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型的研究绘画艺术的大型美术团体。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等人担任教授,当时陈师曾应邀到北京大学作演说,会后蔡元培有感于中国画学之衰微,遂有创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之倡议。1918年2月,由蔡元培作为发起人,由狄福鼎陈邦济为临时干事,进行“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筹备工作,并随后拟定章程和导师。经过紧张筹备工作以后,于1918年4月正式开课。画法研究会成立后,积极扩大学员规模,组织演讲会、游艺会、展览会等各类活动,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1923年因蔡元培辞去校长职务,北大画法研究所便停止活动。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可说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型的研究绘画艺术的大型美术团体,聘请画坛耆宿如陈师曾、贺履之、汤定之、胡佩衡、李毅士、钱稻孙、贝季眉等诸位名家以及新秀徐悲鸿(时年23岁)担任导师。宗旨为“研究画艺、培养人才、倡导美育”,兼具研究与教育性质。画法研究会成立时,分别为中国画部和外国画部:中国画部,分山水类、花卉类、人物类,外国画部分铅笔画和水彩画。至1920年4月15日,中国画部分山水、花卉两科。外国画部设铅笔画、油画、水彩、擦画、炭画、钢笔画六门,较中国画门类而言,多出一倍。可见此时习外国画的学员人数要多于习中国画的学生,也反映出了画法研究会创办理念和宗旨以及艺术导向的变化情况。画法研究会授课方式采用导师指点和学员自修相结合的方式。导师主要通过演讲和谈话进行指导。导师演讲主要根据个人所长讲述画史、画理,并须在一定时期内成一系统。谈话则随意性较强,导师可以结合古代名画真迹或个人作品进行讲解,亦可对学员作品进行点评。该会成立后在北京大学教务处的支持下,先后举办“北京大学学生游艺大会”、“图画陈列会”、“画法研究会成绩展览”等展览与活动,赢得校内外好评。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北大画法研究会中、西画部的开设,其第一次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并立起来,客观上设立了东西文化碰撞的舞台。而导师的演讲、谈话,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了解当时画家思想状况的理论文献;另一方面,也为我们解读新文化运动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情况提供了参照。同时,这些演讲、谈话,皆早于吕澂与陈独秀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美术革命”论,因此可以说他们才是拉开国画论争序幕的先行者。总体来看,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作为民国初期北京地区成立较早的美术社团,在传承画学、普及美育及增进艺术交流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