不易储存和运输。传说果脯是明朝时期的御膳房发明的。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厨师们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后来,这种制作方法从皇宫里传出来,北京就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 详细


昌平草莓

昌平草莓

  昌平草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北京市昌平区特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1年3月16日发布(2011)第33号公告,批准昌平草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昌平草莓产地范围为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崔村镇、小汤山镇、百善镇、南邵镇、沙河镇6个镇现辖行政区域。品种:(1)日系品种章姬、红颜、皇家御用等品种口感香甜,果实绵软,有着牛奶草莓之称。(2)欧美品种阿尔比、圣安德瑞斯等品种口感酸甜,果实清脆,适合喜爱酸口的市民食用。(3)中国品种冬香、天香、红袖添香等品种酸甜适中,口感适中,糖度在12-13%。

  昌平具有生产草莓的优越自然条件。昌平区位于北纬40度,这一纬度是国际公认的草莓最佳生产带。昌平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1.7℃,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00毫米,满足草莓生长的各项气候指标。昌平草莓产区位于山前暖带,昼夜温差大,草莓生长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草莓糖份的积累和风味的形成。昌平上风上水,长年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的天数占70%,由燕山麦饭石中渗透而下的水源纯净无污染,京密引水渠又从这里穿过,水资源条件优越。土壤属微酸性沙质土壤,透气性好。优越的自然禀赋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前提。昌平区的自然禀赋十分适宜草莓生长,从而保证了草莓的品质。


平谷大桃

平谷大桃

  平谷大桃,产于素有“中国桃乡”之称的北京市平谷区,分白桃、蟠桃、油桃、黄桃四大系列,200 多个品种。主要栽培品种有大久保、庆丰(北京26号)、京艳(北京24号)、燕红(绿化9号)、八月脆(北京33号)、艳丰1号、陆王仙、华玉、大红桃等。平谷区是北京市的重要大桃生产基地,是全国大桃生产第一区。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桃乡”,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为"全国大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平谷区大桃面积、产量、品种和上市时间居全国区县级首位。平谷大桃不仅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而且销往东南亚、西欧十几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平谷大桃以个大、色艳、甜度高而驰名中外。平谷大桃最大单果重达1000克,最大一个桃卖1088元。在香港电视台开展的大陆大桃评比中,香港观众一致评为:平谷大桃口味最佳。平谷大桃好吃,除了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外,还在于其有独特的自然优势:一是平谷境内多河流,地下水资源丰富,属于独立水系,且水质好,无污染,有"神水"之称;二是平谷区为三面环山,西南开口的敝开型地形,绵延百余公里的山前暖带非常适合大桃生产,且处于长辐射地带,昼夜温差大,有效地形成了大桃糖分和氧分的积累;三是平谷平原是由河和洳河冲击淤积而成的,属于微酸性沙质、透气性土壤,加上周围群山储藏着大量富钾火山岩这一平谷独特的地理特征,不仅适合大桃生长而且还天然为桃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微量营养元素。


京白梨

京白梨

  京白梨,又名北京白梨,原产于北京门头沟军庄镇,为秋子梨系统中品质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是北京果品中唯一冠以“京”字的地方特色品种。京白梨为蔷薇科植物白梨的果实。京白梨果实扁圆,平均单果重110克,大果重可达200克以上。果皮光滑细薄,果肉乳白细腻,果肉中含石细胞少,多汁味甜,酸甜适口,香气袭人,可食率达93%,品质极佳。后熟前,果皮黄绿 色,果肉嫩脆;后熟后,果皮浅黄色,果肉嫩润,是众多名特优果品中的佼佼者。人们常用“十个果子摞起来不倒,摔在墙上粘住不掉”来形容京白梨外形均匀规整 和果肉的细腻含糖量高。果肉中含大量葡萄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消暑,解渴,润肺,健胃之功效,是老少皆宜的保健佳品。2012年3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京白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京白梨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它的“故乡”——门头沟区军庄镇孟悟村、东山村,现仍保有300余株200年以上的老梨树。京白梨在清朝末期即已闻名于世,据《宛平杂谈》记载:京西白梨自清代同治年间始即为宫廷贡品,慈禧太后临朝更是朝中必备。正式把东山白梨,命名为“京白梨”,是1954年东山贡梨(京白梨)参加了北京梨品品种评比会,以其无暇的品质在梨中夺冠,荣获最优产品,就在白梨前面冠以“京”字,由此得名。在1959年国庆10周年大庆,东山贡梨(京白梨)被送上国宴餐桌,备受中外人士喜爱,被专业人士公认为是秋子梨系统中最好的品种而后闻名全国。


