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条主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教条主义英语:doctrinairism ),不是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从原则、书本、条文出发,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问题,使认识凝固化的思想作风。教条这一术语最初用于宗教方面,指宗教信条,只要求信徒信从,而不许批判和怀疑。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一些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和决策中出现了教条主义的倾向。

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的教条主义者,或者单凭主观热情,以感情代替政策;或者思想僵化,认识落后于形势。他们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听不进群众意见,盲目地决定问题和处理问题。教条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反科学和反马克思主义的。

教条主义者办事情,总是根据他们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在任何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的答案或者相似的解释;主张凡是经典作家提出的原理和结论都不能改变,反对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适应新形势的新原理以代替过时的旧结论;使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化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从哲学角度来讲,教条主义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把普遍真理绝对化,不能正确处理实践的变动性与主体思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理论的普遍性和特定实践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的关系。

毛泽东把教条主义称为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认识论特征为: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夸大理性、理论的作用,贬低感性的实践的经验。不懂得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关系,违反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重视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矛盾的特殊性。否认一般与个别的相互差别,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只见真理的普遍性,无视真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离开时间、地点、条件谈抽象真理,把理论引向绝对。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