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浙东唐诗之路”示意图。新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命名“浙东唐诗之路”的函,1993年8月18日

  浙东唐诗之路,据《“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手册》,“浙东唐诗之路”指的是从杭州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温岭温州新昌向东经奉化宁波舟山的自然风光秀美、人文遗迹众多,有450多位唐代诗人倘徉并写下大量相关诗篇的一条文化线路。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指出:“浙东唐诗之路”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现象,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由此可知,“浙东唐诗之路”属于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按规定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由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1年,在南京举办的“唐宋诗词国际研讨会”上,新昌学者竺岳兵提出:在天姥山下蜿蜒的剡溪曾经是一条“唐诗之路”,如今它已经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论点并不为主流学者所接受。但竺岳兵并未放弃自己的观点,他组建了“唐诗之路研究社”,孜孜不倦地探索考证着唐代诗人同剡溪的关系。节目中走访了浙江新昌,拨开“唐诗之路”的神秘面纱。

  浙东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七千年到一万年,浙东的先人们已能建造土木结构的房屋、种植水稻、豢养猪狗……自晋代起,这里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中国山水诗在这里滋生;以沃洲为核心区域的佛教“般若学”的兴起,标志着外来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佛教“天台宗”的产生,标志着佛教在中国流行鼎盛时期的到来;生活在越剡的王羲之书法艺术,被后人推崇为“书圣”,在中国书艺史上影响极为深远;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以天姥山为创作题材的山水画,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包括饮茶、弈棋、音乐、园林、造纸等在内的名士文化,对后人的影响至今不衰。

  到了唐代,“千岩万壑”的浙东山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唐代诗人十分向往的精神乐园,有400多位诗人来到在这里,除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饮中八仙”的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崔颢王维贾岛杜牧等,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据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社长竺岳兵考证,最早来到新昌游历的唐朝诗人是被李白称为“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白居易曾经三次长时间漫游浙东山水。在这里写下《沃州山禅院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州、天姥为眉目。”《唐诗三百首》共有77位作者,其中有51位,是浙江人和游寓浙江并留有诗篇的人。

  1993年7月18日至22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专门在新昌县举行了“唐诗之路学术讨论会”。会议肯定了“唐诗之路”学术价值、遗产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行文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此后,在新昌县共举行了多次大小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其中会议规模最大的,有1994年11月22日至26日,有120位学者参加的、以研讨“浙东唐诗之路”为重点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最多的,有1999年5月21日至24日,在我县举办的“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李白研究会特别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还有来自美、日、加、俄、德、澳、韩八个国家的代表,浙东人文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获得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肯定和赞许,“天姥即王母”的观点,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被写进了《会议纪要》予以肯定。千百种新闻媒体报道浙东唐诗之路的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进展情况。人们已普遍有一个共识:浙东唐诗之路可与河西丝绸之路并列,同为有唐一代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

  2007年,新昌县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 2008年5月,上虞市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

  “唐诗之路”已经为当代社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光明日报》的题为《一项文学研究带动一方产业》,对此作了专题调查报道,其它诸多媒体文章也都说明:“唐诗之路”对于提高当地知名度、优化区域环境、增强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手册》(节选)

  第八条 “浙东唐诗之路”属哪类遗产

  “浙东唐诗之路” 应该属于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线性”,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如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征等;国外的如日本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西班牙与法国的通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巡礼道路。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浙东唐诗之路”指的是从杭州绍兴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温岭温州新昌向东经奉化宁波舟山的自然风光秀美、人文遗迹众多,有450多位唐代诗人倘徉并写下大量相关诗篇的一条文化线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指出:“浙东唐诗之路”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现象,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由此可知:“浙东唐诗之路” 属于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按规定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由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九条 “浙东唐诗之路”怎样申报世界遗产?

