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江西省 > 吉安市
井冈山主峰景区:水口
江西吉安:青原山—净居寺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江西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园
江西吉安:三湾景区
江西安福:安福孔庙

吉安汉语拼音Jí ān英语:Ji'an City),古称庐陵吉州中国江西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沿用至今。地理坐标北纬25°58′32″-27°57′50″,东经113°46′-115°56′。 东邻抚州市崇仁县乐安县赣州市宁都县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西接湖南省桂东县炎陵县茶陵县,北与宜春丰城樟树市新余市萍乡市接壤。 总面积252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442.38万人。 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吉安据富饶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赣文化发源地之一。吉安是赣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渊源之地,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才子之乡”、“庐陵风光半姑苏”、“将军市”、“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的美誉。吉安有革命摇篮井冈山,武功山、羊狮慕、白鹭洲书院、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文天祥纪念馆、渼陂古村、陂下古村、燕坊古村、快阁、槎滩陂等著名景区景点。

吉安人杰地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的美称。从唐宋至明清,吉安科举进士近3000名,状元、榜眼、探花52位(状元20位),曾经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 主纂解缙宋代大文豪杨万里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先后诞生在这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底蕴浓厚的庐陵文化。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吉安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市面积的51%,平原与岗地约占23%,山地与丘陵约占23%,水面约占4%。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市季风湿润气候。全市多年平均气温为17.1-18.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7毫米。

吉安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城市、全国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城市、外商投资最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江西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吉安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

  • 邮编:343000 代码:360800 区号:0796

行政区划

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吉州区

历史

  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政区设置历经变化。夏、商地处扬州西南和荆州东南境。周属吴越楚之地。

   境内庐陵(今吉州区、青原区、泰和县、永丰县、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及吉安县、吉水县一部分)、安平(今安福及吉安县一部分)、新淦(今新干县、峡江县、樟树市及吉水县一部分)县属九江郡,安成(今安福县一部分)县属长沙郡。

  西汉 庐陵、安平、新淦县属豫章郡,安成县属长沙王国。

  东汉 永元八年(96)安平更名平都,析新淦、庐陵地置石阳县。建安四年(199)正式确立庐陵郡,隶扬州,辖高昌、兴平、阳城、西昌、遂兴(此5县由原庐陵县析置)、南野、雩都、赣、平都、石阳(此5县原隶豫章郡)县。建安九至二十年间析西昌地置永新县。安成县属长沙郡。

  三国 吴嘉禾四年(235)遂兴更名新兴,次年南野、雩都、赣县划属庐陵南部都尉。宝鼎二年(267)析新喻、宜春、萍乡、平都、永新、安成等县置安成郡,隶扬州,析新淦、石阳地置巴丘,析石阳、阳城地置吉阳县。吴末析西昌地置东昌县。

  西晋 太康元年(280)阳城、新兴、安成更名阳丰、遂兴、安复,析永新地置广兴县属荆州安成郡。元康元年(291)今市域皆隶江州,巴丘县划属豫章郡。

  东晋 领属如西晋。

  南朝 宋时巴丘县划回庐陵郡。齐沿宋制。梁天监元年(502)并高昌县入石阳县;大同二年(536)兴平县属巴山郡,陈永定元年(557)划回庐陵郡;永定二年以安成郡中部和广兴六洞置安乐郡,广兴县属之,撤西昌县,新淦县由豫章郡改属巴山郡。

   开皇九年(589)复置西昌县;十年再撤西昌县,废庐陵、安成、安乐、巴山诸郡,置吉州,辖庐陵(石阳县改)、安成(安复、平都县合并而成)、新淦(由巴山郡来属,巴丘、石阳一部分并入)、安丰(西昌、东昌、遂兴、广兴、永新县合并而成)、吉阳、阳丰、兴平县;十一年辖庐陵(吉阳、阳丰、兴平3县并入)、安成(十八年改安复)、新淦、泰和(安丰县改)县。大业三年(607)吉州改庐陵郡。大业末析庐陵县水东11个乡置吉水县。

   武德五年(622)庐陵郡改吉州,安复县升为颍州,置南平州、西吴州,吉州辖庐陵、新淦、吉水县,南平州辖泰和及复置的永新、广兴、东昌县,西吴州辖新喻县西南地;七年废颍州,安复复县并改名安福,西吴州辖地入吉州,吉州辖庐陵、新淦、吉水、安福县,南平州辖县未变;八年废南平州,吉州改庐陵郡,辖庐陵、新淦、吉水、安福、太和(由泰和县改,永新、广兴、东昌3县并入)县。贞观元年(627)郡隶江南道。显庆二年(657)庐陵郡改吉州,复置永新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州隶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吉州改庐陵郡,十四年吉水县改镇。乾元元年(758)庐陵郡改吉州。

  十国 唐哀帝天祐七年(910)吴杨隆演升吉水镇为县。南唐升元二年(938)新淦崇学乡地划属清江县(1988改设樟树市),吉水县改场,保大八年(950)吉水场改县;交泰三年(960)析太和地置龙泉县。

  北宋 开宝八年(975)置吉州庐陵郡兼军事,次年隶江南西路,端拱二年(989)隶江南路,天禧四年又隶江南西路。至和元年(1054)析吉水地置永丰县;熙宁四年(1071)析龙泉、太和、赣县地置万安县;宣和三年(1121)龙泉县改泉江县。新淦县于淳化三年(992)划属临江军,并于治平三年(1066)析茂才乡于清江。

  南宋 建炎四年(1130)隶江南路;次年复隶江南西路,泉江县复名龙泉县。绍兴十九年(1149)析永丰县云盖乡于乐安县。

   至元十四年(1277)设吉州路总管府,隶江西行省。元贞元年(1295)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和新淦由县升州,分属吉州路和临江路。皇庆元年(1312)吉州路总管府改吉安路。至顺年间(1330~1333)析永新地置永宁县。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改吉安路为吉安府,新淦州属临江府。

