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地方小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澧水地方小调,是在澧阳平原(湖南澧县)上广为传唱,并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独特音乐载体,调式多系五声徵调式,其次是五声商调式和羽调式,极少出现交替调式。澧县地方小调具有行腔优美、缠绵,语言朴实、生动,内容涵盖广泛等特点,唱词均为本土方言,词曲固定。

  从词曲格式来看,澧水地方小调可以划分为:规整类和不规整类,规整类的词曲长短固定,常以多段歌词演唱一个内容,七字句、五字句、上下句居多。不规整类又可以分为段落不规整和语句不规整。另外,还有一种类型,因大量加入衬词,使单乐句变成多乐段,打破了歌曲的方整结构,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民间小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汉代开始起源,至清代已集大成。1953年,澧县文化馆搜集民歌200多首,编成《澧县民歌集》,1979年,按照上级文化部门安排,澧县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收集到地方小调600多首,分布于山、丘、平、湖各个乡村、集镇。据考证,我县老人金义德、郭祖敦、赵申兰、彭奉云等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学习演唱地方小调,每个人都能唱二,三百首不等。

  澧水地方小调曲调丰富,歌词内容广泛,具有研究澧州本土文化的音乐价值和文学价值。它贴近生活,简洁生动,是老百姓表达爱恨情仇,抒发情感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生活、休闲、娱乐、集庆等场合广为传唱。音乐工作者通过挖掘、整理、改编把它搬上了舞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2016年列入常德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