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草把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潜江草把龙:潜江龙湾镇艺人在舞草把龙

  潜江草把龙,流行于湖北省潜江市,传统的中心区域包括潜江龙湾、熊口、张金、老新镇以及潜江南部的水网湖区。因采用稻草扎制而得名,形成历史久远。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楚地最早舞草把龙灯见于汉代。该舞蹈盛行于,历代相沿承袭。光绪五年(1879年)《潜江县志》风俗篇记载中有草龙图,并附有对草龙的描述。

  潜江草把龙通常在春节元宵节和二月二龙抬头的时令节日表演。它是长江中游楚人崇龙、尊龙意识及后世民间多神信仰(主要是佛、道)复合作用的产物,也是长江中游悠久的稻作文化标志性的民间文化现象。潜江草把龙具有显著的民俗特征、楚文化遗存的祭祀性特征和民间手工艺造型艺术特征,并兼有民舞和民乐的艺术成分,具有民俗研究价值和传承实用价值。

  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世代传承的以舞龙祈福禳灾为主的民间传统信俗。草把龙灯传承的核心区域,在潜江龙湾镇一带。相传古时一条行云布雨的苍龙不慎坠于此地,百姓纷纷用稻草遮护龙身,后演化成草龙。对龙神根深蒂固的民间崇尚和信仰是草把龙绵延传承的坚实基础。舞草把龙多在春节或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中和节期间。也会应旱涝灾害、瘟疫流行、民俗活动时随机进行。求神降雨舞“黄龙盘柱”;驱魔镇邪舞“龙门阵”;百姓求子舞“长蛇阵”;起屋奠基舞 “拜四方”等,每项舞龙的套路都对应着祭祀的特定对象,表达不同的心理诉求。草把龙的传统礼制戒律森严,如扎制龙头有传统的咒语;舞龙伊始要焚香化纸为“龙神”净身后,先拜当地的祖师殿;舞龙所到之地,须先祭拜当地的土地神;草龙入丧户须用白布遮住龙眼,草龙舞过三次必须在旷野低地焚烧以送龙神归天。

  该项目是中华民族古老雩祭的活化石,古朴性、乡土性是其突出特色,有重大的历史学、民俗学、艺术学价值,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