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野战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市人民欢送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

  第二野战军汉语拼音:Di-er Yezhɑnjun;英语:Second Field Army),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是由中原野战军改编而成的、独立遂行重大战略战役任务的野战集团。

  1945年8月,为开展对日全面反攻,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4个军区。9~10月,实施了上党战役,歼灭入侵解放区的国民党军3.5万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代表团在重庆的和平谈判。10~11月,军区主力部队先后编为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纵队,并举行了邯郸战役,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随后,第1纵队奉命开赴东北,后归晋察冀军区建制。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7月,第3、第6、第7纵队(后增加第2纵队)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南下豫东作战,8月至1947年2月,先后进行了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等战役;留在晋南作战的第4纵队等部相继进行了闻夏、同蒲路、临浮、吕梁、汾孝等战役,总计歼灭国民党军12.6万余人,粉碎了其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进攻。其间,各部队利用作战间隙,开展了王克勤运动(又称团结互助运动)及杀敌立功运动。1946年12月,第1纵队回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1947年3月,第1、第7纵队合并为第1纵队。3~5月,举行了豫北、晋南反攻作战,为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6月30日,第1、第2、第3、第6纵队(称刘邓野战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进而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大别山根据地,创建了鄂豫和皖西两个军区。7~8月,新组建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随后,第10、第12纵队南下大别山,在桐柏山大洪山地区开创了新的解放区,第11纵队归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指挥。8月下旬,第4、第9纵队和第38军等组成陈(赓)谢(富治)集团,在晋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了豫陕鄂解放区。1948年2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开展了以“诉苦”、“三查”为中心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陈毅李先念任副司令员,邓子恢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9、第11纵队。5至10月,先后进行了宛西、宛东、襄樊、郑州等战役,巩固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11月至1949年1月,与华东野战军联合举行淮海战役,歼国民党军55.5万人。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第3、第4、第5兵团。第3兵团辖第10、第11、第12军;第4兵团辖第13、第14、第15军;第5兵团辖第16、第17、第18军,另辖特种兵纵队。全军共28万余人。4月20日,第二、第三野战军联合发起渡江战役。第二野战军先后解放了皖南、浙西、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5月,第4兵团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进军中南作战。11月至1950年2月,第二野战军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解放了贵州、四川、云南、西康诸省,共歼灭国民党军93万余人。1950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第二野战军和兵团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归西南军区建制。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转战华北、中原、华东、西南广大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221万余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野战军牺牲近4万人,其中团以上干部209人,负伤15.3万人,涌现了“钢铁营”和王克勤、卫小堂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