  一、捆绑式申报:捆绑式申报又可叫做一揽子申报,就是把七大文化底蕴和由此派生的各种传统文化捆绑在一起申报,其包容如下:

  1.以中国山水诗奠基人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发祥地。

  2.以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为代表的佛教中国化时期佛学修行者的中心地。(见说明1)

  3.在中国佛教盛行时期,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诞生地。

  4.以天姥山(天姥即王母)为中心的道教巩固充实时期的中心地。

  5.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6.以元嘉年间天姥山山水画为标志的中国山水画的源头。(见说明2)

  7.以谢安为中心的士文化的中心地。

  8、由上述七大文化派生出来的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场所。

  说明:

  1.依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任继愈《中国佛教史》、日本镰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

  2.山水画的源头:(根据《唐文拾遗》、《全唐文》、《容斋随笔》《太平御览》等文献记述,“唐诗之路”某山水画的源头

  二、当前亟务:从第四条“申报世界遗产的流程” 可以看出,如果计划二、三年内争取申报成功,那么,当前必须编撰申报文件,争取在2012年 3 月31 日前列入国家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就是说,先把“号”挂了,细工作接着做。

  为此,要健全落实2007年新昌县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努力促成浙江省政府成立“浙江省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 。同时,健全落实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组(详见下面第十条),先把编撰申报文件开展起来。

  第十条 申报世界遗产的主要工作

  上条说的“先把号挂了,细工作接着做”的细工作如下:

  1、遗产文字描述:历史状况、文献资料,保存状况、现状描述。

  2、遗产图表描述:不同范围内容和比例尺的地图、地形图和平面图。

  3、遗产影像描述:幻灯片、光盘、影片资料。

  4、遗产的真实性、遗产的恢复、线性遗产的缩形展示、有关本遗产研究成果的论著和相关机构的资料的整理。

  5、组织对“浙东唐诗之路” 文化底蕴山水画等的学术论证。

  6、编撰提议列入名录的理由:符合哪些规定的标准、并提供最终的评估报告。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分别对提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评估,对文化遗产中的文化景区则共同评估,决定是否符合标准和真实性条件。

  7、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立、保护措施、保管过程、开放计划。体现在有完整的保护统划,这个保护规划要有保护范围,还有一个叫缓冲区。在保护范围内基本上不允许作任何改变。除了要有完整保护规划外,还要有具体的保护法规。要有专门的保护机构,保护资金怎么落实,保护存在什么压力等详细计划。

  一般情况:

  新昌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成立的新昌县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之后不久,浙东唐诗之路所经之地各市、县,纷纷要求申报世界遗产。

  2008年5月,嵊州市人民政府、上虞市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了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浙东唐诗之路申遗联谊会。嵊州市开展全民“我爱背唐诗电视擂台赛”,上虞市摄制完成《唐诗之路》电视片,以诗人、书画家、摄影师、新闻家为主体,开展了“重走唐诗之路” 活动。

  2010年夏,宁波市报业集团与宁波市环保局主办的、由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参加的每年一届的“山·江·海环保故乡行”活动,以唐诗之路为主题,和读者一起寻访宁波境内的这条“唐诗之路”。

  台州市以台州大学为中心,开展《“唐诗之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等,对“唐诗之路”进行数十项课题研究,还开展了“唐诗之路”天台山的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台州利用“唐诗之路”,以雕塑、碑亭等形式美化公路、建起公园。

  舟山市则结合本地特点,提出了“海上唐诗之路” 一词,对“唐诗之路”进行研究;

  去年11月31日,一个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温州市道德文化学会一行150人考察“唐诗之路”。说明沿线各地对于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情是高涨的。如果浙江省政府出面加以组织领导,定能大获成功。      旅游景点定位文化遗产有两大方面:

  一、物质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包括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以及新疆的木卡姆和与蒙古国联合申办的蒙古长调。


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

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现场,绍兴市新昌县,2018年11月22日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如兴共同为“诗路发展建设研究中心”揭牌,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绍兴市新昌县,2018年11月22日,摄影:汤华生
陕甘浙三省签约“诗路一号产品”,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绍兴市新昌县,2018年11月22日,摄影:汤华生

  2018年11月22日,“共建大花园 共享美生活”浙江省唐诗之路建设发展推进会在新昌县召开,共寻诗路文脉,共谋产业发展,共话文化兴盛。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康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邓葳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唐诗之路”沿线各市、县(区)相关负责人,文旅业界专家、文化学者、投资机构以及全国媒体等参加会议。

