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歐洲在地球上的位置(綠色部分)

  歐洲拼音ōu zhōu),(英語:Europe),全稱歐羅巴洲(希臘語:Ευρώπη),字源於希臘神話的“歐羅巴”(希臘語: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積10,180,000平方千米(3,931,000平方英里);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人口7億1千2百萬(2008年),僅次於亞洲非洲,共有48個已獨立國家。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裡海高加索山脈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歐洲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歐洲與亞洲合稱為歐亞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據政治、經濟、文化或實際考慮,歐洲的邊界線並不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人們產生了幾個不同“歐洲”的觀念。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東歐五個地區。阿爾卑斯山脈橫亙南部,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千米。大部分地區地處北溫帶,氣候溫和濕潤。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洲,生產總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

  歐洲名字的來歷可能是來自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叫做歐羅巴的女子。一個更學術性的說法是:這個詞可能來源於閃族語(ereb),表示“日落之地”。

  世界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與南美洲合稱美洲
         從社會政治角度,將美洲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盛行的地區: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世界四大洋:按面積由大到小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

人口、民族、語言、宗教

人口

  歐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約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口分佈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居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占全洲總人口的95%,包括斯拉夫、日爾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烏拉爾語系,包括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族的民族。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民族及語言

  歐洲各民族主要是屬於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歐洲居民),最為廣泛使用的有波羅的語族、羅曼語族、日爾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凱爾特語族以及阿爾巴尼亞語、希臘語,也有從東方遷徙過去的使用烏拉爾語系語言的各民族和古老的巴斯克民族,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尚有一部分使用阿勒泰語系的民族。基本是以民族國家劃分,有的生活在不同國家的操同一語言的人群承認屬於同一民族,但有的不願意承認,只強調自己是那一國家的人。

  歐洲人分屬多個不同的語族,其中有:

  印歐語系

    波羅的語族: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

    羅曼語族:法語、加泰羅尼亞語、羅馬尼亞語、羅曼什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

    日爾曼語族:冰島語、丹麥語、德語、荷蘭語、盧森堡語、挪威語、瑞典語、英語

    斯拉夫語族:白俄羅斯語、波蘭語、波士尼亞語、俄羅斯語、捷克語、克羅地亞語、馬其頓語、塞爾維亞語、斯洛伐克語、斯洛文尼亞語、烏克蘭語

    凱爾特語族:愛爾蘭語、蘇格蘭語、威爾士語

    孤立語言:阿爾巴尼亞語、希臘語

  烏拉爾語系

    芬蘭-烏戈爾語族:愛沙尼亞語、芬蘭語、匈牙利語

  阿勒泰語系

    突厥語族:土耳其語、韃靼語、楚瓦什語

    蒙古語族:卡爾梅克語

  亞非語系

    馬爾他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

  孤立語言

    巴斯克語

宗教

  歐洲的宗教信徒91%主要是基督教徒(約7億人)(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以及東正教)。8%是伊斯蘭教徒,其中大多數在俄羅斯生活(兩千五百萬),除此之外,在土耳其(590萬)、法國(550萬)、德國(320萬)、阿爾巴尼亞(140-250萬)以及義大利(110萬)等歐洲廣大地區都有穆斯林分佈,西歐的穆斯林主要為移民。僅有少於1%的歐洲居民信仰猶太教(將近200萬人)。其他的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也都只有僅有低於1%的信徒。

  在歐洲,越是發達的地區,無神論者人口的比例越高;越是落後的地區,信神的宗教信徒的比例越高。根據歐洲聯盟2005年公佈的調查結果,不相信存在神的人口比例,超過60%的有英國、法國、荷蘭、瑞典等國,超過50%的有德國、比利時、瑞士、挪威等國,而低於10%的有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低於20%的有葡萄牙、希臘、波蘭等國。

