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宋四家:马远《踏歌图》

  南宋四家,四位著名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他们的绘画开创了南宋独具特色的偏角山水,突出代表了南宋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 名称:南宋四家
  • 时间:南宋
  • 地域:杭州
  • 代表艺术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 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图》、《四景山水》卷、《踏歌图》、《溪山清远图》等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也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遂成为南宋画院中的骨干力量。而宋高宗赵构无意恢复中原,重用主和派,偏安一隅。然而对于画学却予以重视,特别是他需要绘画来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因此南宋时期,绘画活动的中心,仍然是在画院。

  南宋一部分山水画和画家承袭了北宋雄浑壮阔的艺术特征,也有全景式构图的作品存在。但宋代的山水画发展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到了南宋则被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珪发展为注重意境的创造,以抒情为目的所谓偏角山水。画家已不再讲求山川形势的完整性,往往突出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而笔触也更加大胆泼辣,水墨成分发挥得更加充分。

  李唐,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北宋徽宗时画院画家,金兵破汴梁后,他辗转到了临安,流落街头,以卖画为生。“建炎间,太尉邵宏渊荐之,奉旨授成忠郎,画院待诏,赐金带,时年近八十”(《图绘宝鉴》),颇受宋高宗赵构赏识,曾称“李唐可比李思训”。他擅长于山水、人物故实画。山水取法荆、关、范宽而有所变化。布局多取近景,突出主峰或崖岸。山石作大斧劈皴,积墨厚重,开南宋一代山水画新风。代表作有《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等。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清波门而被人称作“暗门刘”,是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其师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因此他的画风与李唐一脉相承,却更显精细秀润。比起李唐多描写北方山水,刘松年则多描写西湖一带的风光。作品中山水、人物、亭台等常占同等地位,画风十分精妙。代表作有《四景山水》卷,《猿猴献果图》等。

  马远,字遥父,山西永济人,为南宋光宗,宁宗时画院待诏。他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都是画院画家。他也在继承家学的同时吸收李唐画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对南宋画院有重大影响。他的山水画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往往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用以表现广大空间,时人称他为“马一角”。用笔上则扩大了斧劈皴,画山石用笔直扫,水墨俱下,见棱见角。代表作有《踏歌图》、《水图》、《华灯侍宴图》等。

  夏珪,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宁宗时画院待诏,他的画风与马远极其相似,画史多以“马”、“夏”并称。与马远用笔清劲外露不同,夏珪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另外,夏珪还善画巨型长卷。代表作有《西湖柳艇图》、《溪山清远图》等。

  由李唐、刘松年再到马远、夏珪,发展出了南宋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这种“一角半边”的构图,在画面中留下大片空白,使画面和景物变得更加简洁、主体鲜明突出而意境完整。这是“南宋四家”在总结前人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在艺术上高度提炼得到的构图样式,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的诗意。那种从政治角度认为南宋的偏角山水是南宋偏安“剩水残山”反映的观点是带有偏见和缺乏根据的。以“南宋四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画在南宋灭亡后,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民间,直到明朝建立,对明代院体画有着深刻的影响。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