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王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鲁士王国德语:Königreich Preußen,1701年-1918年),欧洲中部的君主制国家。曾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邦国。19世纪,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普鲁士国王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实现了德国人完成民族统一的夙愿。

  1701年,勃兰登堡公国普鲁士公国公爵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勃兰登堡-普鲁士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之子)支持领导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普鲁士国王称号。1月18日,勃兰登堡-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德意志统一前,普鲁士和奥地利同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是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了除奥地利帝国外的德意志,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德国在一战二战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军国主义的来源。

  普鲁士作为一个国名和建制早在1947年已经正式消亡。1947年,美、苏、英、法四国“盟军管制委员会”签署第46号法令,宣布“普鲁士国家历来是德国军国主义和反动作风的支柱,它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为维护各民族和平与安全,重建德国政治生活,即日起解散普鲁士”。这条法令至今其实依然生效,普鲁士国在法律上的合法存在正式结束。

  二战结束后,同盟国把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及其周边地区补偿给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东普鲁士的剩余部分被划给波兰。至于奥得河—尼斯河以西的普鲁士地区,则和其他德国领土一起被分为四块,分别由美、苏、英、法占领。在被占领的德国土地上,所有能让人联想起普鲁士的东西都被抹去,地名被更改、人民被驱逐、宫殿被拆毁。更有甚者,在苏联控制的东普鲁士地区,一些著名容克(普鲁士贵族)的陵墓都被拆毁和填平。

国王

  • 腓特烈一世(1657年7月11日-1713年2月25日)(55岁),在位时间:1701年1月18日-1713年2月25日。勃兰登堡选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威廉之子。
  • 威廉一世(1797年3月22日-1888年3月9日)(90岁),在位时间: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兄弟,北德意志邦联主席(1867-1871),德意志皇帝(1871年起)
  • 腓特烈三世(1831年10月18日-1888年6月15日)(56岁),在位时间:1888年3月9日-1888年6月15日,兼任德意志皇帝。首位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之子
  • 威廉二世(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82岁),在位时间:1888年6月15日-1918年11月28日(退位),兼任德意志皇帝。德意志皇帝兼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三世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