歷史

  歐洲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早在西元前4000年-前2500年西歐的凱爾特人就出現了巨石文化,現在還留有歐洲巨石建築遺跡。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西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臘人的祖先就定居在愛琴海的克里特島,它也成為了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並且逐漸發展出城邦文化。西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薩斯戰爭過後,古希臘本土逐漸走向衰落,但是其文化影響力繼續擴大,西元前3世紀,來自希臘邊境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和波斯,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將希臘文化傳播到亞洲和非洲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給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繼希臘後,羅馬興起,於西元前27年成立羅馬帝國,成為了一個統治歐洲、西亞和北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海。亞平寧半島是當時歐洲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地區。西元1世紀後,基督教逐漸在羅馬境內傳播開來。313年,被定為羅馬國教,取得了在歐洲的統治地位。3世紀後,羅馬帝國逐漸衰弱,395年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北歐的日爾曼人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興起。在4世紀,來自東方的匈奴人迫使東歐各族不斷向西遷移。376年,匈奴人擊敗東哥德王國,哥德人被迫渡過多瑙河進入西羅馬帝國。西哥德人于436年滅亡西羅馬帝國,西歐進入中世紀,但帝國的東半部(東羅馬帝國)則持續發展至1453年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所滅。

  中世紀時期,許多民族相繼建立王國,採行封建采邑制,戰爭不斷。查理曼大帝在西元800年建立了查理曼帝國,但在843年即分裂,該帝國的東半部發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的雛型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建立起來的。天主教教會在西歐握有極大力量,所有知識傳承都在修道院中進行,宗教迫害和十字軍東征給歐洲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這一時期被啟蒙時代的學者稱為黑暗時代。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尤其是南歐和東歐遭受了亞洲遊牧民族的多次入侵,比如阿拉伯人、馬紮爾人、阿瓦爾人、蒙古人和土耳其人。

  從14世紀開始,在南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特別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和英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通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了非洲、美洲和亞洲。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家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

  17世紀末,英國政治上發生了光榮革命,18世紀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隨即影響了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興起,北美十三州從英國殖民地的地位獨立建國,歐陸上的法國則發生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稱帝;德國、義大利則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撂奪全世界的資源。

  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極度擴張終於導致歐洲變為戰爭策源地,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了很大的創傷並喪失世界霸權,老牌殖民主義國家英國及法國等歐洲國家,紛紛喪失其殖民地統治權。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歐洲各個帝國主義國間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亞洲、非洲,歐洲還是主要的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其間,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二戰後,在蘇聯的影響下,又出現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從1950年代開始,出現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兩個集團對峙的局面。歐洲被劃分為兩個主要的政治經濟陣營:東歐的共產主義和西歐的資本主義,直到1990年左右,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多數爆發革命,部分重新返回資本主義陣營。

  現在,“歐洲”這個詞被更廣泛的用來作為歐洲聯盟的代名詞。現在歐盟有27個成員國,更多的一些成員身份談判正在或即將進行。所有歐洲聯盟成員國都是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

地理

歐洲衛星影像圖

  歐洲的地形樣貌頗為豐富。不列顛群島及愛爾蘭島是平原、丘陵與高地混雜的地形,在西歐法國、荷蘭、比利時部分以平原為主,其中荷蘭有許多低窪地區是填海造陸而成。法國與西班牙、安道爾以比利牛斯山山脈為界,南歐的伊比利半島多丘陵地,各丘陵間則有平原,義大利半島亦以丘陵地為主,穿插許多小面積平原,巴爾幹半島則多山地。阿爾卑斯山山脈橫亙歐洲中部,也就是德國南部、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及義大利北部;德國北部則為平原地型。東歐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地形,歐洲的東南界為高加索山脈,其主峰鄂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北歐則多冰河地形,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及丹麥的沿海有許多冰河切割消溶入海後所造成的峽灣地形,冰島則除了冰河地形以外有很多火山地形。

水文

  萊因河,歐洲重要的河川之一歐洲流經數國的大河有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奧德河等。此外主要河流還有法國境內的塞納河、盧瓦爾河、加隆河等、俄國境內的窩瓦河、第聶伯河、烏拉爾河、英國境內的泰晤士河、義大利境內的波河等。

