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作战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登陆作战汉语拼音:Denglu Zuozhan;英语:landing battle;amphibious landing operation),对据守海岸、海岛之敌实施的渡海进攻作战。又称两栖作战。联合进攻作战的基本样式之一。现代条件下,通常是诸军种共同参加的联合作战行动。目的是夺取敌占岛屿、海岸重要目标,或在敌岸建立进攻出发地域,为尔后作战创造有利条件。按作战规模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登陆作战;按登陆地域地形分为开阔海岸与岛礁区登陆作战;按航渡距离分为近距离与远距离登陆作战等。

发展简史

  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普通舰船登陆作战阶段。从古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登陆作战一直是使用普通舰船实施。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有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对叙利亚进行的多次海上登陆记载。中国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年(前485)有吴伐齐的登陆作战行动。16世纪,登陆行动已开始出现登陆部队使用舢板换乘实施由舰到岸的登陆样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进行了数十次登陆作战,但大多是依靠港口和在没有设防的海岸实施的。1915年2月至1916年1月,英、法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登陆作战,由于受到土耳其守军完整海岸防御体系的抗击而失败。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引起许多国家军队的关注,从而成为发展现代登陆专业舰艇和登陆作战理论的新起点。

  2.专业登陆舰艇登陆作战阶段。美国是建造专业登陆舰艇最早的国家之一。1921年,美国成立了由陆军、海军联合组成的登陆作战研究中心,研制和改装了一批专门用于登陆作战的舰艇,并于1934年颁布了第一个登陆作战条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登陆作战的鼎盛时期,各交战国进行了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约600余次。1944年6~7月,盟军实施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性登陆作战行动。

  3.多平台立体登陆作战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的几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中,多数伴有登陆作战行动。随着登陆装备的发展,登陆方式和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直升机在登陆作战中的广泛使用,配合气垫船和水翼艇形成了多平台立体登陆作战,“超地平线”、“多层双超式”等现代登陆作战理论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曾进行过多次规模不等的登陆作战。1955年1月进行的一江山岛战役,是首次由陆军、海军、空军和广大民兵参加的联合登陆作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现代条件下组织诸军种、兵种联合登陆作战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实战经验。

特点要求

  具有强渡海区、背水攻坚、易遭敌海空袭击、指挥协同复杂、保障繁重等基本特点。基本要求是:行动突然,组织周密,快速上陆,有效保障。

作战过程

  一般区分为先期作战、集结上船和海上航渡、突击上陆和建立登陆场等作战阶段。

  1.先期作战阶段。主要任务是夺取制信息权、制空权和制海权,为登陆部队的集结上船、海上航渡和突击上陆创造有利条件。

  2.集结上船和海上航渡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计划迅速组织登陆部队和各种物资有序地装载上船和安全航渡。登陆作战兵力的输送方式,有“由岸到岸”、“由舰到岸”和“综合到岸”等。

  3.突击上陆和建立登陆场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海上登陆兵力和垂直上陆兵力实施快速立体上陆,并迅速建立滩头阵地和夺占登陆场,为尔后陆上行动创造条件。

作战实施

  登陆作战任务主要由登陆兵、海军舰艇编队和直接支援的航空兵组成的联合登陆兵团担任。大规模的登陆作战通常组织两个以上的联合登陆兵团。为支援、配合和保障联合登陆兵团的作战行动,一般还组成空中支援集团、海上支援集团、空降兵集团、预备队、登陆基地和登陆后方等。登陆作战的组织实施,通常区分为组织准备、集结上船、航渡、突击上陆、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等阶段。大规模的登陆作战,通常还有先期作战,包括夺取制空权、制海权、进行预先火力准备和预先扫雷破障等作战行动。整个登陆作战,由合成军指挥员实施集中统一指挥。联合登陆兵团在集结上船、航渡和突击上陆阶段的作战行动,以熟悉两栖作战的海军指挥员为主实施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