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叙画》南朝宋王微著,约成书于440年,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著之一,提出山水画与地图不同,揭示了山水画种的独特价值和本质特征。

  《叙画》是一部可与宗炳《画山水序》相提并论的早期山水画论。《叙画》主要阐述山水画原理、功能及各种表现技法,最重要的是将山水画视为独立画科并重视山水画抒情作品。王微在文中指出山水画的作用在于“效异山海”,并回答了为什么山水画同真实的山海之景给人的感受不一样,是因为山水画创作“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画山水画,不但是画家手头上的活动,而是倾注了画家的思想,才产生了画的情趣。

内容简述

  原文: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镜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也。灵无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友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龙淮。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朴变纵化而动生焉,前矩后方而灵出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王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呼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叙画》全文内容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对于绘画的特点,用“竟求容势而已”概括,进而提出绘画的本质要求“融灵”,只有具“神明”才能“容势”;对于山水画的作用,《叙画》认为决不等于以形象为符号的地图,要求以有限的形体生动地表现广阔无垠的宇宙自然,强调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要经过从体验观察,烂之于心到提炼升华创作阶段;强调在山水画创作中发挥笔法的作用,可用“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强调在绘画中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这样才有“画之情”,这种观点最早构成了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特色

  《叙画》在画学思想上有独到的建树。 其一是论述了山水画不同于地理图,其二 是探讨了绘画与书法的关系,其三是论述了山水画的艺术效果。王微针对那种以“图经”眼光看待山水画,只讲山川形势而不讲绘画特点的观点,明确提出“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划清了山水画与地理图的界限。继而所说的“灵而动变者心也”更说明创作山水画过程中感情与创造性的重要。在书画关系上,王微提出“并辩藻绘,核其攸同”之见,即认为画不低于书,并辨析其同。继而指出,用书法的敛曲之笔表现嵩山之高,以急放之笔表现海中的方丈,用曲折多变之笔表现太华山,以沉着有力的点表现山正面的高耸处(龙准)。这种以书法的不同用笔可描绘山水不同形象的看法,启发了后人书画用笔相同之论。王微认为,用笔描绘出来的山水画如人面之笑,如彩云之吐,纵横变化,无比生动。创作完成之后,欣赏山水画所带来的是精神飞扬、思绪浩荡,胜过了欣赏音乐和玉器之乐;回顾创作过程,不仅是“运诸指掌”的技进乎道之乐,而且有“神明降之”之情。王微的这些画学思想给后人以不少启示,如郭熙就有“春山澹冶而如笑”之说。强调想象与感情的奔放、飞扬,这不仅是对玄学和佛学的超越,而且是后来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神思》)的先导。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