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众电影百花奖英语:Hundred Flowers Awards),中国群众性的电影奖。简称百花奖,取“百花齐放”之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陆电影评选活动,始于1962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以观众投票为主的中国电影奖项,与金鸡奖华表奖一起并称中国电影的三大奖。奖杯为雕塑家姚永康于1987年设计的“百花女神”雕像。百花奖每两年举办一届,一般逢偶数年9月至10月间举行颁奖典礼。

历史沿革

1962年,首届中国电影百花奖上,郭沫若给最佳女演员祝希娟颁奖

1961年6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文化部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之后,“设立一个由观众投票产生的电影奖”的提议得到了总理周恩来的支持和肯定。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开始积极筹划群众性的电影评奖活动,最后确定交由所属电影刊物《大众电影》主办,每年举办一次,由《大众电影》的读者评选出获奖国产影片。

1961年12月举行首次投票,共收到选票11万多张。1962年5月22日,首届“百花奖”颁奖大会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郭沫若周扬谢觉哉齐燕铭等名人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1964年,第三届“百花奖”改由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办,并扩大评选范围,得到选票近九十万张,原拟定于6月下旬颁奖,但受到文艺界“整风运动”影响撤消,“百花奖”宣告停办。

1979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大众电影》复刊,“百花奖”于1980年复办,历史性地收到200多万张选票。

1981年起,由于“百花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同时颁发,“百花奖”从第四届开始取消技术奖项,仅保留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五个奖项。在1980年代,“百花奖”是中国知名度最高,参与性最强、普及面最广的群众评奖活动,投票数以百万计。

1992年,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并入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4年,第27届百花奖取消最佳男女配角,改颁发最佳男女演员、优秀男女演员。2005年起,改为两年一届。

2006年,“百花奖”进行重大改革,允许港台影人报名,恢复了最佳男女配角奖,增设最佳新人奖,增加网络投票和电话投票,由101名观众评委组成终评评选委员会,在颁奖典礼现场以按表决器的方式当场选出各大奖项。

2008年,恢复最佳导演奖。2012年,恢复最佳编剧奖。

2014年,不再限制演员国籍,且只要在中国大陆取得上映许可证、票房过500万(或影片电视收视不低于3000万人次)的华语电影即可参加评选,并且首次启用全媒体平台投票,除纸质选票外,全面开放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等方式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