张家湾葡萄

张家湾葡萄

  张家湾葡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品质好著称。张家湾葡萄果穗整齐,果粉完整,果皮中厚,果表呈现本品种特色;果肉细腻,糖酸比合理,适口性好。张家湾自元朝就种植葡萄,到现在已有七八百年。早先张家湾葡萄以玫瑰香为主,上世纪60年代在我国率先引种日本巨峰。上世纪90年代,张家湾葡萄种植面积曾达两万多亩。经过30多年发展,张家湾葡萄已走过填补市场短缺、盲目追求面积和产量的阶段,正朝着品种多样化、管理精准化、环境生态化、产品有机化的方向发展。张家湾镇位于通州城区南部,紧邻通州城区,是通往华北、东北和天津等地的交通要道,总面积105.8平方公里,下辖57个行政村,5.4万口人。镇域内交通便利,文化特色突出,工业基础雄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 明清时期,张家湾镇曾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以商贾云集、漕运发达和战略地位重要而闻名天下,在中外、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的说法即来源于此。张家湾镇地势平坦、水系丰富,交通便利,在镇域105.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贯穿了大运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玉带河四大水系和京津、京沈、北京六环、张廊等四条主要公路。


房山磨盘柿

房山磨盘柿

  房山磨盘柿,产于北京市房山区,是业界公认的最优良涩柿品种。据考证,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年)房山区就有栽培磨盘柿。明朝万历年间编修的《房山县志》中曾有张坊磨盘柿的记载:“柿,为本境出产之大宗,西北河套沟,西南张坊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数。”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张坊的磨盘柿就作为贡品年年进奉。房山磨盘柿其因果实缢痕明显,位于果腰,将果肉分成上下两部分,形似磨盘而得名。房山磨盘柿个儿大、色艳、皮薄、汁多,富含人体必须的7种氨基酸、大量维生素、胡萝卜素、矿物质和黄酮等。磨盘柿作为房山区农业的形象代表,是京郊的名特果品,数次参加市、部展评均获名优称号。2001年房山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磨盘柿之乡”。同年,房山 磨盘柿荣获全国果品展“中华名果”称号。2003年“房山磨盘柿”又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证明商标”;并获全国首届沙产业博览会“名优 产品”称号。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房山磨盘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张坊镇为房山磨盘柿主产区,目前,全镇磨盘柿种植面积1.9万亩,柿树40余万株,年产鲜柿660万公斤。近几年来,该镇加快建设柿果博览园;集采 摘、观光、民俗、度假为一体的精品园区初具规模;建有80多处规模化、标准化采摘园;并为磨盘柿注册了御贡商标,拓宽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经过品质测试分析表明:①房山磨盘柿果在无公害栽培环境综合指标及产品安全属性方面完全符合要求;②其平均单果重为250克,最大单果重约600克,色泽鲜艳,果形端正,果面光洁、缺陷少,符合优质外观等级标准;③脱涩后的硬柿脆甜爽口、肉质细、汁液中等、无核、可食率高,脱涩后的软柿皮薄、汁多、肉细、甘甜、无核、可食率高,品质优;④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PP、胡萝卜素和矿物质,同时具有高钾低钠特点,是一种营养甘甜果品。


燕山板栗

燕山板栗

  燕山板栗,北京市密云县特产。燕山板栗属于华北品种群,栽培历史悠久,具有香、甜、糯的独特风味,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的河北和北京辖区内。燕山板栗在中国的板栗生产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中国传统的出商品,享誉海内外。燕山山脉位于中国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谷到山海关,大致呈东西向。长300多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海拔在400~1000米。北侧接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燕山板栗曾是北京出口的主要果品之一。据《密云县志》记载:上世纪30年代,密云县有栗树6718株,年产板栗8364公斤,年产板栗7.5万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密云板栗产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密云板栗产业获得新生。为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变“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密云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密云板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指导下,在高岭公社栗榛寨大队做板栗高接改良品种选优工作,嫁接燕红、燕丰、燕昌、下庄2号等优良品种。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又叫糖葫芦,是中国汉族传统的小吃。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冰糖葫芦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冰糖葫芦在东北地区被叫作糖梨膏,在天津被叫作糖墩儿,在安徽凤阳被叫作糖球。在宋朝年间便开始了古式的做法,《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北京的冰糖葫芦,最盛行于民国时期。旧京时不同地区糖葫芦粗细档次和销售方式各不相同,有好几种类型,在食品店、公园的茶点部或影剧戏院里的,那糖葫芦常摆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其制作精致,品种众多,有山里红、白海棠、荸荠、山药、橘子以及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馅的各种糖葫芦。最早制售糖葫芦的,要数“不老泉”、“九龙斋”、“信远斋”等出售蜜果的几个老字号店铺。原址在前门大街和东琉璃厂的“九龙斋”和“信远斋”,其最早售卖的一颗颗单个儿红果海棠的糖球儿,极受百姓们的青睐。民国时最有名的,还要数东安市场南门的“隆记”食品店制售的冰糖葫芦。旧时还有一种糖葫芦,是挑着担子或挎着木提盒、竹篮走街串巷吆喝卖的:“唉,冰糖葫芦哟,新蘸的。”出售的小贩,挑子一头木盘上支着竹片弯成的半圆形架子,上面有许多小孔插着糖葫芦,另一头是可当场制作用的火炉、铁锅、案板、刀铲及糖、红果、山药等工具原料。因旧京黄土街道上无风三尺浪,为防风沙,那挎篮提盒的小贩,常用白色洁布盖着以防尘土。这类的糖葫芦,品种不多,价钱适中,也很大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