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鹳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白鹳拼音bái guàn英语:Ciconia),为鹳科鹳属的大型涉水鸟。其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红喙。其具两个亚种,大小略有不同。分布于欧洲(北至爱沙尼亚),非洲西北部,亚洲西南部(东至哈萨克斯坦南部)和非洲南部。其为长途迁徙性鸟类,在撒哈拉以南至南非地区或印度次大陆等热带地区越冬。白鹳为食肉动物,其食性广,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觅食地大部分为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一夫一妻制,但非终生。巢大型,可使用数年。雌鸟通常每年产4枚蛋,孵化需33~34天,58~64天后出巢。

形态特征

  白鹳为大型鸟类。从喙尖至尾尖长约100~115 cm,翼展约195~215 cm,体重2.3~4.4 kg。与其他鹳鸟类似,其腿、颈和喙都非常细长。羽毛主要为白色,翅膀处具黑羽。主翼羽、副翼羽、初级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小翼羽为黑色。胸部长,具多毛的环状领,用以求偶。虹膜为褐色或灰色,眼眶周围的皮肤为黑色。成鸟的喙和腿为鲜红色。雌雄两性在外观上完全相同,只是一般雄性体型大于雌性。白鹳的翅膀长且宽,可滑翔。飞行时,脖子向前伸,腿向后伸,超出其尾尖。

  孵化后的幼年白鹳部分披被着稀疏的白色短羽。约一个星期后其会脱落并换上密集的白色长羽。第三个星期,幼鸟就已具备了黑色的肩羽和飞行所需的羽毛。刚孵化的幼鸟的脚为粉红色,雏鸟为灰黑色。喙尖为黑褐色。幼鸟的黑羽往往略带褐色,喙和腿为棕红色或橙色。喙尖通常为暗橙色或暗红色。在第二年的夏天,其喙会转变为成年的红色;极少数依然为黑色。也在第二年的夏天其会换上成年的羽毛。已知最长寿的白鹳存活了39年,圈养的白鹳的寿命可超过35年。

分布范围

  白鹳的分布广泛,夏季出现于欧洲,主要集中于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insula)、北非西部,东欧大部和中欧。全世界25%种群都集中于波兰境内及亚洲西部。在亚洲中部的咸海(Lake Aral)和中国新疆西部地区约有1500只。从1933年开始,卡利茨多普(Calitzdorp)就已人工饲养白鹳;20世纪90年代布雷达斯多普(Bredasdorp)已人工饲养了10只白鹳。少部分白鹳种群于印度越冬,20世纪90年代初在古勒姆谷(Kurram Valley)春季观察到了约达200只的白鹳种群。

图集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在德国比伯斯海姆拍摄的白鹳,2022年3月9日。新华社/欧新


俄罗斯卡卢加地区拍摄的白鹳,2022年7月13日。新华社/卫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