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颅相学中提出的一幅大脑的分区图。颅相学是第一个试图解释人类思维活动与其大脑布局对应关系的学科。

心灵,或称心智英语:mind),指一系列认知能力组成的总体,这些能力可以让个体具有意识感知外界、进行思考、做出判断以及记忆事物。心灵是人类的特征,但是其它的生物可能也具有心灵。

很长的时间里面人们都试图从哲学宗教心理学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试图理解心灵究竟是什么,并尝试探究心灵的独特性质。围绕心灵的本质所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它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关系,这个问题也构建了心身二分法的观念。心身二分法讨论了心灵是否在某一程度上独立于人体的肉体(二元论唯心主义,而肉体来自于并且可以被认作是包括神经活动在内的物理现象(物理主义),也讨论了心灵是不是与我们的大脑以及大脑活动保持一致。另一个问题则讨论是否只有人类才拥有心灵,或者是部分或全部动物以及所有生物也拥有心灵,或者甚至人造机器也可能拥有心灵。

无论心灵与肉体的关系究竟如何,人们普遍都认为心灵使个体具有主观察觉,并且对其周围环境存在意向性,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感知并回应刺激,同时拥有意识,可以进行思考和感觉

研究心灵的著名哲学家包括柏拉图笛卡儿莱布尼茨康德马丁·海德格尔约翰·罗杰斯·希尔勒丹尼尔·丹尼特等人。包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威廉·詹姆士在内的心理学家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建立了有关人类心灵本质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理论,以便对心灵进行描述和定义。在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期的认知科学领域内,科学家已经建立并发展了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对心灵和与心灵有关的现象进行描述。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开始尝试结合控制论信息论来对非人类心灵存在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并尝试研究将人类精神现象在机器上实现的方法。

有关于心灵的概念,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都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一些认为心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特质,而其他则认为动物、神祇以及非生命物体都具有心灵(泛心论泛灵论)。早期的一些记录将心灵(有时也被描述为与灵魂精神相同的东西)与包括来世宇宙学和自然规律在内的理论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例子包括琐罗亚斯德释迦牟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其它古希腊印度和后来伊斯兰与中世纪欧洲哲学家所提出的教义。

词源

古英语gemynd一词的本意是记忆的能力,而不是通常所指的思想。因此英语中有如call to mindcome to mindkeep in mindto have mind of等的用法。同时古英语中还有其它表达“心灵(mind)”的词语,例如hyge一词的意思为“心灵、精神”。

“Memory”一词的含意与古诺尔斯语munr一词意思相似,为“记忆”之意。这个源起源自原始印欧语的*ménos(意为心灵),它来自动词词根*men-,该词根意思为“去思考、去记住”,正因如此拉丁语中的mens一词意思为“心灵”,梵语中的मनस्(Manas,)意思也为“心灵”,希腊语中的μένος意思则为“心灵、勇气、愤怒”。

心灵一词可以被概括所有的智力、思想、意志、感觉和记忆,这一概念是在14世纪和15世纪被提出的。

心灵、大脑同一论

心灵、大脑本体论认为,不管思维还是智力,它们都扎根于大脑,而并不利用、依赖、或与非物质相互作用。尽管如此,大都认为离开大脑的组织来谈论思维的组织,也是合理的,而且认知科学家也并不仅仅是神经科学家。这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分析来论证。一个认知科学家可以在符号层次上断言说一个推理为正确,而神经科学家则在物理层次上来执行符号层次。

思维

思想脉络,逻辑。

人们在思考问题与答案时,会将过去的经验拿出来做分析、比对。若没有加入其他人的经验和想法,再一次的分析、参考。则到最后所得到的答案,往往和过去是相类似的。

科学研究

Spaun,一个拥有250万个模拟神经元的虚拟大脑的简化示意图。

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系统——心灵的物质基础。

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研究造成信息处理(认知)的心智功能。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心理功能和经验。

相关学说

超心理学

超心理学是研究一些超常现象或者是看起来是超自然的现象的学科,这些现象包括预知念力心灵感应等。超心理学的英文为Parapsychology,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语para(意思为“超出、其它”)、psyche(意思为“心灵、灵魂”)和logos(意思为“解释”)构成,由心理学家玛克斯·德索在1889年左右提出。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莱因后来普及了超心理学这一概念,并替换了早期所提出的“特异功能研究”一词,同时在研究方法中引入了试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各类灵异现象。

超心理学是广受争议的一门学科,很多科学家都相信特异功能其实不存在。这门学科的科学性被很多科学家质疑,他们认为超心理学是一门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