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立波与群众在一起

  周立波(1908~1979),中国作家。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赫山区(原益阳县)邓石桥乡清溪冲(现属谢林港镇)人。上中学时即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初流寓上海,入上海劳动大学经济系就读,坚持自学英语,翻译了一些苏联小说。1932年因参加罢工斗争被捕入狱。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左联工作期间,编辑过多种刊物并撰写评论。他翻译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和报告文学《秘密的中国》,对于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和报告文学的兴起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战地记者到华北前线采访,兼做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的翻译,之后写成报告文学集《晋察冀印象记》、《战地日记》。1939年12月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写出富有延安农村生活气息的短篇小说《牛》和以上海狱中生活为题材的一组短篇小说,后结集为《铁门里》。1944年随八路军深入敌后战斗,写出《王震将军记》、《王首道同志和别的几个领导者》、《李先念将军印象记》等报告文学,结集《南下记》。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投入土改运动,1948年完成描写土改斗争、歌颂翻身农民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50年代初,到北京石景山钢铁厂深入生活,创作反映钢铁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1955年回故乡湖南安家落户,先后创作了充满乡土情调和个人艺术风格的《腊妹子》、《张满贞》、《山那面人家》、《禾场上》等优秀短篇小说,结集为《禾场上》。1959年出版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次年完成其续篇。作品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合作化运动中新一代农民的成长、老一代农民的转变及各色人物的微妙变化。1977年发表《湘江一夜》,是其最后一篇作品。曾任湖南省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