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土豚学名Orycteropus afer),又称土猪蚁熊哺乳纲管齿目土豚科现存的唯一物种,属土豚属,是活化石动物。为大型食蚁兽。体型类似大袋鼠,但颇肥壮,体长150~180厘米,体重50~60千克;全身黄褐色,体毛稀疏;头部窄而长,吻部前突呈管状;舌细长,富粘液,能延伸;耳长大而薄,类似驴耳;四肢粗强,趾端具强大而锐利的爪;尾呈圆柱形,尾肌很发达,基部粗,末端变细,长约70厘米。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东非至南非。

土豚

土豚是一种稀少的奇特动物,特别是牙齿与众不同,成体时上下颌仅可见2对前臼齿和3对臼齿。牙齿终生生长,齿的内部全为齿质。自中央髓腔发出多数平行的管状延长部,所以在咀嚼面上,呈现为多角形小管的集合体。

栖息在丘陵和半草原地区。独自生活在较深的洞穴中。极善于挖土,掘进速度快,几分钟内就能遁入土中。夜间活动,以利爪抓破蚁丘,用长舌粘白蚁充食。性懦弱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全靠灵敏的听觉察知外部敌情,尽早地隐匿或逃入洞内。5~6月产仔,每胎1仔。幼土豚裸而闭眼,待半年后始出洞。

特征

画中的土豚

仅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无蹄、有锋利的爪,且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长1~1.5米(3英尺3英寸~4英尺11英寸),如果算上尾巴可达2.2米。耳长,吻如猪,舌长而粘。爪强而有力,第二和第三趾以蹼状组织相连,善掘洞。夏天产仔。穴居,白天休息,夜间外出,以蚂蚁白蚁昆虫为食。栖息在草原和森林,类似食蚁兽,但不相同,夜行为主。

分类

土豚科曾一度被列为贫齿目(也叫管齿类)的一个成员,该类系谱可追溯到6000万年前。后来又被认为起源于踝节目而被归类为有蹄总目,直到近年分子生物学的新发现,才被列入非洲兽总目下的一个目,与大象海牛象鼩等有亲缘关系。

保护

管齿目在演化史中,是正在衰亡的一个类群,发现的化石不多,虽然土豚的众多近亲都已经灭绝,但是现存的土豚尚没有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