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威(?─280)字伯武,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胡质之子。少以清廉谨慎而闻名。他父亲在荆州担任刺史的时候,远离家乡又不带家眷,不仅很少回家探亲,而且连书信也不常往家捎。他的夫人十分惦念,就让儿子胡威从京城洛阳去荆州探望其父。由于家中贫穷,没有车马童仆,胡威就只身一人骑着毛驴上路了。途中,每到一地住宿时,他便一边放驴,一边砍柴,自己动手做饭。一路风餐露宿,来到荆州。他在荆州住了十多天,向父亲拜别,其父送给他一匹丝绢,要他作为路上的盘缠。他惊奇地问父亲:“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当胡质告诉他这匹丝绢是从自己的俸禄中节约出来的,他才接过丝绢,谢过父亲上了路。当时,胡质的部下有一名都督,对胡威只身一人行路不放心,就在胡威出发之前,对胡质谎说请假回家探亲,先于胡威出发,在荆州城外等候着胡威。等到胡威赶上来以后,他主动提出要与胡威结伴同行。一路上,这位都督对胡威照顾得非常周到。二人同行了数百里,胡威纳闷这位素不相识的人为什么对自己这样照顾,心中有些疑虑。经过一再诱问,才知道这位都督是瞒着胡质特意来护送他的。胡威弄清真相后,便把父亲送给自己的丝绢作为谢礼送给了那位都督,让他返回荆州了。胡威回到洛阳之后,就写信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胡质读完儿子的来信,十分生气,杖责那位都督一百,并革除了他的职务。

  后来,三国归晋后,胡威也做了官。历安丰太守,徐、豫、青等州刺史,前将军。他为政忠清洁正,勤于政术,一般上朝参政都不坐轿,朝廷给他的俸禄年年都拿出一些救济灾民,人们称他和他的父亲是“父子清官”。有一次,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晋武帝叹其父清,问胡威:“卿清孰与父清?”胡威不加思索地回答说:“臣不如也。”晋武帝又问:“以何为不如?”胡威回答:“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晋武帝听后,对胡威愈加敬重。

  胡威不仅以清廉著称,并敢于犯颜直谏。晋武帝为政对朝中大臣多有纵容,犯法不拘,而对下级官员则严加惩罚。胡威认为,朝廷在运用刑罚上对那些大臣们有些失之过宽,遂向晋武帝提出改正这种做法的建议。晋武帝说:“尚书郎以下官员犯法,吾从不宽容。”胡威说:“臣之所陈,非单指丞郎令史一类下级官员,而指对尚书郎以上高级官员犯法亦不宽容,并予严惩,方能整肃风气,严明法纪。”胡威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卒于青州刺史任上,晋武帝追赠他为镇东将军。

  胡质、胡威父子,在官场上廉政勤政,在家庭中克勤克俭,这种良好的家风,炳耀千秋,是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