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调摄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时调摄,一年四季昼夜四时等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调摄养生。是中医学顺应自然思想的重要体现,如《黄帝内经》“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论述,指出气候变化能够导致疾病,以及抗御方法,保养原则等,现存著作有《养生月览》、《四时宜忌》、《居家宜忌》、《四气摄生图》等。

  四季正常气候是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生物生长规律则是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春夏季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皮肤充盈润泽,毛孔开张多汗,脉象浮大;秋冬季皮肤致密,毛孔闭塞,少汗多尿,脉象沉小。季节变化也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四季均与固定的脏腑相关,如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当其季节,常令主脏受病,故乘春则肝先受之,故春病多在肝,余同。

  白昼阳气主事,入夜阴气主事。人亦相同,白昼阳气在外,人表现精神爽朗,活泼好动,入夜阴气主事,人表现精神萎靡、困倦思睡,近代称之为生物钟现象。白昼卫气在表故人体防病能力亦强,夜半卫气入里,防卫能力减弱,易为邪侵害,病人也存在着“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现象。

  四季养生方法包括:①春季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居室上流通空气,行动上宜畅不宜郁,宜升不宜滞,衣着注意春捂秋冻。饮食应多选清淡偏凉食品,以升发疏泄阳气而不致助火动痰,药养服清凉、疏解之品,宿疾发动者,辨证求源。春日行针:刺经而已,可练嘘字功以舒肝调气去病,春日阳和,郊游能条达肝之郁气。②夏季养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应夜卧早起,以应生机,情绪平和外向,多沐浴宣通腠里,不可贪凉太过,冬寒夏热可以锻炼肌肤,坚固正气,衣着应求宽松透气,夏渴多饮,少加咸味以助阴气,食物以清淡,营养丰富为好,生冷不可太过,老人可服补肾药,痼疾冬发咳嗽等服扶正培本药,逐渐制止疾病的发作,针刺刺孙络,可行呵字功,能平心、去火、安神。夏秋之间,属长夏季节,湿气重、热度高,故贪凉过饮可生内湿,天暑地湿易受外湿,注意不令湿蓄于脾酿生百病。③秋季养生。秋三月,天气肃杀,早卧早起,情志安定平和,胸怀舒畅,衣着根据体质、状态、气候、时间灵活增减,饮食上量不太过,味不过厚,可酌用滋润药品,行针浅刺勿深,可行呬字功,清肺,化痰、止咳嗽。④冬季养生。冬三月,天寒地冰,居处宜保暖,老年人宜着厚底鞋、易患头痛者应护前额,咳嗽者保住胸背,避免因寒诱发,冬令为进补佳期,饮食药物,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应补者补之。行针可深。可行吹字功以固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