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勒西达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勒西达斯汉语拼音:Du le xi da si;英语:Tulasidas;1532~1623),印度印地语诗人

经历

  据传出生于北方邦的阿拉哈巴德附近农村的婆罗门家庭,卒于贝拿勒斯河畔。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行乞为生。15岁时被人收养,随师父在贝拿勒斯学习梵文宗教经典,聆听师父讲毗湿奴大神化身下凡为罗摩的故事。成年后抛妻出家修行。他曾周游过许多地方,从事过宗教改革活动。后在阿逾陀写作《罗摩功行录》。晚年定居于贝拿勒斯。他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追求解脱,但也关心世俗生活,深知人民疾苦,认为社会的出路在于建立罗摩王朝式的国家,而个人的出路在于虔诚地膜拜罗摩。他还认为文学是最能诉诸人心的工具,毕生用诗歌向人民灌输对罗摩的虔敬,陶冶人心,以期改造社会。

成就

  他从25岁开始文学创作,一生中写了12部诗。主要有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录》,又译《罗摩功行之湖》。其次还有宗教赞美诗集《谦恭书》、抒情诗《歌集》、格言诗《双行诗集》、叙事诗《黑天歌集》及晚年的叙事诗《诗的主人》等。《谦恭书》共包括 279 首,各首都是独立的,主要歌颂罗摩、毗湿奴、湿婆等天神,另外歌颂传统罗摩故事中其他正面人物。在主要歌颂罗摩的诗中,吟唱了罗摩事迹中的一些细节,诗人给他加上各种美称,自己则以一种极其渺小卑微的身分来祈求保护和解脱。《歌集》也是写罗摩故事的诗,分作7篇,共328首。这部诗集抒情多于叙事,主题还是歌颂罗摩,但没有突出其神性 ,而是刻画其人性。有人认为它是《罗摩功行录》的摘要。《双行诗集》有一定特色,包括一些好诗。共收诗573首,其中约200首仍是写罗摩故事,并无新意;其余300 多首一般是格言诗。有的诗反映了某些真实的社会现象,有的诗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真理,有的诗给人以教诲和告诫,有的诗谴责了国王。《黑天歌集》是描述黑天的爱情故事。《诗的主人》则以罗摩故事为线索,总结了诗人一生的经历。

  杜勒西达斯以《罗摩功行录》而享有崇高的声誉,成为印地语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有些地方甚至为他立庙祭祀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