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扩展80首》<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登快阁'''</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为内容创建页面)
 
 
(未显示6个用户的2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扩展80首]]》<br><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登快阁'''</span><br><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登快阁</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宋)黄庭坚</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宋·[[黄庭坚]]</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br>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br>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br>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br>
第9行: 第9行:
 
</span>
 
</span>
 
</center>
 
</cente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
 +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初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因《登快阁》这首诗而使快阁名闻天下。
 +
 +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他常到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七律。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令任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快阁,趁着傍晚晴朗的天色倚栏远眺。</span><br>
 +
  痴儿:呆子,指作者自己。<span style="font-size: 95%; color:gray;">【'''用典'''】《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span><br>
 +
  了却:了结,完成。<br>
 +
  东西:东边和西边。<br>
 +
  倚:倚靠。<br>
 +
  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举目远望)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span><br>
 +
  落叶,落叶乔木。<br>
 +
  千山:众山。<br>
 +
  澄江:清澈的江,指赣江。<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只对美酒有兴趣)。</span><br>
 +
  朱弦已为佳人绝: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span style="font-size: 95%; color:gray;">【'''用典'''】《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span>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br>
 +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心朋友。<br>
 +
  青眼聊因美酒横:只对美酒有兴趣。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span style="font-size: 95%; color:gray;">【'''用典'''】《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span>聊:姑且。<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万里归乡,在那里与鸥鸟结伴逍遥,那该是更好的归宿。</span><br>
 +
  弄:演奏。<br>
 +
  与白鸥盟:<span style="font-size: 95%; color:gray;">【'''用典'''】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span>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br>
 +
 
 +
 
 +
[[文件:登快阁题图.jpg|center|thumb|400px|登快阁 题图]]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这首诗为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的是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咏叹世无知己。
 +
 
 +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是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一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
 
 +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说,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作者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作者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
 
 +
  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前句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作者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
 
 +
  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以白鸥盟”是作者的联想与想象,也是作者想要的归宿。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一联既照映了开头,也是登阁“倚晚晴”所见所感的顺理成章的结果。诗作从首联“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就流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在颔联渐入佳境,作者陶醉在千山落木,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同“公家事”之“了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颈联处诗人以巧妙地使用典故预示自己在良辰美景中,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忧烦,然而,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自然引出结句的联想和想象:只有乘上归舟,吹着“长笛”,回到遥远的故乡,过上白鸥一样逍遥自得的生活。
 +
 
 +
  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
 
 +
 
 +
名家点评:
 +
 
 +
  胡晓明、秦静梅: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宋代诗歌评点》)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
 
 +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
 
 +
参考答案:
 +
 
 +
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
 +
 
 +
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
 
 +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
参考答案:
 +
 
 +
(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
 
 +
 
 +
3.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
 
 +
参考答案:
 +
 
 +
①作者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
 
 +
 
 +
4.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
 +
 
 +
参考答案:
 +
 
 +
两首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
 
 +
 
 +
5.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参考答案:
  
 +
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 参考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
  [[黄庭坚]](1045~1105年),[[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同称“'''苏门四学士'''”;[[书法]]上和[[苏轼]]、[[蔡襄]]、[[米芾]]并称'''宋四家'''。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县]])。
*[[唐诗三百首]]
+
*[[《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学习软件|《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目录]]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扩展80首]]
+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
+
  
  

2022年7月3日 (日) 12:52的最后版本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诗题与背景: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年),初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因《登快阁》这首诗而使快阁名闻天下。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他常到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逐句释义: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快阁,趁着傍晚晴朗的天色倚栏远眺。
  痴儿:呆子,指作者自己。用典】《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了却:了结,完成。
  东西:东边和西边。
  倚:倚靠。
  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举目远望)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落叶,落叶乔木。
  千山:众山。
  澄江:清澈的江,指赣江。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已没有弄弦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只对美酒有兴趣)。
  朱弦已为佳人绝:琴弦已经为知音者断绝。这里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用典】《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心朋友。
  青眼聊因美酒横:只对美酒有兴趣。晋代阮籍能作青白眼,白眼看一般世俗人,青眼看喜欢的人。用典】《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姑且。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万里归乡,在那里与鸥鸟结伴逍遥,那该是更好的归宿。
  弄:演奏。
  与白鸥盟:用典】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登快阁 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为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的是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乡之情,咏叹世无知己。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是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一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说,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作者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作者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前句用伯牙与钟子期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作者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以白鸥盟”是作者的联想与想象,也是作者想要的归宿。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一联既照映了开头,也是登阁“倚晚晴”所见所感的顺理成章的结果。诗作从首联“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就流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在颔联渐入佳境,作者陶醉在千山落木,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同“公家事”之“了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颈联处诗人以巧妙地使用典故预示自己在良辰美景中,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忧烦,然而,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自然引出结句的联想和想象:只有乘上归舟,吹着“长笛”,回到遥远的故乡,过上白鸥一样逍遥自得的生活。

  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名家点评:

  胡晓明、秦静梅: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宋代诗歌评点》)


试题精选: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

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意合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6分)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3.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参考答案:

①作者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4.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两首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5.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年),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同称“苏门四学士”;书法上和苏轼蔡襄米芾并称宋四家。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