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气学汉语拼音:Tianqixue;英语:Synoptic Meteorology),研究大气天气现象及其相关联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天气预报方法学科大气科学的分支。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早期天气学,主要是研究怎样用地面和高空天气图对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天气预报。在此期间,从地面天气图上发现了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为1~2天的天气预报奠定了基础。从高空天气图上发现了大气长波超长波阻塞高压切断低压,在动力气象学中又建立以位势涡度理论为基础的大气长波动力学,为3~5天天气预报打下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后,雷达卫星加入气象观测,原来的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仪器又有了很大改进,并在陆地建立了大量观测站,在海洋极地也建立了许多观测站,使天气学研究有丰富的和小时空间隔的实时观测资料,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动力气象学的相应发展,使天气学研究获得迅速发展。

  极地和热带的天气和天气系统研究扩大了早期以中高纬度为主的研究区域,发现了许多极地、热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以及许多空间尺度在100千米和10千米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如云团热带气旋、龙卷和对流单体的结构。于是建立了近代天气学,出现了许多天气学分支。在观测工具的应用研究中建立了雷达气象学以及卫星气象学。对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天气学。在不同地区天气系统的研究中,建立了极地天气学热带天气学海洋天气学。天气学分析也从以单站分析和二维平面图分析为基础的早期天气学分析工具进展到现代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的四维(三维空间和时间演变)天气学分析,并且应用了四维雷达分析和气象卫星观测到的水汽、云、降水、风、温度等各种物理量的分析。在天气预报方法方面,也由早期定性的和预报员经验占重要依据的预报方法进展到目前的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和分析,并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的数值天气预报和预报员经验相结合的预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