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逐句释义: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所作的一首七言长篇歌行。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后来隋炀帝也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逐句释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月明: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折地绕着开满花草的原野流淌,月光映照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芳甸(diàn):开满花草的郊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空中月光如同白霜流荡,感觉不到它的飞落,照得洲上的白沙也看不见了。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此处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
  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与天空连成一片(月色),没有一点细微的灰尘,只有一轮孤独的明月高悬空中。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纤尘:微细的灰尘。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人类一代生一代死如此交替,没有个停止的时候;而这悠悠江月年复一年总还是老样子。 感叹人生短暂。
  穷已:穷尽。
  望:一作“只”。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送走流水。
  但见:只见、仅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一片白云悠悠离去,在青枫浦的游子有无限忧愁。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地名,在今湖南浏阳市境内。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扁(piān)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明月映照下的楼阁。这里指楼上的思妇。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月光轻泻而下,在小楼上慢慢地移动,现在可能照耀在那张离人的梳妆台上了吧。
  裴回,一作“徘徊”。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欲卷而去之而不得;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玉户:以玉装饰的门,也用作门的美称。
  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我愿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
  月华:月光。
  流照:光辉照射。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鸿雁不停地飞,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儿在水中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
  鸿雁长飞光不度:鸿雁远飞而不能飞出月光。暗示鸿雁不能传书。
  鱼龙潜跃水成文: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暗示鱼儿不能传书。古人有鱼儿传书一说。鱼龙,这里指鱼。文,同“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春天过去了一半,(而自己仍然漂泊在外)不能回家。
  闲潭:幽静的水潭。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去,春光即将不在;江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碣(jié)石:山名,在渤海边上。
  潇湘:潇水和湘江,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碣石、潇湘)一北一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月落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边的树林。
  乘月:趁着月光。
  落月:一作“落花”。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春江花月夜 题图


作品赏析:

  此诗以月亮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为线索,贯串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空灵而美妙。所有场景的转换,都有其内在的连续性,自然而流畅。写景抒情,完美结合,景语情语,浑然一体。全诗三十六句,可析为九组,每组均由四句组成,逐章转韵,有平有仄,有起有伏。语言清丽自然,不见雕琢痕迹。读来抑扬顿挫,回肠荡气。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在月的照耀下,江水、天空、原野、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以及思妇和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全诗喟叹而不哀鸣,伤感而不颓废。

  此诗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诗中有不少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名家点评:

  明·胡应麟《诗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明·陆时雍《唐诗镜》: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又云: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谭云: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明·李攀龙《唐诗选》:绮回曲折,转入闺思,言愈委婉轻妙,极得趣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语语就题面字翻弄,接笋合缝,铢两皆称。黄家鼎曰: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锦。不是补天手,未免有痕迹。汪道昆曰:“白云一片”数语,此等光景作若虚笔力写不到,别有一种奇思。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句坷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不着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酝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春江花月夜》正意只在“不知乘月几人归”。

  清·叶羲昂《唐诗直解》:“摇”、“满”二字幻而动,读之目不能瞬。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唐人有“春江花月夜”一题,同时张若虚、张子容皆赋之。若虚凡二百五十二言,子容仅三十言,氏短各极其妙,增减一字不得,读此可悟相体裁衣之法。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至于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于“江”则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以为陪,于“月”则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人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独关情。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按指“江天一色”以下八句)又使人冰冷。然不冰冷则不见火热,此才子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昨夜闲潭梦落花”此下八句是结,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与上连,而意则从上滚下。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艳才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前半见人有变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与月同无尽也。后半写思妇怅望之情,曲折三致。题中五字安放自然,犹是王、杨、卢、骆之体。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层层灵活,如剥焦心,全不觉字句牵合重复。


作者简介:

  张若虚(660-约720年),唐朝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唐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诗的风格近齐梁体,仅存诗二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脍炙人口。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首(重复收录一首)。事迹见《旧唐书·贺知章传》、《新唐书·刘晏传》、《唐诗纪事》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