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奇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奇才 中将(1955)

  胡奇才(1914-199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胡其才。1914年10月28日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高桥区李家田村一个佃农家庭。全家7口人仅靠租种地主一石田、撑持一个小豆腐坊度日,他小小年纪就在豆腐坊和田间随家人一起参加力不胜任的劳作。9岁起入本村私塾,半耕半读3年。此间,曾受到启蒙老师、共产党员张楚峰的良好教育和影响,1929年参加少先队,翌年8月投身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警卫营排长,红4军11师32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33、35团政治委员,第11、1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70团副团长。1937年底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抗大总校中队长。1938年8月,奉派由延安赴山东,历经3个多月,行程三千余里到达沂蒙山根据地。11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副司令员,不久任第4支队政治委员、第1支队司令员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此后坚持鲁中抗战达7年之久。先后任山东纵队第1旅副旅长,鲁中军区参谋处长,山东军区第3师副师长。参与指挥了葛庄、临朐等战斗和攻克沂水城、打击顽军势力、粉碎日军“扫荡”等作战,为鲁中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鲁中人民至今还记得当年的胡奇才司令。1987年,时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的迟浩田到沂蒙山区视察,有一七旬老翁特地向他询问胡奇才,并随口唱出了当年歌颂临朐战斗的歌谣:“胡奇才真勇敢,指挥八路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奉命率部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继任第4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46年指挥新开岭战役,赢得辽东我军首次大捷,在自卫战争初期创造了我军一役歼敌一个整师的辉煌战例,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后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在辽沈战役中,参与指挥塔山阻击战,与优势之敌鏖战6昼夜,有力保障了攻锦作战的胜利。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1952年5月,主动要求赴朝鲜战场参观学习,任东北军区赴朝参观团团长,兼志愿军第20兵团68军副军长,工作半年。同年底,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班学习,1954年毕业后任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任副司令员、顾问。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7月3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回忆录《坎坷的路》。

参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