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家禽汉语拼音:jiɑqin;英语:poultry),在家养条件下能生存繁殖,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或玩赏价值的鸟类。包括火鸡鹌鹑等。家禽均由鸟驯化演变而来。据考证,中国新石器时代已养鸡,商周时期已养鸭和鹅,并已养鸽,唐代已养鹌鹑。狼山鸡北京鸭中国鹅等都是世界知名的优良品种;家禽的人工孵化、北京鸭的强制换羽和填肥技术等也闻名于世。

家禽类型

  按经济用途将家禽分为蛋用型、肉用型、蛋肉兼用型、药用型和玩赏型。鸡的蛋用型按蛋壳颜色分为白壳蛋系、褐壳蛋系、粉壳蛋系、绿壳蛋系。鸡的肉用型按羽色分为白羽系、有色羽系;按生长快慢又分为快大型、超快大型。鸭分为肉用型、蛋用型、蛋肉兼用型、药用型、肥肝型。鹅分为白鹅型、灰鹅型。

生物学特性

  家禽的躯体构造和生理功能与其他鸟类无多大改变,只是除鸽以外,均已基本失去飞行能力。羽是禽类皮肤特有的衍生物,可按形态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三大类。绒羽主要起保温作用。成羽一年脱换一两次,通常发生于春季或秋季。换羽期间家禽体内代谢率增加而生产率下降。养禽业常采取人工强制换羽以加速换羽过程,提高产量;或使换羽同步化,便于生产管理。羽的颜色和图案由遗传性决定,具有品种特征。雌性和雄性羽的不同颜色和图案则与性激素有关,常被用作雏禽性别鉴定的依据。羽的形态构造也受遗传控制。家禽的皮肤较薄,无汗腺,也缺少皮脂腺。靠加快呼吸和张开翅膀来排出多余的体热。大多数禽类有尾脂腺,尤其是水禽,常用喙将尾脂腺分泌物涂布在羽上起润泽作用。水禽趾间的皮肤形成蹼,有利于划水。

  禽类骨骼坚固而较轻,胸骨发达,具突出的龙骨,供强大的胸肌附着。家禽全身肌肉约占体重30%~40%,其中以胸肌和腿肌最发达。禽类无牙齿,无软腭和舌肌,主要靠舌的前后迅速移动将食物带入食管。鸡、鸽的食管在胸前方形成臌大的嗉囊储存食物,鸽的嗉囊还分泌鸽乳哺育幼鸽。鸭、鹅无真正的嗉囊,其食管颈段也能扩张储存食料。家禽的胃分前胃与肌胃,前胃又称腺胃,有分泌胃液功能。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在肌胃里进行。肌胃又称肫,吞食进的砂砾在肌胃收缩时对食物起摩擦研碎作用。家禽有两条较发达的盲肠,盲肠内主要由微生物对粗纤维进行酵解。鸽的盲肠不发达,无胆囊。家禽的消化、泌尿和生殖的共同通道是泄殖腔。气管较粗而长,是禽体发散体热的重要地方。两条支气管分叉处形成特殊的“鸣管”。呼气时能发出鸣声。家禽肺内一般有9个气囊。气囊有储气功能,因而禽类还能进行双重呼吸,即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有的气囊还扩展延伸进骨的内部,使其成为禽气骨,从而使骨重量减轻,在潜水时起到调整身体重心、发散体热等作用。

家禽的饲养

  商品化养禽场多采用全进全出制,方式有舍饲、笼养、网养、板条养等。采用公母混养或分养的同群分喂制、限制饲喂制、光照制、阶段饲养制。辅助技术有断喙术、人工强制换羽术、强制填肥术等。草食禽类除利用天然草地、庄稼茬地外,还推广种草饲养、草田轮牧与轮作,提倡青绿饲料鲜喂和青储、制草粉喂养。

养禽业

  养禽业是产品率高、投资少、收效快的养殖行业。在一般情况下,一只肉用仔鸡8周龄可达2千克体重,为初生的50倍。一只3千克重的北京鸭一年可繁殖产出肉鸭300千克。一只现代商品杂交鸡年产蛋可达体重的10倍。用2千克饲料可生产出1千克肉鸡,2.5千克饲料可生产出1千克鸡蛋。蛋鸡一年半,肉鸡、肉鸭8周即可完成一个生产期。

  禽蛋和禽肉营养丰富,含有易为人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家禽的羽、绒有保温性能,轻便耐用,可制作衣被。禽粪为优质粪肥。

  现代养禽业是畜牧业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成功、发展最快的部门。20世纪50年代笼养方式正式应用于养鸡生产,并开始搞机械化、自动化饲养,自北美迅速发展到欧洲和大洋洲;80年代向更高程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高生产水平发展。中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机械化养鸡,1975年国家要求大城市兴办机械化养禽场。此后,中国养禽业得到空前发展,家禽数量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