   洪武二年(1369)吉水、安福、太和、永新、新淦州复县,改太和为泰和;九年江西行省改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吉安府属分巡兼分守湖西道。嘉靖五年(1526)析新淦地置峡江县,与新淦同属临江府。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废湖西道,吉安府直隶江西省。雍正九年(1731)隶分巡吉南赣道。乾隆十九年(1754)隶分巡吉南赣宁兵备道。乾隆八年析安福、永新地置莲花厅属吉安府,新淦、峡江县仍属临江府。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废府,境内县厅直属省。1913年莲花厅改县。1914年设庐陵道,领吉安(庐陵改)、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遂川(龙泉改)、万安、永新、宁冈(永宁改)、莲花、峡江、新淦、宜春、清江、新喻、分宜、萍乡、万载、高安、上高、宜丰县。1926年废道,县直属省。1927年春,省民政厅设立吉安市政厅,以筹建吉安市政府。1928年5月正式成立吉安市政府,直属省;10月因城市人口不足20万,改设吉安市政局。1929年3月撤市政局,所有市政公务复归吉安县政府。1931年境内吉安区辖吉安、平赤(吉安县东固一带红色区域)、永丰、吉水、泰和、万安县;安福区辖安福、永新、宁冈、遂川、莲花县;新淦、峡江县属南昌区。1932年境内第九行政区辖吉安、吉水、峡江、永丰、泰和、万安县;第十行政区辖永新、安福、宁冈、莲花、遂川县;新淦县属第一行政区(1935年属第二行政区;1942年又属第一行政区)。1935年始,境内设第三行政区,辖11县。1949年6月30日成立吉安分区;5月22日至8月15日境内12县相继解放成立各县人民政府;7月16日成立吉安市人民政府;8月27日成立赣西南行政区,吉安分区受行政区和省双重领导。境内12县1市除新淦县属南昌分区外,均属吉安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9月吉安分区改吉安区(1955年3月改吉安专区;1968年2月改井冈山专区;1971年1月改井冈山地区;1979年7月改吉安地区)。1951年6月17日撤赣西南行政区,吉安区直属省。1952年9月新淦(1957年改称新干)县改属吉安区(1956年1月,清江县亲睦乡划入新淦县)。1953年1月7日吉安市改镇,11月28日复市。1958年11月13日吉安县市合并,称吉安市;12月宁冈与永新合并,称永新县。195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属江西省人委派出机构;7月正式挂牌成立;11月复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局合署办公;同年6月复分吉安县、吉安市。1961年12月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局分治,县由吉安专区领导,局由省直辖。1968年3月2日,井冈山管理局改井冈山革命委员会(1969年改属井冈山专区)。1977年1月24日,恢复井冈山管理局,为县级行政单位,由省直辖。1981年10月设立井冈山县。1984年12月井冈山县改市。1992年6月莲花县划归萍乡市。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8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吉安市人民政府。同时,撤县级吉安市,成立吉州区和青原区。并将宁冈县与井冈山市合并,组建新的县级井冈山市,直隶江西省,吉安市代管。地级吉安市辖新干、峡江、永丰、吉水、吉安、泰和、万安、遂川、安福、永新县,吉州、青原区,井冈山市。

  2001年12月末止,全市辖221个乡镇,3129个行政村。

  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459.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1.8万人。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46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4万人。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46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8万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吉安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9个街道、111个镇、100个乡、2个民族乡。

地理

吉安市地图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位于北纬25°58′32〞~27°57′50〞,东经113°48′~115°56′之间。南北长218千米,东西宽208千米,国土总面积25283平方千米。东接抚州市乐安县和赣州市宁都、兴国县;南邻赣州市赣县、上犹县、南康市;西连湖南省桂东、炎陵、茶陵县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北靠萍乡市芦溪县和宜春市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及新余市渝水区、分宜县。距省会南昌公路里程为219公里,首都北京铁路里程为1805.6公里。

地形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溪流河川、水系网络酷似叶脉,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其间,将吉安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由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徐徐倾斜,逐级降低,往北东方向逐渐平坦。北为赣抚平原,中间为吉泰盆地。

地貌

  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平原、谷盆地七类,中山为海拔1000~2000米山地,面积约192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59%。低山为海拔500~1000 米山地, 面积约为535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1.17%。广泛沿吉泰盆地的四周分布,形成“盆缘”。高丘海拔为200~500 米,面积约为451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86%,广泛分布在境内中部地带,多与低山相接或镶嵌。低丘为100~200 米山地,面积约为705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7.89%,是境内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岗阜台地海拔为50~100米山地,岗阜台地包括低丘向河谷延伸部分的岗地和由河流流水冲积物堆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台地(河谷阶地)两大部分,面积约190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53%,均沿赣江及主要支流两岸呈带状分布。河谷平原分为干流谷地和溪流谷地两大类,面积约为438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37%。盆谷地系指印支运动以来的继承复合性断陷盆谷地,四周为低山、高丘所包围,盆地呈园形,周围小溪汇入盆地,形成辐射状水系,面积约为15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59%。

山系

  境内山体主要由两大山脉构成:赣江西部为罗霄山脉,东部为雩山山脉。罗霄山脉为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的统称,耸峙于赣湘边境,是南岭中部大庾岭的北支,整个山脉走向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其西北部和西南部盘踞着武功山和万洋山,为赣、湘两省的天然屏障;诸广山余脉则横亘于南,是吉安与赣州的界岭;这三段山脉相互近于平行,皆成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并与其集合体罗霄山脉的总走向呈微角度相交,构成边幕式叠瓦状排列。在罗霄山脉北段武功山南侧还存在罗霄山脉的一大支脉陈山。而雩山山脉的玉华山、高龙山、东固山等山体连成不规则的月牙形绵延于区境东部和东南部,从而构成境内山脉整体轮廓:东、西、南三面环山,南高北低的地势。境内最高点是罗霄山脉南段万洋山主峰南风面,海拔2120.4米,为全省第二高峰;境内最低点在溧江汇入赣江入口处南岸的新干县刘坊一带,海拔25米。

水系

  境内水系以赣江为主流,赣江在万安县涧田乡良口入境,纵贯市境中部,流经万安、泰和、吉安、青原、吉州、吉水、峡江、新干等县(区),在新干县三湖镇蒋家出境,境内河段长264千米,天然落差54米,干流吉安段流域面积为26251.7平方公里,占赣江流域总面积的32.8%。

