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政治经济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典政治经济学汉语拼音:Gudian Zhengzhi Jingjixue;英语: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理论体系。又称古典经济学古典学派。起始于17世纪中叶,在反对和批判重商主义思想和政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其理论核心是推崇经济自由主义,维护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当时产业资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种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大危机和长期萧条的冲击下遭到重创,遂被倡导新条件下国家干预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取代。

理论支柱

  古典经济学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渐建立起四个基本理论支柱:

  1. 在私人资本主义条件下可以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
  2. 市场价格制度能够保障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效率最大化。
  3. 自由市场交换制度能够实现公平交换,使交换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4. 按照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进行分配能够实现公平分配。

  学说的核心和基本结论是:自由竞争机制能使储蓄和投资自动达到均衡,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均衡;经济危机或生产过剩是暂时和局部的现象,分配不公平可以通过某些改良主义办法加以克服。

发展阶段

  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产生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主要代表者是英国的威廉·配第和法国的P.Le P.布阿吉尔贝尔。他们分别从英、法的具体国情出发,分析各自的经济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前者旨在使英国国力强大,争夺世界霸权;后者旨在振兴法国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力。他们力图透过商品交换的表面现象,发现经济生活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把致富源泉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为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蓬勃发展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大约是从英国工场手工业极盛时期到第一次产业革命先后在英法等国完成。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法国的F.魁奈和J.C.L.S.de西斯蒙第等。他们对市场机制作了初步分析,指出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和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机制,而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出于反对封建势力(但在重农学派学说中还有封建外衣)的需要,也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市场需求尚未构成生产力发展的不可克服的重大障碍的现实,以及劳动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要素的现实,他们着重从生产角度探索了市场交换的基本法则,并将商品价值源泉归结为劳动;依据劳动价值论,他们论证了土地贵族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也不否认劳动和资本的矛盾;他们坚信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均衡与和谐。上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信条,除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以外,其他几个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论证,成为社会上的支配性思想观念。

  3.进一步发展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即所谓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时期。适应产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在继续信奉经济自由主义信条的同时,又为改进和加强这种信条提供了若干新的理论成分,主要包括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取代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及其变种生产成本论,以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证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公平性,以及最终以市场供求均衡论取代单方面强调市场供给决定价格论或单方面强调个人和市场需求决定价格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边际革命的3位奠基人英国的W.S.杰文斯,奥地利的C.门格尔和法国的L.瓦尔拉斯;第二代边际主义理论家奥地利的F.von维塞尔和E.von庞巴维克,意大利的F.帕雷托,美国的J.B.克拉克等;最重要的是集古典传统和边际主义于一身的英国的A.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体系。新古典经济学体系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的代表性形态,它既是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对象,同时又孕育了凯恩斯经济学;而在后凯恩斯主义新时期,古典经济学传统又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机构成部分。

马克思的分析和批判

  “古典政治经济学”一语为K.马克思首先提出。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判断,马克思将古典政治经济学限于上述第一阶段,并称继起者是庸俗政治经济学(止于19世纪50年代末)。他在创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过程中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们的性质、历史地位和作用,对古典经济学有批判有继承,这种经济学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来源之一,同时又对庸俗经济学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着重指出:法国重农学派把农业看作唯一的生产部门,他们提出的“纯产品”学说接触到剩余价值起源,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重农学派还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斯密以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英国为背景,在发展经济科学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劳动价值论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把利润和地租看作是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的一种扣除,即资本家和地主不劳而获的收入;他也初步揭示了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还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李嘉图理论中达到最高峰,称他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更为坚定的论述,而且抛弃了斯密用3种收入说明价值的观点,并把劳动价值论作为分析整个资本主义及其经济范畴的出发点。他把工资和利润看作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两个部分,把地租看作是一种超额利润,从而第一次揭示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之间的矛盾与对立,表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马克思的这些分析和批判具有经典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