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陈北崔,指明代晚期的两位人物画家,南陈是指陈洪绶,而北崔指的是崔子忠。因两位画家均以人物画著称于时,又有着相近的遭际、性情和画风,因此画史将之并提。

产生背景

  明代的人物画并不像山水画那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也未出现过流派纷呈的局面,但人物画一直在发展着,只不过不如山水画那般受人重视。虽明代初期、中期,浙派与吴门画派都有擅长人物花的画家,如戴进、吴伟、文徵明、仇英等人,但并没有形成一个人物画流派而产生很大影响。到了晚明时代,终于出现了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等人物画家,使得日渐式微的人物画得到振兴。这几位画家或由于投身民间版画创稿,或由于精研古代佛道作品,所以能够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与吴门之外,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出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其中陈洪绶与崔子忠由于遭际、性情与画风的相同之处而被画史并称为“南陈北崔”。

艺术特色

  陈洪绶(1597-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早年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崇祯十五年入京为国子监生。曾被召为舍人,内廷供奉,不久即离京南归。明亡后,因避清兵,一度于绍兴云门寺出家,因自号悔迟,亦号老迟、云门僧。后长期在杭州以卖画为生。著有《宝纶堂集》行世。他擅长画人物、花鸟、山水,早年曾向蓝瑛请教画艺,同时能够广泛临习古代作品,从吴道子、周昉、徐熙、黄筌、李公麟等画法中汲取营养。他学习古人却能不拘成法,着重体会古代画法中的内在精神,加以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所绘人物画,形象奇古,线条沉着劲练,勾勒精细,色彩精雅,风格雄健,特别是能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富于强烈的个性特征,具有较强的装饰趣味。传世作品有《女仙图》轴、《荷花鸳鸯图》轴、《杂画册》等。此外,陈洪绶还在版画艺术上有突出成就,曾绘制版画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文学名著绣像和历史人物。

  崔子忠(约1594-1644年),字青蚓,一字道母,山东莱阳人。少年时曾为诸生,属于文人画家。后因屡试不举,遂无意功名,寓居北京,专事绘画创作,明亡后“走入土室而死”。他的人物画师法古人,承晋、唐及五代周文矩画法,又能自出新意。内容则多表现文人儒士气节,或以隐逸生活,这与其不得志的生活经历并借助这些题材来派遣精神的压抑有关。而其画风比较雅致,人物造型坚实清俊,特别是衣纹线条用铁线描,兼作“战笔”,屈曲转折,劲健有力,设色则清淡柔润,具有鲜明的文人画特色。其传世作品并不多见,现有《云中玉女图》藏于上海博物馆、《藏云图》轴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外,崔子忠也曾绘制过版画绣像插图。

传承发展与影响

  南陈北崔的人物画极富个性,别树一帜,于古代人物画的基础上别创新意。崔子忠的作品传世不多,而陈洪绶的绘画对近百年来的画坛有着很大影响。著名的任熊、任颐等人的画风都是继承了他的传统。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