  赣江主流吉安段有众多的支流分布在其东西两岸并全部汇入赣江,构成以赣江为中心的向心水系。境内以不同级别最终汇入赣江、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支流共733条,河流河网密度为0.4。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大支流有八条,其规模由大而小依次是禾水(是赣江中游段最大支流,从河源至小江河汇入口段称文汇江,也称琴水。流域面积9098平方千米,主河道长255千米,上、中、下游段主河道纵比降分别为0.81‰、0.648‰、0.13‰)、乌江(流域面积3922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81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20‰)、泸水(流域面积3394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61千米,主河道纵比降为1.14‰)、孤江(又名芦水,古称明德水,流域面积3082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54千米, 主河道纵比降0.987‰)、遂川江(流域面积2882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80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96‰)、蜀水(流域面积1301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57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05‰)、洲湖水(又名消河、陈山河。流域面积1103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04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82‰)、牛吼江(主流六八河与其最大支流六七河在泰和湛口合流后的称谓,古称禾溪。流域面积1058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18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68‰)。

自然资源

  全市水资源达215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157万千瓦,全省最大的水力发电厂万安水电厂就在吉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 ,有4000 余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是国内杉木、湿地松、毛竹、油茶等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境内山青水秀,生态优美,红、绿、古三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井冈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属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还有武功山、青原山、玉笥山、白水仙等4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当今世界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窑遗址吉州窑,以及白鹭洲书院、新干商墓遗址、永丰西阳宫等一大批人文古迹。

土地资源

  吉安市国土总面积25271平方千米,土地大致可分三大类:红、黄壤土地,红壤丘陵,平岗地。土壤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是红壤、黄壤、紫色土、潮寺、水稻土。土地资源利用以耕地、林地、牧草地为主要形式。201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666.0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47.08万亩。

水力资源

  境内河流众多,以赣江为中轴,有28条大小支流汇入,各河上游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量充盈,水力资源充沛。各河水流域总面积约2900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93.13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为2503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为157万千瓦。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赣江一级支流有遂川江、蜀水、孤江、禾水、泸水、乌江、洲湖河及牛吼江共8条,总流域面积为22500平方公里;集水面积在200-1000平方公里的赣江一级支流良口水、皂口水、通津水、云亭水、仙搓水、固陂水、横石水、固江、黄金水、住岐水、沂江、湄湘水、狗颈水等十三条河流总长约28000公里,沙网密度为0.8公里/平方公里。全市现有水库1206座,蓄水量达19亿立方米。地表水人均占有量约为4800立方米,亩均耕地占有量为3460立方米。地下水埋深3-5米,含水层厚8-15米,多年平均地下水总量为46亿立方米,丰水年为56亿立方米,平水年为45亿立方米,枯水年为28亿立方米。全市总入境水量293.94亿立方米,是全市年产水量的1.52倍,其中赣州市入境水量273.4亿立方米,抚州市入境水量9.96亿立方米,宜春市入境水量0.64亿立方米,新余市入境水量0.72亿立方米,萍乡市入境水量6..86亿立方米,湖南省桂东县入境水量2.36亿立方米,总出境水量475.00亿立方米。在赣江主流万安、泰和和峡江段分别修建了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万安水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和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的峡江水电枢纽。

矿产资源

  吉安市地下矿藏众多,已发现的有铁、钨、煤、金、萤石、石膏、岩盐、硅石、瓷土、高岭土、耐火粘土、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灰岩、卤水、矿泉水、地热水等,累计达55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的33%,其中28种矿产有探明储量。除稀土矿外,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有21种,矿产地95处,主要为水泥用灰岩、铁、钨、煤、岩盐、石膏、萤石;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的矿种有铁、泥炭、石膏、饰面用花岗岩等4种,其它未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主要为硅石、制灰用灰岩、滑石、钾长石、矿泉水。全市矿产地800余处。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主要矿种煤炭保有基础储量837.9万吨矿石量、资源量4834.16万吨,铁矿石保有基础储量7144.96万吨、资源量39591.71万吨,钨(WO3)保有基础储量2846吨、资源量9414.28吨,萤石矿石保有基础储量41.26万吨、资源量62.65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基础储量5085.1万吨、资源量31588.26万吨,石膏保有基础储量3189.2万吨、资源量253.9万吨,岩盐保有基础储量13077.2万吨、资源量9923.74万吨,粉石英保有基础储量165.9万吨、资源量388.3万吨,硅石保有基础储量30.6万吨,资源量941.5万吨。

森林资源

  2013年吉安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75.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9.5%。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森林)面积147.9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84.3%,全市森林覆盖率67.61%,活立木蓄积量8238万立方米。

动植物资源

  吉安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中井冈山地区分布较多。据调查统计,2013年吉安市有陆生野生动物有344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兽类46种,鸟类229种,爬行类39种,两栖类29种,昆虫纲1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豹、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大鲵(娃娃鱼)等8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苏门羚、水鹿、斑胁田鸡、白鹇、鸳鸯、花田鸡、猫头鹰、虎纹蛙等42种。

  吉安市主要野生植物有3513种,占全国总数的11%,其中苔藓类463种,蕨类335种,裸子植物12种,被子植物31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植物有55种,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植物有163种;如银杏、南方红豆杉、华木莲、大院冷杉、水松、兰科植物、沉水樟、樟树、楠木、桂花、紫薇、罗汉松等。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庐陵文化

  庐陵文化是赣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但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的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商贾文化

  自古“吉安老表一把伞,走出家门当老板”。湖广、云贵川通都大邑,都设有庐陵同乡会和会馆。庐陵商帮主要经营绸缎布匹,南北杂货,也开典当钱庄。庐陵人周富九是上海的大富商。清初,吉安商人刘尔凯,在武汉、长沙拥有数百的商号和工厂。乾隆皇帝封他为大夫。他在家乡建造民房60幢、大祠堂5座。历史上庐陵商人曾修过一条青石板路,从吉安通湖广。路上,十里一亭,遇江建桥,遇河设渡。

农耕文化

  自唐、五代至宋、明、清,吉安市的丘陵,山地垦殖面积不断扩大,“自邑以及郊,自郊以及野,峻岩重谷,昔人足迹所未至者,今皆为膏腴之壤。”(曾安止《禾谱》序)就是说,在宋代,吉泰平原就已成为赣中粮仓。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任泰和县令的黄庭坚曾深入山区,考察民情,作诗10余首,有“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句;宋绍兴年间(1131一1162年)诗人张孝祥进入清江、新淦境内,见“沃址百里,黄云际天”,感叹“他处未有也”,并赋诗:“野水弥漫欲涨川,稻云烘日更连天……黄犊眠处高树荫,白鸡啼时远炊烟。”

