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南水北调工程汉语拼音:Nanshui Bei Diao Gongcheng;英语: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从中国南方多水的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引水到干旱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优化国家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有关部门即组织对南水北调进行了近50年的勘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并在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形成西、中、东三线调水的总格局。

  早在1952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50年代,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各自编制的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中,都将南水北调作为主要任务之一。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全国范围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国家在制订国民经济“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时,都对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995年,水利部组织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工作,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是逐步缓解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状况和因缺水而造成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水量和调水规模,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工程建设实行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建设管理体制。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山东施工现场同时举行,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工程方案

  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状况,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形成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合理的供水范围,但每一条调水线路的实施建成,对黄淮海三流域的水资源配置都可以进行互相调剂。

西线工程

  主要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和山西6省(自治区)的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向黄河下游补水,以缓解黄河下游断流等生态与环境问题。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总调水量170亿立方米,拟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年调水量40亿立方米,第二期年调水量50亿立方米,第三期年调水量80亿立方米。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积蓄来水,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规划年均调水为120亿~170亿立方米,其中通天河55亿~80亿立方米,雅砻江35亿~40亿立方米,大渡河30亿~50亿立方米。西线调水工程地处海拔3,000~4,500米,各引水坝址的河水面高程较调入黄河的水面高程低80~450米。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研究了自流和抽水调水方案,需要修建100~300米的高坝和开挖30~130千米的超长隧洞。

中线工程

  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与环境用水。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利用有利地形条件,经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方城垭口,从河南省郑州西的孤柏嘴穿过黄河,经漳河进入河北,北上至西黑山分为两支,一支向北至终点北京,另一支向东到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线路全长1,246千米,其中黄河以南462千米,穿黄河段约10千米,黄河以北774千米。天津干渠长144千米。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包括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及水库移民、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和总干渠工程,调水量为80亿~90亿立方米;第二期调水量达130亿~140亿立方米。中线输水总干渠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以向15万平方千米的受水区域自流供水,将优质水输送到京、津、华北地区。配合中线调水,汉江中下游兴建引江济汉工程。

东线工程

  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提供沿线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提高现有灌区的供水保证率,改善灌溉条件;结合输水,恢复和提高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利用调水工程设施,提高沿线易涝地区的排涝能力。从江苏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山东省位山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工程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千米,其中黄河以南651千米,穿黄河段9千米,黄河以北490千米。从东平湖向东送水到山东半岛的威海市,输水线路长约690千米。全线最高处东平湖蓄水位与抽江水位之差为40米,共建13级梯级泵站,总扬程65米。分三期实施。第一期调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并为天津市应急供水创造条件,年调水量50亿立方米;第二期工程在治污取得成效,满足出东平湖水质达Ⅲ类标准前提下,向河北、天津供水,年调水量90亿~100亿立方米;第三期年调水量130亿~17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