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衣派汉语拼音:Baiyipai),印度耆那教两大教派之一(另一大教派为天衣派)。1世纪形成。因穿象征廉洁的白衣而得名。

  白衣派认为:

  1. 解脱了的圣贤像祖师还必须靠食物而活着;
  2. 末代祖师大雄的胎儿是从提婆难陀女神的子宫进入他母亲的子宫;
  3. 拥有一定的财物包括穿着衣服的出家人也能达到解脱;
  4. 妇女也能达到解脱;
  5. 低种姓的首陀罗和高种姓的婆罗门同样能得到拯救;
  6. 出家人允许保留14种生活用品;
  7. 允许崇拜穿衣和修饰的祖师塑像;
  8. 允许出家人向首陀罗乞食;
  9. 原始圣典“十二支”中的“十一支”一直存在,是真传。

  7世纪主要活动于印度西北部地区。11~13世纪分裂为许多支派。15~18世纪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如郎迦派运动、斯塔纳迦瓦西派运动。大部分教徒集中于西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主要经典有11支、12副支、杂记、6种裁断经、10部残著、4部根本经、《难提经》和《阿拏伽陀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