  农耕文化发达的标志之一是宋哲宗时,泰和人曾安止撰写了农学专著《禾谱》。仅从残存书稿来看,就已记录当时吉泰平原栽种的50多个水稻品种。苏轼贬往岭南,过泰和,得见此书,惜其只记农作物而未记农器具:“过庐陵见宣德郎曾安止,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所缺,未谱农器也。”于是东坡先生将他在湖北武昌见过的农器具秧马描绘一番,并作《秧马歌》附《禾谱》之末。到南宋时,曾安止侄孙曾之谨“追述东坡作歌之志”,撰《农器谱》与《禾谱》配套,并寄给当时大诗人陆游,陆游赋诗感叹农艺农事不为世人所重。曾氏祖孙能在那个重功名仕途的年代总结农业科学,并因此与当时文坛大家建立友谊,是吉安农耕文化的骄傲!还有麻、桑、茶、果的栽种,代有珍品,时有贡品。

民间文艺

吉安戏曲

  三角班 是一种民间小戏班,它是由小生、小旦、小丑3个角色组成的戏班,故名“三角班”。这样的戏班人数不多,场面不大,连乐队在内不超过10人,有“七紧八宽九轻松”之说;设备简单,服装道具不满一箩担.人们称之为“一套锣鼓两把琴,草帽折扇加短裙”。艺人们就靠这点“家当”,活跃在各地的戏台和晒场上。三角班发源于抚州地区的宜黄县,迄今有200多年历史,后传入永丰县。经发展后,又流传到吉水螺田、白沙一带。清朝光绪年间,白水人邓庆周在吉水县的上南坑等一二十个地方广为传艺,授徒300余人。众艺徒出师后又都各自组班,到处演唱。从此,三角班遍布全县,盛极一时。同时还逐渐向吉安、安福、泰和、遂川、峡江、新干等地流传。 

  三角班的唱腔大都朴实明快,轻松活泼。唱词通俗易懂,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三角班的剧目非常丰富,有《毛朋记》、《蔡鸣凤》、《秧麦》、《补背褡》等大小剧目120多个。这些剧目大多数内容朴实、健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但也有些剧目内容比较低下、庸俗,在社会上多有非议,“不能登大雅之堂”。 

  解放后.“三角班”获得了新生。1950年,宣传文化部门即派出专人,将一些多年返居田园的三角班艺人召拢回来,同时,还大力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组建了“吉安专区采茶剧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挖掘、整理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又提高了表演水平,三角班发展成了行当俱全的大班——吉安采茶戏。

吉安曲艺

  永新小鼓 流传在永新县、井冈山市、安福县、吉安县、泰和县等地与永新相邻的乡镇。起源于1740年间。当时永新城内盲艺人采用永新县号子和山歌音调,以当地方言编唱民间故事和戏文,平日在城镇街头巷尾坐椅而唱以谋生,当时叫“唱号音”。建国后新文艺工作者加工整理这一传统曲艺形式时,起名为永新小鼓,并搬上舞台,改坐唱为站唱,扩大表演空间。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艺人表演时,一面小鼓系于腹部,左手持两块连起的竹片,右手拿一根似筷子的长七寸,一头系有红线坠子的竹杆,以此做伴奏道具,自敲自唱,内容多属诙谐幽默人物事件,唱腔起伏跌宕,分平腔、高腔两大派。建国前已产生100多个曲目,流传下来的有30多个,短小段子有《懒婆娘》、《鲁班造厨》、《娘投女》、《四姐下凡》等,大型连本有《乌金记》、《南桂打酒》、《两喜缘》、《曹安舍子救爹娘》、《拜寿记》等。苏区时期,永新禾水镇苏维埃宣传部曾组织盲艺人以永新小鼓服务革命战争,并派干部专门编写新内容的唱号音本子,培训教唱,介绍到各地去宣传演喝。新编新曲目有《打倒列强》、《打倒土豪分田地》、《欢迎白军反水》、《红军打胜仗》、《妇女支前线》、《小江红了天》等。建国初期,配合形势,产生了《婚姻法好》、《闹翻身》、《除恶霸做主人》、《打倒地主分田地》、《生产致富》、《抗美援朝》、《保家乡》等新内容的曲目。1957年。文艺舞台正式演出永新小鼓传统曲目《懒婆娘》,反响强烈。此后,进一步受到重视,得到改造提高。1965年首次以新创作的曲目《打得美帝命归西》参加吉安业余文艺会演。从此,大量涌现新编曲目,影响较大的有《怒斥四人帮》、《公社王书记》、《打电话》、《只育一枝花》、《借妻》等。 1976年永新县艺人曾以小鼓这一形式在省获奖并赴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以后永新小鼓《打电话》,1984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文艺创作二等奖。《只育一枝花》,1986年获全国曲艺录相比赛鼓励奖。 

  道情 流传在吉水、峡江、新干、永新、井冈山等县市。艺人演唱时用简板和渔鼓为伴奏乐器,又称渔鼓。所演唱曲目多属有情节,以唱为主,说为辅,不受时空限制。建国前各地盲艺人、流浪艺人多演唱此形式以谋生。建国后,新干、峡江、吉水等地曾组织盲艺人配合各种政治运动编唱新内容的曲目。吉水新曲目《十唱毛主席》,曾在吉安1978年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获奖。

  莲花落 艺人单人持两块用绳穿后加装饰物的竹片作伴奏器演唱,不受时空限制。唱词多为七字句,有四句一韵和两句一韵两种;固定的多为唱戏文事故,即兴的随意性大。过门均加“莲花落、落莲花”之类的衬词,以更充分发挥音乐的效果作用。有土地革命时代的曲目流传至今,如永新县的《共产党员成功万万年》、泰和县的《当兵就要当红军》。万安、遂川有传统曲目《十字牌》、《虫子歌》等。

  春锣 流行于安福钱山一带。每年立春前.报春人(民间艺人,又叫报子),敲打着斜挎肩上或扎于腰间的春锣鼓(比普通锣鼓小些),走村串户,挨家报告交春日期,奉送一张《春牛图》,说些吉祥话,祈祝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并唱一组《报春歌》。一般进门唱《双手敲起龙凤鼓》,主人清喝茶时唱赞美主人的《贤良嫂子一枝花》,贴《春牛图》时唱《春光长在吉祥人家》,告辞时唱《少陪歌》。春锣有唱有说,以唱为主,通常词不甚固定,见人唱人,见物唱物,篇幅不受限制。

