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画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常州画派,追随清初画家恽寿平的画风形成的,讲求对草虫花卉进行写生的没骨花鸟画流派。又被称为“毗陵画派”或“武进画派”。

  • 时间:清初
  • 地域:江苏
  • 代表艺术家:恽寿平、马元驭范廷镇恽冰邹显吉张子畏
  • 代表作品:《灵岩山图》、《锦石秋花图》、《国香春霁图》、《双清图卷》、《藤花芍药图轴》

时代背景

  清代的绘画艺术,继承了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成为画坛主流,山水画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在文人画创作思想的影响下,更多画家追求笔情墨趣,风格技巧争奇斗艳。在明代后期形成的诸流派,到此时更是分支繁衍,派系林立。由于董其昌“南北宗论”绘画理论的影响,清代画坛流派之多,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而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画派顺应了这一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的趋势,运用古已有之的沒骨画法,将清洁高雅的文人情趣融入到花鸟画中,创造出“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的理想美的花鸟画风格。

艺术特色

  常州画派的代表恽寿平(1633年——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幼年随父兄抗清,失败后隐居卖画。与王翚为好友,二人经常在一起游历,观摩以及切磋画艺。他早年的创作主要是山水画,师法元人,并上溯董源、巨然,作品空灵清旷。中年以后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

  恽寿平的没骨画自言继承发展了徐崇嗣的技法,而徐崇嗣的没骨法,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至清代,徐的真迹已难见到,但花卉画自宋代以来,确实存在勾勒和没骨两个派系。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柔和了黄(黄筌)、徐(徐熙、徐崇嗣)两派技法,不采用墨笔勾勒轮廓然后敷色的传统方法,而是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他既重视写生,力求形似,“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描摹,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壮陶阁书画录》);又强调“与花传神”,力去华靡,追求澹雅。能以宋法运元格,以极似求不似,重在“摄情”,其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地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恽寿平的代表作有《灵岩山图》、《锦石秋花图》等。

继承发展与影响

  恽寿平的没骨画法在清初画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时人争相效仿。张庚《国朝画征录》中记载:“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从中可以看出,恽寿平的没骨画法从学者甚多,并形成了常州派,其中恽寿平亲授的有:马元驭、范廷镇、恽冰、邹显吉、张子畏等人。而在南田之后,常州画派的影响仍是经久不衰,从者多达百人。常州画派被当时的清人视为花鸟画的“写生正派”,与“四王”的“山水正宗”相比肩,其在画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