  新昌县委书记李宁在会上致欢迎辞。他说,新昌是山区小县,但工业实力雄厚,科技创新领先,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文化底蕴更是源远流长。新昌学者竺岳兵先生首先提出“浙东唐诗之路”这一概念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其作为提升新昌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特别是将唐诗文化元素融入到全域旅游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以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鼓山唐诗公园为纽带、唐诗风情镇村为节点的唐诗文化全域旅游格局。未来,新昌将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研究新高地”、“浙东唐诗之路文旅融合样板地”、“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为全省大花园建设和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活动安排,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介绍了汇聚全国各地30多位“唐诗之路”研究专家、学者思想结晶的全国“唐诗之路”与天姥山学术研讨会整体情况。

  陈尚君说,回顾从“浙东唐诗之路”提出到现在为止,根据新昌的文化建设以及与学术界长期友好的来往,确定了竺岳兵先生提出的“浙东唐诗之路”所具有的范围确定性、形态多样性、文化继承性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专家们还讨论确认,天姥山就是在剡中,在新昌,并认为剡溪、沃洲、新昌、天姥是追求个人自由,热爱自然山川,个人和自然完美融合的文化集中体现,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同时,研讨会认为,新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首倡地和精华地,文化底蕴深厚,前期工作成果丰厚,需要继续保持发挥这一优势,利用好研究平台,汇聚来自全国各地学者专家的力量来新昌做“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共同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使新昌成为全省诗路建设战略中的重要智力支持。

  会上,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强调:“要以唐诗为着力点,做好唐诗文化这个品牌的物化;以唐诗之路为发力点,做好转化的文章;唐和诗结合起来是文化自信的概念,做好深化的文章,要从个别诗人生活情趣和情怀中解放出来,走向绿水青山,走向人民大众,走向火热的改革发展。唐诗之路要从一个文化符号转化成区域的形象、品牌,从一种文化情怀转化为发展动力,诗路品牌的打造既要落地聚焦,又要开放共享,不能排他。”

  如今,“唐诗之路”构建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整体性的渊源关系,为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也为当代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方面,提供了新的课题。此次会议将促进浙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擦亮浙江大花园建设的特色名片,让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来浙江穿越浩瀚诗篇、领略唐诗之美,使唐诗接近现实、走向世界,共同续写“唐诗之路”未来发展的传奇篇章。

  当天的会议,还举行了浙江“唐诗之路”主题文旅项目路演对接活动。新昌县重点推介了芭蕉山居文旅项目,并听取了与会文旅业界专家、文化学者和投资机构对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诗路柯桥的经典诗句

柯桥境内的鉴湖、兰亭、若耶溪、云门寺,是“浙东唐诗之路”重要的文化节点。其中,柯桥境内的湖塘七尺庙,是古人纪念“鉴湖社神”贺知章的社神庙,始建于宋。南宋柯桥人口快速膨胀,老百姓纷纷围湖造田,甚至把唐玄宗诏赐贺知章的“鉴湖一曲”也填了。获得土地的湖塘老百姓,把贺知章当成后土之神,建庙纪念他。动土时,发现了一根七尺长的骨头。这根骨头被认定为治水英雄防风氏的遗骨,因此起名“七尺庙”。

诗路柯桥的经典诗句: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梁·王籍)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唐·李白)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唐·李白)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唐·杜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宋·陆游)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清·齐南召)


唐诗之路诗歌(选)

梦游天姥吟留别


舟中晓望天台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流,疑是赤城标。

李白登临天台山后,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著名诗篇。4年后,诗人孟浩然又沿曹娥江、剡溪再登天台山,写下了同样著名的诗篇《舟中晓望天台》。


壮游 (节选)

杜甫

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杜甫20岁来到浙东剡溪,盘桓达4年之久,到了晚年他在诗中还未忘怀年轻时游历越中胜景得到的美感。


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 兼怀元浙东

白居易

月在洛阳天,天高净如水。

下有白头人,揽衣中夜起。

思远镜亭上,光深书殿里。

眇然三处心,相去各千里。

白居易从13岁到17岁避乱在越州。他对浙东深有感情。


自洛之越

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他乡叙兴

王勃

缀叶归烟晚,乘花落照春。

边城琴酒处,俱是越乡人。


舟行入剡

崔颢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谿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

刘长卿

越州初罢战,江上送归桡。

南渡无来客,西陵自落潮。

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

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诗之路唐诗总集》竺岳兵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

