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曲汉语拼音:Beiqu;英语:northern drama),中国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为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散曲所用的音乐

  北曲在形成过程中,吸收汇集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优秀成果,诸如唐宋大曲诸宫调宋词鼓子词唱赚转踏等,对北曲的形成都有重大影响。

  北曲有335支曲牌,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上述各种传统音乐。金、元时期流行的民间音乐亦对北曲有重大影响,其中包括汉族及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民歌。对北曲影响最为直接与最为深刻的,当推宋、金时期的诸宫调。北曲的曲牌联套形式,早在诸宫调里已初具规模,其结构形式十分严谨。

  北曲又分为戏曲(又称剧曲)与散曲两种。散曲只是清唱,内容多为作家个人的感怀。它可以只是一首小令,也可以组成多乐章的套曲,即散套。戏曲的一本戏,通常由四折一楔子构成,虽间或有五折或五折以上的,但只是特殊的例外。一折戏,在音乐上就是一组套曲。每套曲子只限用一种宫调,以此贯串全套,使得各个乐章前后的调性统一。楔子在音乐上没有独立性,它虽然也有一二支唱曲,但在宫调上则从属于后一折的套曲。全剧四折,即四组套曲,分属四个不同的宫调,这在调性色彩上也就有了不同的变化对比,以表现戏剧的情绪、情调的起伏变化。北曲的演出形式,全剧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物一般不唱。主唱者倘是男角色,称为正末;如系女角色,称为正旦。因此,北曲杂剧的剧本又因主唱者的不同而分为“末本”与“旦本”。这种“一人主唱”的演出形式,乃是继承了说唱音乐诸宫调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由说唱转化为舞台表演的痕迹。但另一方面,北曲在演唱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对后世戏曲演唱艺术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