  除了河流,歐洲有許多湖泊。其中冰河所遺留下的冰蝕湖使芬蘭被稱為萬湖之國。

氣候

  歐洲緯度是在北緯35度以北,大部分屬溫帶氣候,並向北延伸至北極圈,故北歐西部及南部屬溫帶氣候。整個歐洲不存在最熱月平均氣溫高於30攝氏度的酷暑區,亦不存在最冷月平均氣溫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酷寒區。在西風的吹拂及洋流的調節之下,西歐的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宜人居住,多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東歐則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年溫差大,但較同緯度的東亞大陸為溫和。南歐緊鄰地中海,夏幹冬雨,因為夏天副熱帶高壓壟罩,冬天西風吹拂。北歐是全球正偏差最大的區域,因沿海有北太西洋暖流流經,因此冬季氣候較同緯度的地區溫暖

地理區域

南歐

歐洲國界圖

  指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的巴爾幹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南面和東面臨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西瀕大西洋。包括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南斯拉夫、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的一部分、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安道爾和葡萄牙。面積166萬多平方千米。南歐三大半島多山,平原面積甚小。地處大西洋- 地中海- 印度洋沿岸火山帶,多火山,地震頻繁。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主要礦物有石油、天然瀝青、煤、鉻、汞、鉛、鋅、銅等。南歐是油橄欖、葡萄、茴香、歐洲栓皮櫟等栽培植物原產地。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煙草為主。盛產柑橘、葡萄、油橄欖、檸檬和栓皮等。牧羊業較發達,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細毛綿羊美利奴羊的原產地。

西歐

  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面積93萬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叫西歐。狹義上的西歐地形主要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積較小。地處西風帶內,絕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雨量豐沛、穩定,多霧。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礦物有煤、鐵、石油、天然氣、鉀鹽等。農作物以小麥、大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盛產葡萄和蘋果。漁業和養畜業均較發達。比利時和法國所產阿爾登馬,英國所產巴克夏豬、約克夏豬、大白豬、愛爾夏牛、純血種馬,荷蘭所產荷蘭牛等優良畜種世界聞名。 歐洲國家概略圖

中歐

  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中歐所包括的國家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面積101萬多平方千米。南部為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及其支脈喀爾巴阡山脈等所盤踞,山地中多陷落盆地;北部為平原,受第四紀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處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向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過渡的地帶。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東流經南部山區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羅的海和北海。主要礦物有褐煤、硬煤、鉀鹽、鉛、鋅、銅、鈾、菱鎂礦、鋁土礦和硫磺等。農作物以小麥、大麥、黑麥、馬鈴薯和甜菜為主,還產溫帶水果。養畜業較發達,瑞士的西門達爾牛、薩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優良畜種世界聞名。

北歐

  指白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面積132萬多平方千米。境內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紀冰川期全為冰川覆蓋,故多冰川地形和峽灣海岸。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面積約80萬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島嶼和峽灣。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長約1500千米,寬約400-600千米,西坡陡峭,東坡平緩,為一古老的台狀山地,個別地區有冰川覆蓋,挪威境內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為半島的最高點。冰島上多火山和溫泉。北歐絕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僅大西洋沿岸地區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較溫和,屬溫帶闊葉林氣候。河短流急,水力資源豐富。主要礦物有鐵、鉛、鋅、銅等。森林廣布。農作物以小麥、黑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養畜業較發達。魚產豐富,西面沿海是世界三大漁場之一。捕魚量約占世界捕魚總量的9%左右。

東歐

  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莫爾達瓦和俄羅斯歐洲部分,地形以平均海拔170米的東歐平原為主體。東部邊緣有烏拉爾山脈,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眾多,東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積較廣。北部沿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往南過渡到溫帶草原氣候,東南部屬溫帶沙漠氣候。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向東南注入裡海。主要礦物有石油、煤、鐵、錳、磷酸鹽等。盛產小麥、馬鈴薯、甜菜、向日葵。養畜業較發達,蘇維埃重挽馬、奧爾洛夫快步馬、頓河馬均為馬的優良品種。

政治

  歐洲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發源地。在政治制度方面,無論是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內閣制)、雙首長制等均源自於歐洲,世界各國普受影響。

