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谜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民间谜语,民间测验智慧的短小作品。这种作品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是隐喻,谜底则是谜面所指的事物。

文心雕龙·谐隐》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谜语作为一种旨在测验人的智慧的语言艺术,谜面表现谜底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描写性的。作者针对谜底事物的形状、性质、功能或名称等的特征,把它们与其他具有共同点的事物联系起来而表现之。例如“花生”的谜面说:“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一种是诡词性的。即在矛盾的或反常的现象下表现谜底事物的特征。例如“水”的谜面说:“不洗干干净,洗洗不干净。不洗有人吃,洗了没人用。”谜面既要隐去谜底事物的本来面目,又要为猜谜者提供思考的线索,所以,在谜面与谜底之间,存在着隐与显的辩证关系。

民间谜语题材广泛,谜底涉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和字谜三种。物谜数量最大。基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民间谜语往往体物入微,而其联想又活泼自然,构思奇巧,富于诗的情趣。有些谜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寄寓了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例如“竹船篙”的谜面说:“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肌瘦面黄,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两泪汪汪。”“嗑瓜子”的谜面说:“黑船装白米,送进衙门里,衙门八字开,空船转回来。”前者反映了旧社会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心情,后者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反动官府对人民的压榨。

民间谜语起源甚早,它在远古时代曾具有严肃意义和重大作用。有的民族把它用于宗教仪式或生活仪式中。人们还把它作为测定智力的标准,以决定人的命运。后世流传的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常用谜语来突出主人公的智巧,既是艺术手段,也是这方面遗留的风俗习惯的反映。古代的士大夫文人曾吸取民间谜语的“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谐隐》)的表达方式,用于社会、政治生活及文学创作中,称之为庾辞或隐语。如《国语·晋语五》有关于“秦客庾语于朝,卿大夫不知也”的记载;《史记·滑稽列传》有淳于髡以“三年不蜚又不鸣”的“大鸟”为隐语进谏齐威王的记载;荀子则创作了全篇用隐喻手法的《蚕赋》和《箴赋》。随着社会的发展,猜谜作为一种有趣、有益的文娱活动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儿童教育中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古代谜语专集有冯梦龙编的《黄山谜》,研究著作有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谐隐》;今人钱南扬著有《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