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胜山,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镇东北10里,海拔600米,山顶平面东西长450米,南北最宽处100米,最窄处仅1.15米。峰起突兀,嵬峨多姿,三面皆为高300米的悬岩绝壁,一面脊岭下延。所处方位不同,形胜各异。从平峒望去,宛似一乘鸾轿,轿顶轿杠惟妙惟肖;从栗树垭望去,又像一头犀牛;栗树垭下有一石洞,形如半月,故有“犀牛望月”之胜;从唐家峪远望,又如一座铁砧。

  大胜山古名大乘山,为当地道徒焚拜之所。最早开发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其时湖北鹤峰容美司田土王已据泥沙姚家坪,奠基建衙。朝廷派将军赵慎清进剿。赵令其婿陈南荆击败了田土王,遂建南荆寨于江坪河。自南荆以下至景春先后5世,均为泥沙一方保障。景春之父陈安福曾以大乘山险要,设营驻守(见《陈氏族谱》)。明洪武年间,有千户夏克武的妹子慕大乘山奇秀幽静,遂建任威观于顶端,沐斋诵经。洪武22年(1389年),克武子德忠诱九溪蛮为寇,靖宁侯叶升并添平所千户覃添顺征讨,德忠伏诛,夏姑也遭株连,任威观便沦为一般道徒焚拜之所。明世宗笃行道教,濡及下民,嘉靖7年(1528年),泥沙道士王大胜在当地大施主唐思景的赞助下,募得巨款,重(扩)建任威观,并将大乘山改名为大胜山,任威观更名为大胜寨,沿用至今。自是寨上殿堂金碧辉煌,佛雕偶塑,绘彩嵌金,共设神位46尊,罗汉500座,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见现存文物大明嘉靖7年所铸铭文)。尔后清乾隆27年、嘉庆5年(1800年)又2次葺修,规模日臻,常住和尚五、六人,一年四季香客不断,晨钟暮鼓,佛趣悠然。每日里,大胜钟声感应四方,透过时空,透过轻雾,透过松林,飘入耳际,真有天簌临凡之感。这时,你会觉得原野越发显得静谧,天幕越发显得空旷,而人的心境就如清泉洗过一般宁静幽远。每年2月29日观音会、7月13日盂兰会都有百名信徒游客前来礼佛观光,是一闻名远近的佛教胜地。

  大胜山高拔诸峰,一登绝顶,但见群山匍伏,万豁鲸奔,八方形胜,一收眼底。下望,环绕平洞村的东西两带碧水款款东流,花树葱笼,沃野田畴,农居点点,好一派田园风光,仿佛桃源仙境。远眺,关山千重,云蒸霞蔚,恍如身在云天。玉带似的公路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真乃游览佳境。此情此景,尘世的喧嚣,工作的烦恼,红尘的恩怨,凡俗的势利,全都会随风而去,三面万仞绝壁,怵目惊心,连野猿也望而生畏,土人常避兵其上。然而绝壁上却生长着药用价值很高的野百合,间或有胆大的药农,腰系绳索,绝壁飞渡,寻觅采挖,至惊至险,较之南疆人采摘燕窝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顶有一任威观,明洪武时,规模宏伟。有大雄宝殿、观音大士殿、五百罗汉殿等殿院,拱檐耸翠,飞阁绕云。佛像成人般大小,雕塑精美,神形毕肖。庙旁竹林,修篁绿叶,郁郁葱葱。尤为神奇的是竹林外一方形石井,清泉却常年汩汩流出,清甜可口。此井有三奇:虽数百人饮用而不竭,虽百日大旱而不枯,虽长时不汲而不溢。李白饮后,遂题“四时不竭”。此孤峰枯岩上何来不竭之井?相传很久以前,山顶并没有古井,山下一对恩爱的王氏青年男女,因族间禁止同姓通婚,逃至峰顶,三天三夜的躲避,让他们命悬一线,正当他们在悬崖边殉情时,云端里飞来一只仙鹤,用它鲜红的喙在山顶啄出了这眼古井,成就了这桩至死不渝的姻缘。

  登大胜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从西边前山沿石级而上,将到山顶,便进入一条长近30米、宽仅侧足的山梁,俗称“马颈”。“马颈”两侧是刀削般的悬岩,仅生杂草刺从遮掩,既无可遮靠之树木,又无人工栏杆可攀扶,稍有不慎,就会跌下万丈深渊。行人到此,往往匍匐而行,或是互相牵引而过,战战兢兢,不敢侧视。另一条路在东面称后山。山石裸露陡峭,凿于峭壁上,仅一脚宽的栈道,似从天而降的天梯。沿三层断岩盘绕而上,无遮无栏,只有一丛丛的龙须草在岩间摇曳,好似在向你示威。行人在此须猿攀猴行,前边人的脚几乎能踩后边人的脑袋,攀援间其目不敢向外侧视,手脚并用还嫌少,战战兢兢,惶恐不已,故比前山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