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泼墨

  泼墨中国画独特的水墨画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泼墨技法是利用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结构,再用笔整理,补充成完整的作品。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山水画中之云雾迷蒙,尤其是中景至远景。

  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记载,王洽作画喜欢以泼墨技法为之,他“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明代李日华竹嬾画媵》:“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后世指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谓之“泼墨”。

  泼墨法是用极湿墨,即大笔蘸上饱和之水墨,下笔要快,慢则下笔墨水渗开,不见点画,等干或将干之后,再用浓墨泼。即在较淡墨上,加上较浓之笔,使这一块淡墨中,增加层次。也有乘淡墨未干时,即用浓墨泼,随水渗开,可见韵致。或者笔头蘸了淡墨之后,再在笔尖稍蘸浓墨,错落点去,一气呵成,即见浓淡墨痕。一幅之中都用泼墨即平,所以间以惜墨法,就是再用干墨或燥墨勾出物象,稍加皴擦即可。泼墨得法,还须见笔,淋漓烂漫,有骨有肉。在干笔淡墨之中,镶上几块墨气淋漓的泼墨,可使画幅神气饱满,画面不平有层次,增强干湿对比的节奏感。古人所说:“王洽泼墨,李成惜墨,两家相合,乃成画诀”是也。

  泼墨与泼水也可同时进行,把一碗墨和一碗水同时向纸上泼洒,随即用手涂抹,间或用大笔挥运,自然而有表现力地使水墨渗化融合起来,干后有“元气淋漓障犹湿”之感。

  泼墨法的出现显示水墨画趋于减笔写意表现,使水墨画可以如草书、诗赋一样于文人集会中一挥而就,如草书一样自由挥洒。泼墨发展到近代,黄宾虹、陆俨少对山水画的泼墨技法又渗透了一些破墨的用笔成分,使画面的效果显得更为灵动。张大千开创的泼彩法对国画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