吉安民间舞蹈

  盾牌舞 属群舞。流传于永新、井冈山、安福、吉水等县市,以永新县泮中乡最盛。也有叫“藤牌摆”的。1850年前后从广西传入。它是全部表演者为英武男性、充满激越热烈情绪而充分显示阳刚之美的舞蹈。元霄佳节,广场表演。由8名左手持盾、右手握带有响环的短刀武士,通过四角阵、一字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双蛇出洞阵、龙门阵、荷包阵、对叉相对阵几个阵式,表现两军对垒破阵,互相攻守,短兵相接的战斗情景。分舞牌和对打两部分。舞牌有跳牌、扯牌、嚎牌、腰牌、滚牌、躲牌、花牌等项目,丰富多彩。表演时并以表演者催气力刚的“嗬”声作烘托。锣鼓唢呐伴奏,所用主要曲牌有《锣腔》、《长音加花》、《七块柴》等。

  狮舞 均在春节至元霄期间在乡镇舞台或场坪中表演,主要表现狮子各种生活情态。表演动作较自由,不受音乐节奏限制,伴奏只起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单狮舞。流传于永新县南乡一带。宋代从广东省大埔县传入。表演者身披风黄麻作毛缀在黄布上而成的狮被,头顶纸壳麻片制作彩绘而成的狮头,在场地或舞台上的一块方桌上表演。给人印象灵活、生动。 

  双狮舞。流行在永新县南乡一带。2名表演者各举狮头,披狮被,围一彩球表演。气氛热烈欢快。 

  双狮舞绣球。流行于永丰县龙冈、潭头、沙溪一带。5人参加表演,2人各举狮头,披狮被,1人执绣球,共举牌坊立于场地中央。球手以个变万化的彩球调戏2狮。2狮围牌坊追绣球。 

  狮猴舞。流行在井冈山市拿山乡一带。2人参加表演,一举狮头并披狮被,一披被扮猴。即兴表演二者相遇狭路时的各种情态。 

  斗牛狮。是哑剧形式的面具舞。属于傩舞一类。流传在遂川县五斗江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西游纪》中孙悟空、沙和尚智擒牛魔王的故事编排而成。9人参加表演,3人分别扮孙悟空、沙和尚、土地神,3人扮3只小猴,3人合扮青牛精,一为头,一为腰,一为尾。表演时青牛模仿牛的各种动作,孙悟空等则先对牛精堵、截、追打,后喂草、挠痒、喂水、梳毛。此舞除面具外,以舞蹈与武术浑为一体和诙谐幽默是其主要特点。

  1984年,根据中央和省“民间舞蹈集成”采集整理的有关精神,当时成立了吉安“民间舞蹈”采集整理领导机构,开展工作,除各县市文化馆发动力量,投入普查采集外,市里并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各地采访、调查、记录,对各县市所编资料本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出苏区舞蹈9个,其他舞蹈24个(包括盾牌舞1个、龙舞5个、狮舞2个、马灯舞2个、蚌壳舞1个、茶灯舞5个、其他灯彩5个、戏曲舞蹈4个、宗教祭祀舞4个),共33个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历时5年,于1989年整理编辑成了《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吉安地区分卷》一书,这是吉安民间文艺遗产采集整理的成果之一。定稿后,经省验收通过。所遗憾的是它未能正式出版。后来,此书中共有13个舞蹈被选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西省卷》于2001年12月由上海学林出版社正式出版。

吉安民间器乐

  吉安的民间器乐曲,以吹打乐占主导地位。可分为单吹打和双吹打两种类型。单吹打乐曲较为单一,但可反复演奏;双吹打可在单吹打的基础上增加乐器,形成复调,演奏气氛更为热烈。从地方色彩上看,可分为赣中、赣西南、赣南三个色彩区。吉安、吉水、永丰、峡江、泰和、新干属赣中;永新、井冈山龙市、安福西北部属赣西;遂川、万安属赣南。赣中本土色彩较浓,赣西的往往吸收湖南花鼓的一些色彩,赣南的则受到了赣南采茶戏音乐神韵的影响。

  这里民间器乐曲异常丰富,曲牌多达几十首,大致可分为主类,即器乐套曲,器乐散曲、器乐丝弦曲。锣鼓唢呐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并兼以笛子。丝弦器乐曲伴奏乐器原先是用笛子与琵琶,启来只用笛子伴奏,已不见丝弦乐器伴奏了。 

  器乐套曲最有代表的是《十番》,由《一江风》、《二凡》、《三块玉》、《四孟子》、《五马四朝》、《六月岭》、《七姐下凡》、《八仙献宝》、《九腔》《十麻雀》十个曲构成,一曲又由数曲组成,其中《九腔》,又有《吉安九腔》、《湖南九腔》、《赣路九腔》之分。此套曲各县并不完全一样。此外,较普遍演奏的套曲还有《满江红》、《金山腔》、《风入松》、《耍孩儿》、《小八仙》、《粉蝶》、《破江车》、《凯歌》等曲牌,也是各以数支曲组成一套的。如《粉蝶》,则是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曲牌所组成。所有器乐套曲都具有节奏明快、情绪热情、气势磅礴的特点,宜表现喜庆、欢乐情绪,用于较大场合,如旧时迎神,祭祀以及向来的婚嫁、乔迁、祝寿、诞生、建国后的各种欢庆活动。器乐套曲都以锣鼓唢呐伴奏,更使曲牌特定效果突出。

  器乐散曲。民间叫碎曲子,年节灯彩活动的伴奏音乐就属此类。数量最大,曲牌众多。既有宜于表现喜庆情绪的,如《瓜子仁》、《步步高》等曲牌,也有宜于表现哀伤情绪的,如《哭皇天》、《随手》。必须指出的是这类曲牌中,有极少一些所表达的情绪和气氛较平稳,因此在民间红白喜事中均会出现。 如吉安县的《柳青娘》这一曲牌便是,其中倾向性感情的表达,主要在于演奏者对于演奏的分寸掌握,每以恰当的力度、节奏、速度,达到情感的预定倾向。器乐散曲主要以唢呐伴奏。 

  器乐丝弦曲。在民间器乐中,也占有一定的数量,最大的特点是戏曲味浓。主要以笛子为伴乐器。这类曲大量用于戏曲过门,民间大型喜庆宴席安座,出莱时常演奏。流传较广泛的有《乾气中》、《坤吉祥》《万年欢》、《闹金阶》、《中和乐》、《满园香》等。丝弦器乐曲牌中,有的本身又是小型的套曲,如《瑞气盈门》,由《春酒瑞》、《夏酒气》、《秋酒盈》、《冬酒门》四个曲牌组成,《花开富贵》包括《东酒花》、《南酒开》、《西酒富》、《北酒贵》四个曲牌。 

