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城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7.5公里中条山麓。是从战国时代到汉代的文化遗存。1988年,禹王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城遗址临涑水河畔。此地为黄河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故俗称“禹王城”。现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垣。经史籍考证,大城可能为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可能为原安邑的宫城,建于东周,后至北魏时期仍继续使用。

  大城面积广袤,部分建在嵋岭上,周围约15.5公里,平面近似梯形,北窄南宽;北墙、西墙和南墙的西段,保存较好,西墙最高达8米。西墙北段之外有宽约30米的护城壕痕迹。城内出土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主要有鬲、盆、罐、浅盘豆、盖豆、甑、筒瓦和板瓦等,还有汉代的卷云纹瓦当、直绳纹板瓦等。

  中城居西南,与大城紧连,周长约6.5公里,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其西、南两墙分别为大城西墙和南墙的一部分。城墙宽5~7米,残高1~4米。城内布满了汉代的文化层,出土有卷云纹瓦当和上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的铭砖,以及盆、钵、罐、瓮等残片。

  小城位于大城的中央,平面呈矩形。城的东南有禹王台,俗称“青台”,台面成方形,每边宽约70米,高约8米,夯土筑成。附近还有铸铜作坊遗址,出土有礼器陶范和钱范等遗物,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

  据初步研究,大城可能为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使用年代最长,可能为原安邑的宫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