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其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题与背景:

  《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归园田居》五首(一本作六首)中的第一首。大约作于他辞去彭泽令归田后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时年四十二岁。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辞职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挂印回家,终老田园。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逐句释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我的本性就喜爱丘陵山泽。
  少:年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性情。一作“愿”。
  丘山:山丘。指山林。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不幸误入仕途,一别田园已经十三年了。
  误落:一作“误入”。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三十年: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断时续做官约十三年,有人认为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又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借喻怀恋旧居)
  羁(jī)鸟:束缚在笼里的鸟。羁,约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故渊:鱼儿原来生活的水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在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过躬耕生活),安守愚拙,返归田园。
  南野:南面的田野。一作“南亩”,指农田。
  际:交界或靠边的地方;中间;里边。
  守拙(zhuō):谦辞。根据自己不高的水平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外出进取。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也叫“守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宅子边上有十多亩的田地,还有茅屋草舍八九间。
  方:一说,“方”通“旁”。
  宅:住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蔽着房屋后檐,桃树、李树排列种植在堂屋前面。
  荫(yìn):荫蔽,遮蔽。
  罗:罗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里炊烟袅袅。 (写远望之景)
  暧(ài)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墟里:指村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狗吠于深巷之中,鸡鸣于桑树之颠。 (写远听之声)
  吠:(狗)叫。
  颠:顶,顶部。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中没有尘世杂事,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
  虚室:静室,空寂的屋子,比喻内心明净洞澈的境界。
  余闲:闲暇,空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毫无自由),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樊(fán)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 题图


作品赏析:

作者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毅然辞官归隐,躬耕田园。《归园田居》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隐逸山野,安于清贫、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情操。


这是《归园田居》的第一首,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全诗按诗意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诗的前八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写归田的原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情,我的本性就是爱好丘陵山泽的。适俗,适应世俗。韵,此指气质、性情。这两句写自己的本性,这是归田原因之一。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自己误入仕途,一别田园已经十三年了。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自由。十三年,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田,前后时断时续做官约十三年。这两句写自己厌恶仕途,这是归田原因之二。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里的鸟,总是恋念原来生活过的旧树林;养在池中的鱼,总是恋念原来生活过的深水。这两句写自己久念故园,这是归田原因之三。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深刻地写出了作者归田以前长期的思想活动,以及对农村生活无比深厚的感情。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现在在田野间开荒,过着躬耕生活,自己安守愚拙,返归田园。这两句,说明归耕田园,是安守愚拙的本性。这里点出归田一事,以便过渡到下文写归田后的生活。


第二层,为中间八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写归园田后的环境之乐。先写居处的大小,说宅边四周有十多亩地,草屋有八九间。方,旁。方宅,就是宅旁。可见居处虽是简朴,尚还宽敞。接着写屋前屋后的环境布置,说榆树和柳树遮荫着后面的屋檐,桃树和李树排列种植在堂屋前面。可见屋前屋后的环境布置,相当朴素幽雅。 接着四句写远景,说远处的村落,远望过去有些模糊不清;村落上空飘着轻柔的炊烟;狗吠于深巷之中,鸡鸣于桑树之颠。暧暖,这里指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即村落。 这四句诗,说明村子里充满着生气,并不荒凉冷落。其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二句,写远望之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二句,写远听之声。 这第二层的八句诗,写居住环境,由近及远。这环境,具有浓厚而淳朴的农村生活气息,而且,只有在晴和的天气和宁静的农村才能感受得到。


第三层,为最后四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写归园田后的心情之闲适。门庭中没有尘世杂事,静室中有空余的工夫。户庭,门庭。尘杂,指尘世杂事。虚室,即静室,语本《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二句,写心情之闲适恬淡。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说辞官归田,有如长期关在笼中的鸟兽重返大自然一样。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这诗的最后两句,是写心情之舒畅轻快。


名家点评:

宋·苏轼:“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此五诗衣被后来,各大家无不受其孕育者,当与尔哉!”

近代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品格》:“《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

现代朱光潜:“如秋谭月影,彻底澄莹。”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起首一句:名言;凡人百思千虑,不能得。”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六首)

陶渊明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其 六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南朝宋初诗人、辞赋家。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思想也较复杂,有的说他是儒家,有的说是道家,也有的说他有佛学思想,都是从其诗中摘些片段以为依据。在处理人与外物间的关系上,陶渊明完全采取纯任自然的态度。有《陶渊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