  民间喜庆、哀丧活动过程都有一套完整的器乐曲高奏,以形式气氛,多是器乐散曲。如在永新婚喜中,新娘梳妆奏《哀里娘》,出闺房上轿奏《扒字调》起轿出嫁奏《八宝头》,轿过村庄奏《敬神》,轿过河边或池边遇见妇女洗菜时奏《洗菜心》,轿走山路进山时奏《高山滴水》,轿停在山路时奏《高山流水》,轿行走在大街上时奏《状元游街》,新人拜堂行礼时奏《西头游》,喜宴请娘舅上席时奏《倒四介》,喜宴上菜红烧蹄花时奏《摆酒》,喜宴娘舅下席时奏《顺四介》,新人入洞房时奏《送房洞》,均以唢呐伴奏,一片喜气,热烈兴奋。

民间歌曲

  从作品形成来看,吉安民间歌曲载体可分号子、山歌、小调、歌舞曲、风俗歌、儿歌六类。从吉安这块既是中华文明故地,又是红色革命圣地的特定人文内容来看,则可分成传统民间歌曲和红色民间歌曲或革命历史歌曲两部分。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的审美价值和借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号子。它是劳动中具有音乐节奏的呼号,因劳动环境不同,可分为水上号子和陆地号子两种。水上号子多流行于赣江中游及其支流禾河、恩江;陆地号子多流行于城镇及山乡。腔调常吸收当地山歌音调。即使有外地传入的也融合在地方语言中,具有乡土特色。歌词多以劳动中的呼号声为主,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来协调劳动节奏,多由领唱人根据群众性情绪和劳动中的需要即兴编成,强调节奏,句子中的字数随劳动的工种和强度的不同而变化,有二字成行,二字成句的,也有五字和七字一句的,简洁明快,结构严谨,腔调高昂爽朗,直接明确,毫无隐晦,曲调用材较少,常由一个单一的材料(乐逗和乐句)重复或变化重复而成;句幅较强。进行简洁明快,突出调式的骨干音,曲调进行随着劳动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劳动强度大,速度快,旋律则显得简单;反之则显得强。节奏鲜明,强弱分明,具有律动性,哪一种号子都有一个基本的统一的节奏型,贯穿前后,并和劳动节奏相适应,其音阶调式多以()1 2、(2)5 6、(5)6为基调行腔,也有四声音阶()1 2、()1 2 3和五声音阶(1)2 3 5 6、()1 2 3 5、(3)5 6等构成徵、羽、宫、商调式,徵调式最多,宫调式和羽调式次之,商调式较少,角调式更少。

  山歌。从音乐风格和歌唱特点来看,可分为高腔、平腔两种。另外客家人原居地语言自具色彩,习惯把客家山歌单独列为一类。高腔山歌流传于赣西的高山地带较多,音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旋律跳动较大,拖腔处多用“哎”、“罗嗬”等衬词,高音处用假声演唱。平腔山歌辽阔悠扬,节奏和速度都较自由,拖腔一般较短,旋律进行比较平稳。色彩鲜明,行腔上字属尖音较多,唱音较细腻,衬腔中“里格”、“介”字较多。山歌之调按字句和曲体形成不同,分单句子、二句板、四句头、四六歌、五句子、七句子及多句体的“滚板山歌”。即兴性很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随唱随编,表现非常明确、直率,语言丰富,大量用“比”、“兴”手法,唱时常加一些衬字、衬腔,以助情绪的发展和气氛的形成。高度凝炼,形象生动,多是来自群众生活中的口头语言,纯朴自然、通俗易懂,便于口头传唱。曲式结构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由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炙段的曲式。其次在乐句中插入衬词、衬句而构成的扩充乐式的也不少。还有五句子、七句子的乐段结构。那些较长的“盘歌”或“滚板山歌”,多属叙事性,音调平稳,节奏富于变化,接近自然语调。不少山歌为表示歌唱的开始和结束,并增强表现力,常在基本结构之前加“引句”,如“哎呀嘞”;在基本结构后加“呼号”如“哟嗒喂”等,音调多以()1,()1 2,3(5)6,()1 2等三声、四声列为基调行腔,同时反映在五声音阶中各种音列最多,也有少量六声音阶,构成的调式以徵调式最为普遍,其次是羽调式,再次是宫调式和角调式以及交替、混合等调式。

  小调。分生活小调、城市小调、戏曲小调三种。生活小调大多数是反映农村题材,大至社会政治事件,小至日常生活片断内容。词曲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简明朴实。城市小调流传范围很广,接触对象不仅是乡间人们,还有城市商人、小市民,内容复杂,甚至夹带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戏曲小调指当地小调已被地方戏曲吸收者,多以生活故事为题材,曲调仍然保持着民歌的风貌。小调好听、易唱。其歌词因与曲的关系比较固定,一般是先编好,常是由有内在联系的若干段组织起来用一个曲调演唱,故以分节歌的形式出现最多,用直叙、辅陈和比兴的手法来叙述,句式多样,有七字句、五字句和五七字混合句的,为均衡句式,大量用衬词衬句,既起垫衬作用,又使歌唱更为口语化,具有更强的表现力。音乐表现手法比较细致内在,感情抒发多数寓于陈述性的旋律中,叙事和抒情常常交融在一起。曲调大都具有委婉流畅,优美平和的特点,旋律进行以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装饰性较强,旋律多呈曲折的波浪型。节奏比较匀称而有规律,变化对比不大。音列以四声音阶的3(5)6和五声音阶的()1 2 3出现最多,构成的调式以徵调式最为普遍,其次是羽调式和商调节器区,再次是宫调式和角调式,还有其它交替、混合调式。