  在政治色彩上,歐洲政治思潮從左到右,均在歐洲政治史上扮演一定角色,此較諸其他各大洲,是為歐洲獨特之處。現在歐洲某些國家左派與右派輪流執政,形成鐘擺效應也為頗值關注。

  歐洲一體化越來越成為了歐洲發展的趨勢。歐洲許多國家的政黨之間組成了各自的聯盟,例如歐洲共同體社會黨聯盟,歐洲共同體自由黨和民主黨聯盟,歐洲共同體自由民主改革黨聯盟,歐洲基督教民主聯盟,歐洲綠党,歐洲民主聯盟。歐洲人民黨等。除美國以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員國主要是由歐洲各國所組成。目前歐洲在聯合國共有44個會員國,其中英、法、俄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現在的歐洲是世界最為關注的戰略重點,歐盟的發展加強了歐洲一體化,現時歐盟更為一個超國家組織,的是影響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冷戰結束後,美歐爭奪歐洲主導權的鬥爭開始浮現出來。

經濟

  資本主義最早就是從歐洲發展起來的,工業和農業的機械化水準也是各洲中最高的。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屬發達國家,其中以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準最高。

  隨著歐盟的發展,歐洲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1979年3月13日開始在歐洲共同體內部使用歐洲貨幣單位作為計價結算的一種貨幣單位。現在歐元( ISO 4217碼EUR)是目前歐盟25個會員國中的16國(也有這16國以外的國家,已經是31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所使用的貨幣。歐盟各國對於是否加入歐元區皆有自身利益的考量,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歐盟會員國仍發行自己國家的貨幣,並未加入歐元區的行列,例如:英鎊等。歐元區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歐元區經濟的榮枯深深地影響著全世界的景氣。

  在歐洲一些傳統產業中,農業的現代化水準很高。全洲耕地總面積約2.9億公頃,農業人口比重為15%。但是由於人口稠密,消費高,大多數國家糧食不能自給。歐洲的工業產值是各洲中最高的,交通運輸業極其發達,全洲有35萬千米鐵路;公路總長420萬千米;海運總噸位約占世界的45%,具有很強的外貿經濟的特點。此外,歐洲航空業和旅遊業也很發達。

文化

  所有歐洲國家的公民都要接受義務教育,或者至少是接受某種教育培訓。歐洲的義務教育大概從6、7歲開始,一直持續到15、16歲。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基礎教育的時間大概只持續四到五年,而在少數國家,卻需要七八年。基礎教育完成之後,學生所繼續接受教育的高一級的學校就有多種類型了,有繼續為高等學校預先培養人才的文理中學,還有一些技工學校。與此同時,在許多國家還有許多很有名望的高等專科學校和綜合性大學,接納那些已經完成初中等教育的學生。在這種教育體制的促進下,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文盲率都很低。   雕刻藝術建築、美術、文學以及音樂都是在歐洲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的東西。許多城市,比如巴黎、維也納、羅馬、柏林以及莫斯科等,今天都是在作為首都的同時,也被視作該國的文化中心。此外,在許多城市還有很多重要的劇院、博物館、交響樂團以及其他很重要的文化設施。

古代文化

  歐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歐洲史前美術體現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建築、雕刻、繪畫和工藝的成就,其中歐洲舊石器時代藝術是迄今所知人類最早的真正的藝術品。此外歐洲史前器具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被學者們稱之為活動藝術。

  11~17世紀,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奠定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科學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歐洲各國在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很緊密。

  在文化方面,1950年創立了以西歐和地中海沿岸國家廣播電視機構為主的歐洲廣播聯盟。1957年8月21日創立的歐洲新聞社聯盟增進了各國新聞社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在科學技術方面,由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典、荷蘭、丹麥、義大利、瑞士8個國家共同經營的歐洲南天天文臺是位於南半球的大型綜合性天文臺,其研究課題幾乎涉及天文學的各個領域。1973年由30多個國家建立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促進了歐洲各國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迅速發展。1975年5月30日由歐洲多個國家組成的歐洲空間局在航太領域很有競爭力。

歐洲國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