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铨(1102~1180),字拜衡,号澹庵,今江西吉安青原区人。自幼聪慧好学,强于记览,跟随萧楚习读《春秋》,能得其精髓。南宋建立伊始,急需人才。建炎二年(1128),年方25岁的胡铨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参加应试。高宗皇帝见到胡铨的试文后大加赞赏,想点胡铨为状元,只因有的考官以为胡铨的言词过于直率,而把他排在第五名。胡铨被授予抚州军事判官。因父去世,胡铨回家守孝,没有赴任。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进攻南宋,隆裕太后为躲避金兵追击,逃至吉州(今吉安市)。正在家中守孝的胡铨闻讯后,立即招募乡勇入城固守,协助官军抵御金兵,保卫家乡。

  由于胡铨抗敌有功,他被起用为承直郎兼吉州军事判官。绍兴五年(1135),胡铨升任枢密院编修官,掌管全国军事文件。绍兴八年(1138),奸相秦桧决策主和,朝野舆论一片哗然。当时身为区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对此坚决抵制,奋笔书《戊午上高宗封事》,直截了当指出秦桧卖国求荣的险恶用心,劝诫高宗“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声明自己“不与秦桧等共戴天”,要求皇上砍下秦桧、王伦、孙近的头,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否则,宁愿“赴东海而死”,也不“处小朝廷求活”。这篇奏疏,不仅“当日奸谀皆胆落”,而且使“勇者服,怯者奋”;金人闻讯急忙以千金购得此文,读后“君臣失色”,连连惊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此后秦桧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加于胡铨,将他管制,最终谪贬到吉阳军(今海南省三亚市),胡铨不以个人的生死为虑,非常关心海南文化教育的进步。他克服重重困难,著书立说,执经授徒。为发展海南的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铨流放了23年。直至宋孝宗即位,才被起用,历任国史院编修官,权兵部侍郎等职。后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

  胡铨的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为了保全国家的完整,人民生活的安宁,他不辞辛苦,上下奔波,胡铨的这种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在广大人民心中永不磨灭。胡铨晚年定居家乡青原山南麓。死后,谥“忠简”。著有《澹庵文集》100卷、《澹庵词集》。2000年元月,江西省的新闻媒体搞了一次很有价值的“千年回眸”,选评本省千年之中最杰出的十位历史名人。胡铨被评为“脖子最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