本书共收与浙东有关的唐诗约1500多首,附有《唐诗之路路线图》。诗篇按路线图上的 名胜古迹(条目)依次排列,条目下备有说明。旨在让读者身历其地,追溯历史,不仅使 读者有与古人把臂而同行之感受,同时相信读者读着这些唐诗,会使自己的精神状态新鲜 有力,富于生气,陶冶出更高的情操! 中国被称为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就是这国度中最绚丽的花朵。“唐诗之路”,无疑是唐 代诗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本书不仅有着现实性和实用性,而且它将 永远启发着一代一代的人们。 本书由竺岳兵先生编著,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南京师范大 学教授张采民作序。

《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序一

周勋初

浙东之地,风景佳丽,人文荟萃,向为历代士人所艳称。考其原始,则与北人南下有关。五胡之乱,西晋复 灭,中原的士大夫纷纷前往江南避难,继而又往浙东寻求安居。一到山明水秀之乡,自然心旷神怡,掩抑不住 满心的喜悦。丘迟《与陈伯之书》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其意即在以此良辰美景 劝导北去的友人归来。

《世说新语》上屡记东晋名流对浙东山水的赞美之词,《言语》篇曰:“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 去:‘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又“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 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可见众名士对此地景色的倾倒了。 南朝各代,文人雅士一直于此出没,留下了许多嘉话,于是此地以其自然景观吸引人外,又增加了丰富的人文 底蕴,吸引后人的关注。

诗仙李白出峡东下,有诗云: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按伯2567敦煌唐诗选残卷亦录此诗,题作《初下荆门》,可知他离家而进入中原大地之后,立即就想到剡中游 览,说明这一地区对他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奇怪的是,李白在此之前一直生活在中国的西部,与东方间隔颇远,又无亲友在那里居留,为什么一开始就 想“东涉溟海”了呢?

李白因家世的原因,受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与文化影响至深。他“一生好入名山游”,浙东之地,山山水水留下了 众多名士的足迹,也触发了许多名篇的产生,这些当然会对李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李白诗文中常是咏及谢灵 运等人之轶事,备致仰慕之意。我们也应注意的是:剡中的许多名山都与道教中的神仙有关。浙东本是神仙的 家园,这些当然也会对笃信道教的李白产生影响。《天台晓望》中说:“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可见浙东 之地,景色之美与神仙之异对他产生了双重的影响。

与此类同,浙东又是佛家的圣地,沃洲山对白居易的吸引力,犹如天台、天姥之于李白,从而留下了传诵千古 的诗文。

自唐初至唐末,诗人如过江之鲫,前往浙东游览。他们的心态与李白、白居易类似,陶醉于浙东的山光水色, 迷恋于佛道二教的传说与踪迹,仰慕南朝文士的文采风流。

随着浙东地区的进一步被开发,更多景点与神灵之区被发现,唐代诗人笔下的诗篇,见诸吟咏而涉及的地区也 就这超南朝,这就为浙东地区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更使这里的山光水色进一步扬名于世。人们阅读这类诗 篇,可以帮助观赏者领略其地景色之秀美,传说之奇异,以及诗篇措辞之佳妙,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但这些吟咏浙东山水的诗篇,散落各处,人们不易遍览。随着浙东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人们对这类读物的需 求更形迫切。竺岳兵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他又热爱唐代文学,为此 毅然担当起了辑录唐人吟咏浙东山水诗篇的任务,且按各个景点分别安排,读者按类索骥,即可在领略良辰美 景之馀,通过前人的生花妙笔,提高欣赏者的水平和情趣。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自当受到社会上的重视 和欢迎。预见此书定将不胫而走,成为旅游事业中的一朵奇葩。

周勋初先生简介: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小组副组长、中国唐代文学 学会副会长,著作有《周勋初全集》等20余种(余略)。

