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亭派代表作:董其昌《仿北苑笔意图》
华亭派代表作:顾正谊《开春报喜图》

  华亭派明代后期由顾正谊创始,以董其昌为中坚的文人山水画流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华亭人,因此称为华亭派。

  • 时间:明代后期
  • 地域:上海
  • 代表艺术家:董其昌、顾正谊、赵左沈士充
  • 代表作品:《水村图》、《仿北苑笔意图》、《开春报喜图》等

产生背景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与浙派占据画坛主流,然而到了明末,此二派已经在貌似的繁荣中产生了许多流弊。浙派出现一味追求粗放简率的习气,而吴门画家更是因循文徵明的风格,不肯外师造化又懒于研习古人。这使得吴门画派也陷入了空疏恣意和出现以碎石积为大山的板结之风。而松江虽自古属于三吴故地,却能于太湖与海上之间求的一片安宁,因此这里聚集了很多归隐的文人逸士。而这些文人虽大多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却能敏锐地察觉到吴门正在面临的衰微,并积极地从中寻找原因,大胆地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意图恢复正统的文人画传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顾正谊、董其昌、赵左、沈士充等,他们均为华亭人,虽他们各有派别,但都属于松江派,而其中的巨擘董其昌被称为华亭派,而且这些画家之间也多有结交师法关系,所以他们也都可归入华亭一派。

艺术特色

  华亭派的创始可追至明代画家顾正谊。顾正谊,字仲方,华亭人,万历时官至中书舍人,去职后归隐松江故里。他的画注重研习借鉴元人绘画,有《仿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存世。根据文献记载,董其昌早年受其指授,且董其昌在《容台集》中也多处谈到顾正谊,足以说明两人关系密切,所以,顾正谊在艺术上对董其昌应有一定影响。而华亭派的最重要代表就是董其昌,正是他提出要克服板结与粗简这两种时弊,主张绘画创作要从学习古人作品入手,在熟练地掌握古代大师的笔墨与图式的基础上,进而以秩序化的图像程式的重新组合为媒介,以充满个性化的笔墨操作抒发个人的情味,最终化古为我,“集其大成,自出机抒”。另外,他还在提出摹古画论的同时,进一步总结发展了以纯化文人画为目的“南北宗论”,构建了以南宗文人山水画为绘画最高境界的理想模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总的来看,华亭派画是在总结和吸取吴门画派得失的基础上兴盛起来的,他们正是看到了吴门画派只见文徵明艺术之皮毛,而无法沉下心来上追古人的缺陷,才提出了宗法宋元诸家的艺术主张。而华亭派艺术家又多为隐居的文人逸士,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这就使得他们在绘画实践上有所行动的同时,在绘画理论上也能有所建树,如董其昌的《画旨》、《画禅室随笔》、陈继儒的《妮古录》、《白石樵真稿》、《书画金汤》等,均在对前人绘画进行风格分宗的基础上,宣扬并倡导文人画观念与价值。

继承发展与影响

  华亭派在董其昌的旗帜下还有陈继儒、赵左、沈士充等名家。其中陈继儒兼擅诗文书画,尤长于画梅花,山水多作水墨云山,笔墨简朴清逸。赵左则师承董源、黄公望、倪瓒、米友仁等宋元诸家,用干笔焦墨与烘染的手法描绘江南湿润苍秀的景色。而沈士充用笔细碎,画风与董其昌相近,并能为其代笔。

  华亭派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能有所建树,是浙派与吴门画派江河日下时所必然诞生的画派,它很好地看到了当时画坛的时弊,并能予以纠正。其所倡导的以书法入画、重视笔情墨趣、复古与建立文人画体系等观念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后来的四王一路所谓正统画派正是沿着董其昌的理论发展起来的,可见华亭派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