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布魯塞爾拼音bù lǔ sài ěri),(英語:Brussels),比利時首都和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布拉班特省首府。

名字來源

  布魯塞爾這一名稱來自古代荷蘭語的“Bruocsella”一詞,意為“沼澤之鄉”或者“沼澤地中的家園”。

地理

概況

  位於國境中部斯海爾德河支流塞納河畔。面積 162 平方千米,人口約98萬,約占全國人口的 1/10,是比利時第一大城市。

氣候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 10℃;年降水量835 毫米 。地處北部佛蘭芒語區和南部法語區交接地帶,市區街道和公共廣告均使用這兩種文字,社交以法語為主。

歷史沿革

  6世紀始建城堡。979年查理公爵選擇塞納河上聖熱裡島的沼澤地帶定居,並築要塞和碼頭,稱布魯奧克塞拉,意即沼澤中的居民點,後演化成今名。由於河運便捷,商品在此集散,港口貿易興起,至13世紀時成為有相當規模的手工業城市,所產呢絨、掛毯和花邊馳名全歐。15世紀為勃艮第公國行政中心之一。18世紀進行了大規模城市建設。 1815 ~1830年與海牙同為荷蘭首都。1830 年10月4日比利時獨立,定為首都。由於人口增加;城市不斷擴展,幾經變遷,遂形成今日的格局。

城市建設

經濟

  布魯塞爾市政廳地帶的軸心部分,又稱ABC工業發展軸心,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擁有全國1/5的從業人員,集中全國1/4的機械製造業和化學工業、1/3的服裝業、2/5的印刷業和3/5的皮革工業。電器工業和麵粉、榨油、啤酒等食品工業也很發達。比利時歐洲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歐洲第一條鐵路即由此通往梅赫倫。有多條鐵路幹線和高速公路交會於此,通國內外主要城市。200多條空中航線聯繫歐洲和世界各地。有運河連中部工業區並通北海。市內建有地下鐵道。

政治

  作為國際性城市,歐洲經濟共同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世界勞聯等數百個國際機構設於此。加上為數眾多的外國使館、銀行和商號等,外籍人員占全市人口的1/4,並經常舉行國際會議,有歐洲首都之稱。

文化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設有自由大學、皇家科學和醫學院、法語語言文學院等高等院校。布魯塞爾藝術宮為繪畫、音樂、戲劇等藝術愛好者提供活動場所,大部分街區都有類似的小藝術宮。每年舉辦國際音樂比賽。有30所劇院,以國家劇院最大。還有原子型博物館、滑鐵盧紀念館、雨果舊居等。以中央大街為界 ,全市分為上城和下城兩部分 。上城為皇宮、議會、政府機關和大商號、大銀行所在地,並有美術館、圖書館等。下城為商業和鬧市區。市中心有中世紀大廣場,廣場周圍有眾多的古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