  歌舞曲。分灯歌、茶歌两种。乡村年节娱乐划地为台,耍龙舞狮,挑花提灯,载歌载舞进行表演,所演的即为灯歌。流传较广的有“茶灯闹春调”、“鲤鱼灯调”、“虾公灯调”、“摇狮灯调”、“马灯调”等。春日茶山农民采茶之歌,多以茶为内容,也是载歌载舞演唱,极为活跃,是为茶歌。许多曲调接近山歌,还有一部分被地方戏曲所吸收。歌舞曲之词生动活泼,较具正规性,适应舞蹈性表演的需要,有的内容已由民歌中的叙事成分发展为简单情节和人物的民间故事,每段四句或八句,稍带叙事性,有情节的则长达数十句,以七字句为多,也有五字句或五、七字句相间出现,每句音节多为二、二、三。有时因感情的处理和衬词的穿插,又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曲式结构严谨匀称,句式常是对称的,多数是单歌式组成。也有两段或几个段连缀起来的结构。旋律上有的优美抒情,有的热情欢快,有的幽默诙谐。节拍规正,一般采用二拍子或四拍子,多是强拍起强拍收,节奏明快有力。富于动作性,演唱时多以乐器伴奏,一般较为抒情优美的以丝竹乐为伴奏为主,较为热烈粗犷的打击乐为主。音调多以()1 2、3(5)6、()1 2 3、(2)3 5 6这基调行腔,落音多在“5”、“1”、“2”上,也有混合运用落在“6”和“3”上。构成调式大多数是徵调式,其次是商调式,极少数是宫调或角调式。

  风俗歌。分季节性的和非季节性的两种。年节时令所唱的为季节性风俗歌,如《划龙船》、《朝拜歌》、《报春歌》,词较稳定。非季节性的风俗歌有婚事中的《辞嫁歌》,丧事中的《哭丧歌》,造屋的《上梁歌赞》等,词多即兴编成,尤其是辞嫁之歌,行腔接近自然语调,多以徵音落韵。句式可长可短,可多可少,内容因人因事而异,随情而生,多用比兴开始。丧事之歌中的“绕棺”仪式歌,追悼男性唱《苦辛歌》,追悼女性唱《怀胎歌》,音调平稳,节奏规整,唱腔沉痛、凄凉。

  儿歌。从当地生活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中产生,为儿童所编唱成为编与儿童唱。内容有反映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但反映儿童的游戏和传播知识的较多。其音调节奏大都和自然语调较接近,曲调比较单纯,音程跳动小,少装饰,音域宽,节拍规整,节奏鲜明而变化,句幅短。结构小,情绪较轻快,活泼而富于想象。

  民歌采编整理。1978年,根据中央关于编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精神,吉安市民歌采编领导小组成立,此后数年组织以各县市文化馆业务人员为骨干的力量,广泛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开展普遍的民歌采集活动连同建国以来部分音乐工作者先后所采集的,共记录了2500多首民歌,绝大部分有原始录音。并先后数度召开各县市文化馆音乐干部会议,专题研究民歌问题交流采集工作经验,评选优秀民歌,举办全市民歌演唱会,各县市编辑出版民歌集成资料本,市成立了以朱艾南为主编的民间歌曲编辑委员会。投入力量着手整理,先编印《吉安地区民间歌曲选》和《吉安地区革命历史民歌》各一册。1982年本着抢救民歌和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从全市所采集的民歌中,初选了740多首,然后再精选出400多首送省审查,经过反复选择比较和增补,历时3年,五易其稿,最后于1984年选定449首编辑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吉安地区分卷》。选编坚持优先选编思想内容好,艺术上又有可取之处者,对一些思想性虽属一般,但内容基本健康,艺术上确有特色者,也作了适当的选编。所选作品力求达到品种全,范围广,能反映全市的民歌特色和风格,该书于1985年印刷出版,是迄今为止吉安市收集最为广泛的民歌专集,是吉安首先编辑出版的一部“集成”。此书所载民歌后来有171首被选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内。

吉安灯彩

  吉安灯彩,普遍流传各地的有彩莲船、蚌壳精、草龙灯、高跷、孔明灯等。较独特的有鲤鱼灯、盘谷长龙、东方巨龙(原名箍俚龙)、东园龙、五龙下海、马灯、麒麟狮象灯、虾公灯、茶灯等。

  鲤鱼灯。流行在吉安县固江乡,起源于该乡泸水旁居民以打鱼为主要职业的棚下村。年节夜间戏耍,表达年年有余,跳跃龙门的愿望。灯队以1尾鳌鱼为首,后随3条金线鲤鱼、6条红鲤鱼、末尾一只小虾。均以竹篾扎身架形体,首尾可转动,再贴金色纸,并加彩饰鳞片,体内置有发光照明物,下端装有擎举长柄。10名青年穿民间传统式统一服装,各执一灯。按花节次序戏耍。花节共16个:鳌鱼巡场、群鲤出洞、单折篾搭、单钻沙、双折篾搭、单斜折篾搭、打翻车、鱼虾绕水、双钻沙、上水、翻潭、咬尾巴、劈柴、跳龙门、团龙、沿岩。音乐用唢呐曲牌《火炮》、《报鼓》、《大武队》、《双棋盘》、《双如意》、《得胜令》、《节节高》等。

  盘谷长龙。起源于吉水县盘谷乡,流行在当地,由近300个龙节及一红珠组成。每个长龙节长2米,篾扎而成,各节以黄布复盖连接,形成一体,饰鳞、插香。首尾按传统龙形处理。红珠1人举,各龙节1人举。在广场表演,程序为喜出水面、上下翻腾、穿花缠绕、腾空而起、抢抱红珠、曲蜷成团。耍时配锣鼓伴奏,曲为《金山腔》、《千秋树》、《绿茅岭》等。 

  东方巨龙。起源于吉安县新圩乡世代有篾匠相传的栗塘村。龙身共9节,长24米,由1100多个篾箍连结而成一体,外贴大红色纸鳞片,各层部分重叠,以一条绿筋连接各龙节通体,节内各置干电池照明。10名男性青年参加耍舞,龙头2人轮流持舞,其余各节均1人持舞。另1名长者参知,即在旁边吟唱颂歌赞词。表演程序为踏碎步、抖手正式起舞。花节计有咬尾、翻身、单穿花、双穿花、打滚、穿尾柱、攀树、摆字(以龙节按序摆“东方巨龙”四字)。锣鼓唢呐伴奏,曲为《四篮子》、《千秋柱》、《风入松》等。

  东园龙。流传于吉安县永阳镇东园村。起源于唐朝末年。正月初十日夜间表演于村镇。竹篾扎龙,饰色纸、布,共11节,每节有供握擎的举把。程序分天桥、地桥、踏腕站、散打四个阶段,均与武术动作结合,以举龙叠罗汉形成高潮。一场表演三次更换表演者,始终保持浑圆一体。锣鼓唢呐伴奏,曲为《横锤》、《下山虎》等。 