序二

张采民

竺岳兵先生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挚友。我们之间的交往是从1988年开始的。那一年的5月,我受郁贤皓先生 的委托,陪同日本高级进修生寺尾刚先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松浦友久先生的博士研究生,跟随郁贤皓先生进 修)去浙东考察。竺先生是浙江新昌人,又是郁先生的朋友,因此这次考察就请他负责接待。竺先生亲自陪同 我们考察了“唐诗之路”,特别是李白在浙东的行踪及活动,从而顺利、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考察活动。这次接 触,竺先生待人之朴实、诚恳、热情,办事能力之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自此之后,我们开始了比较频 繁的交往。我又先后两次去浙东参加学术活动,他也多次来南京,互相之间的书信来往、电话交流就更多了。 由于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人品我是很敬重的,因此我们之间也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竺岳兵先生是一位事业心极强的人,只要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事,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他原来是做建筑、旅游工作的,后来对浙东区域文化,尤其是唐代诗人在浙东的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 就毅然地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专心致志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成了一位真正的专业的研究人员了。浙东 的人文景观、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这个专题的研究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浙东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竺先生的生活很清苦,身体也欠佳,但却把全部的精力和物力都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去了。竺先生 还是一位十分勤奋、谦虚的人。他十分重视文献资料的收集、考订和利用。为了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他没 有节假日,夜以继日地翻阅了大量的诗集文集、史料笔记及方志和碑志,尽量使自己的观点坚实可靠,具有说 服力。由于自己从事学术研究是半路出家,所以他十分注意向专家求教,不论长幼,也不论地位高低、名气大 小,只要对方说的有道理,就虚心采纳。经过了二十多年孜孜以求的艰苦探索,他在浙东区域文化研究中成绩 裴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唐诗之路”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影响很大,很快就得到了专家的普遍认可。 这一重大发现,为推动浙东区域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即将正式出版的“浙东唐诗之路丛书”就是他二十 多年来浙东区域文化研究的总结。其中《唐诗之路综论》、《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是两部有学术含量的 专著,另外的一部就是本书--《唐诗之路唐诗总集》。

《唐诗之路唐诗总集》的编写,显示了作者的学术眼光和学术功底。要把与“唐诗之路”有关的唐代诗歌全部搜 罗完备,是一件十分复杂、困难的事,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考订工作。但是由于有了《唐诗之路综论》、《唐 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这两部著作为基础,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了,因此这件事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唐诗 之路唐诗总集》所收作品齐全、可靠,编排也新颖、合理。该书的出版既展示了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 化遗产,又为后人研究唐诗及浙东区域文化提供了便利,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竺岳兵先生多次约我为《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写篇序,按理说我是没有资格写这篇序的,但考虑到我们之间多 年的交往所形成的特殊关系,却之不恭,也就勉为其难了。值此书付梓之际,说了以上一些话,就算是对竺先 生所托的一个交代吧!

张采民先生简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建安七子诗笺 注》、《新绪先秦诗歌三百首》、《融合与超越》、《古文研读法》等著十余种(余略)。


自序

竺岳兵

昔诵北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在钦偑他学识富博、蒐集周到之余,对他在《自序》中说的“予尝恨诗书 之阙亡,使善恶之戒,不详见于后代者”之语,颇罔知所云。心想浙东素称名区、文物衣冠之邦,何言“诗书之 阙亡”哉?

后读唐诗,始知浙东乃中国山水诗、画之滋生地,佛教中国化时期和道教巩固、充实时期之中心地,亦为唐代 诗人心中的乐园。

对于这一特异文化现象,我曾以“唐诗之路”为题发表论文,作了概括和集中。

同时亦知,孔公之恨,当是士林至诚之恨!可惜彼时尚无《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可征,志书经籍亦不如 今日之完备,以致在他编辑的《总集》中,唐诗仅百篇。此后,南宋李庚、李兼编纂的《天台集》,唐诗亦仅 存200余篇。然在管见范围内,更可惜的是:自孔公、两李之后,至今已近千年,仍然只有《会稽掇英总集》 和《天台集》这两部分别辑录会稽、天台山两地的诗歌集,除此之外,还不曾见有一部浙东区域性的(今宁、 绍、台、舟四市地)诗歌集,以致许多前人之清芬,几被历史淡忘。今愚也不敏,赖本社同仁之协助,特于编 撰《唐诗之路综论》、《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之后,辑录有关浙东唐诗之路的唐诗1505首,并按唐诗之 路路线,依次编排成集,名曰《唐诗之路唐诗总集》。

我想借孔公延之的话,以殿本文。他在《自序》中说:“噫!随珠和璞,流俗乎?冥眛久矣!一旦钩索宝聚, 夸示来世,神光灵气,炯然在目,东南之美尽矣!阙亡之恨消矣,所以然者,庶几无负作者之用也。”

二〇〇三年九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