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大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犹大汉语拼音:Youda;英语:Judas;希伯来语:יהודה איש־קריות‎),基督教圣经》人物。又称加略人犹大(希伯来语:יהודה איש־קריות‎),也译为伊斯加略人犹达斯耶稣十二使徒之一,被指责为了三十个银元的贿赂,背叛耶稣,使耶稣被处死。

  《新约圣经》中同此名者有六人,其中最著名的是:(1)雅各的儿子犹大,十二使徒之一。(2)耶稣之弟。(3)加略人犹大,又译“如答斯”。原为耶稣十二使徒之一,为耶稣及使徒掌管钱囊。后以三十块银子将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又亲自带兵到耶路撒冷附近的客西马尼园逮捕耶稣。当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后悔莫及,到圣殿中把银子还给祭司,出外自缢而死。后来人们把“犹大”作为“叛徒”的同义词。

圣经有关的叙述

  犹大在圣经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开头都有提及。马可说犹太教祭司们一直想对耶稣下手。他们要避开节期以防暴乱但又在节期前一天逮捕耶稣。根据福音书的记录,犹大负责管理钱,然后为犹太人三十个银元的价钱收买了,要求他指认耶稣,耶稣也就由于犹大的出卖而被捕。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说,犹大与耶稣亲吻,作为指认耶稣的暗号(马太26:48,马可14:44-45,路加22:47-48),而约翰福音中说是耶稣自己承认的(约翰18:05)。

  对犹大的死,圣经有两个叙述。马太福音说当耶稣被定罪了以后,犹大后悔了(马太27:3),于是找大祭司,要求他们收回银币并放过耶稣,但不获接纳。结果犹大自杀而死(马太27:5)。祭司们便用那笔钱买地安葬客旅。使徒行传(1:18)却说犹大用那笔钱买了一块田,但仆倒死亡。那块田因而称作血田。第一章续谈到犹大的门徒地位被马提亚所填补。

  部分无神论者以及其他非基督教徒因此对《圣经》中关于犹大的这两个描述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圣经》自相矛盾的证据之一。对于这两个描述是否矛盾,基督教非传统教派之一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洞悉圣经》解释说:“马太福音27:5说,犹大是上吊自尽的。但使徒行传1:18却说:“他……倒头跌下,身体砰然爆裂,肠子都流了出来。”马太所记述的,是犹大用什么方法自尽,使徒行传则讲明事情的结局。综合两份记载,看来犹大试图在某个悬崖上吊自尽,但绳子或树枝断了,他就坠下山崖,身体撞到石头而爆裂。从耶路撒冷一带的地势看,这件事确有可能发生。 跟犹大死亡有关的一点是:谁用30块银子买了块地,用来埋葬异乡人?马太福音27:6,7说,祭司长认为不可把那30块银子放在圣库里,于是他们用那些银子买了块地。但使徒行传1:18,19论及犹大说:“他用不义的报酬买了块地”。答案看来是:地是祭司们买的,不过,既然买地的钱来自犹大,他可说是买地的人。A.埃德希姆博士指出:“把非法获得的钱带进圣殿的宝库,用来购置圣物,是不合法的。若有这种情况,犹太律法规定要把钱交还给捐献者;如果这人硬要捐出来,就该劝他用这笔钱造福大衆[捐助公益]……。按照法律,钱仍然是犹大的,所以衆人所熟知的那块‘陶匠的地’,应该是以他的名义买下的。”(《弥赛亚耶稣的生平和时代》,1906,第2卷,575页)用犹大的钱买地,撒迦利亚书11:13的预言就应验了。”

犹大福音

  《犹大福音》失传已久,原文应由希腊文写成,但在1978年有人在埃及的洞穴中发现,是古柯普特文的译本。经碳14测定确定为西元280年(误差±50年)的文本,于2006年4月完成翻译,记述犹大应耶稣的要求而出卖耶稣,目的是为了帮助耶稣蜕除肉体的束缚,从而释放神性。但鉴于《犹大福音》的成书时间和其他福音书相比较晚,以及书中对耶稣言行的描述和其他福音书相差甚大,学者和宗教界人士几乎一致认定《犹大福音》并非正典,而是后人所编纂的伪经。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犹大

  • 1305年,意大利画家乔托的壁画《犹大之吻》。
  • 1497年,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描绘了暗处的犹大惊慌的表情。
  • 1951年,希腊作家尼科斯·卡赞扎基斯发表小说《基督的最后诱惑》,犹大出卖耶稣是出自耶稣的授意,为要完成神的旨意。
  • 2004年,美国导演查尔斯·罗勃·卡纳(Charles Robert Carner)执导的电影《叛徒犹大》(Judas)。
  • 2011年,美国歌手女神卡卡的一首电子流行歌曲《Ju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