  五龙下海。又名五股龙。产生于遂川珠田乡珠龙村,流行于该乡。有300年历史。分别由黄、红、蓝、绿、白5条龙组成.每条5节,篾扎,纸糊造型。用红绸连接各节而成整体。另1鲤鱼灯、2龙珠灯。共28人组成灯队。每条龙各有乐队,各队有锣、鼓、钹及2支唢呐。表演从鲤鱼双戏珠开始,进而五龙进水、分水、二龙抢珠、高车滴水、四面花、麻雀钻秆笼、团龙。伴奏曲为《含金珠》、《正月里》、《四景茶》、《大摆队》、《东西南北》等。 

  马灯。流行在遂川县、永丰县、新千县一带。相传起源于唐代。由4名少女、1名少男在坪场表演。女分别舞红、黄、绿、白4匹马,男为牧童。各匹马分首尾两段,以篾扎造型彩色,系于女腰前后。男戴草帽,着草鞋,穿彩衫彩裤,持镰刀,挑草篮。表演程序:骑者扬鞭、群马跳板、翻滚、互相穿花、摆现队形,牧者喂马、洗马、梳马、戏马。边舞边唱“年歌花灯调”《十二月花》。 

  麒麟狮象灯。流行在万安县南部乡间。节日广场表演。篾扎麒麟、狮、象三种动物,体下均有两根手把。糊色纸或彩布造型。麒麟紫色,狮红色,象青色、白色各1。另扎2只瓶状吉祥灯,并插花,供并排隔开置于表演场地。4名女性着彩衣,各执一灯,在花瓶状的吉祥灯问转舞,表演下春、四门大开、朝坛、缠柱等程序。急缓相间、动静结合。锣鼓和高音呐子伴奏,曲为《长流水》、《十杯酒》、《瓜子仁》、《采茶歌》、《打骨排》等。 

  虾公灯。流行于泰和螺溪乡居民多以捕鱼虾为生的舍背村。起源于清嘉庆年间。村人从四川行商学得归来而传开。年节广场表演。灯为2只大虾,若干小虾(视参加人数而定),均篾扎、糊纸、彩绘、雕剪某些细部。虾身以绿色为主、银须碧眼。大虾4—5米,直径40厘米,体下按头、身、尾各置一擎举把供3名表演者握举耍舞。另制圆牌、花钵诸灯。 4名女性举荷花灯。舞时大虾领首,在荷花灯间作背上拱、尾下靠、身下挺、首尾速上翘、忽前忽后猛弹诸状,显示在水中活动的形态。并作嬉戏、追逐、穿行、争斗、悠游情态。小虾随后仿效。整个表演较自由。常与灯、圆牌灯、花灯同时进行,形成浩大场面,气氛热烈。所用伴奏曲牌有《上山虎》、《下山虎》、《闹灯调》、《吉三枪》等。 

  茶灯。流行于安福一带。春节期间走村串户表演。当地群众称为“耍茶灯”。道具为各色茶花纸灯。表演者为身穿彩衣的男女青年,各人手持花灯随音乐载歌载舞,欢唱《茶花娘子来得夜》。并与主人互相对答。待主人请用果点茶酒时,表演者就唱祈祝月月逢春月月红的《十个月逢春》。茶酒过后,又歌乐相和,起舞演唱表现男女爱情的灯歌《十个月花》和反映劳动欢乐幸福的灯歌《双采花》。告别时则起舞并唱《答谢歌》。 

  鳌鱼灯。流行于吉水盘谷乡,起源于明代崇贞年间。春节、元霄间耍舞。由8人分4组表演,均穿天蓝色对襟衫,举麒麟、鳌鱼、狮、龙四物灯,一人举首,一人举尾。随音乐表演于广场。四物均篾扎首尾,贴纸彩饰造型,分别以浅蓝、粉红、霞紫、橙黄色布联结首尾,各成一体。表演并分走四门、打四门、打龙、织壁、步桩传龙、麒麟引子、跳龙门、团龙等花节。伴奏所用器乐曲牌有《急三腔》、《下山虎》和《瑞生子》、《千秋树》、《风入松》、《大开门》等。 

  股子龙。又叫股子灯。1850年前后便流传在万安县柏岩乡。春节元霄时表演于广场。灯的股数为5—19不等,首尾两股为龙头,龙尾造型。中间各股为2—3相连之方灯,均篾扎固定在一块有举柄的木板上,除底以外,其余各面糊纸彩饰,四周写吉祥语贴挂。另有1—4只灯笼。龙灯表演时灯笼均在场外,结字时视情况加入,以补不足。共有高山滴水、对子上水、穿龙门、斗龙穿花四个花节。每结一个花结就用灯摆结一个字,连成一句吉祥话,如四季平安、天下太平等,所用曲牌有《长流水》、《水波浪》、《金线花》等。

吉安民间剪纸

  内容多为“双喜”、“福禄寿”三星、龙、凤、花、鸟等。用红纸或先画后剪,或随意信手剪,多是对称构图,富有装饰性。吸取了江南剪纸细腻优柔的特点,但也透露了一定的粗犷、简洁这两点北方剪纸特点的学习和借鉴。

  民间剪纸活动,以新干县最为突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新干县有剪纸爱好者100余人,和原先剪纸技艺较突出的几位民间艺人积极开展此项活动,形成一种风气,普及全县各地,尤以七琴民间剪纸爱好者居多。民间艺人洪桂英、洪志红、彭许平等人的剪纸作品,富有个性和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他们的剪纸作品曾多次受到省、市、县艺术专家的好评,多次荣获省、市级资励,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多次采访报道。多年来,新干县文化馆在发掘和扶植民间剪纸艺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组织剪纸艺术培训,举办全县剪纸作品展和个人剪纸作品展,推荐和辅导重点作者参加有关作品展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为广大剪纸爱者提供学习、交流、参展。如成立了七琴民间剪纸协会,举办中小学、幼儿园课余剪纸活动等,使新干民间剪纸不断提高和发展,佳作不断涌现。主要作品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金牛图》、《香港回归》、《双凤串牡》、《太阳鸟》、《喜迎党的十六大》、《牧牛娃》、《十二生肖》、《蝴蝶系列》、《家禽图》等。

客家文化

正亮堂客家大屋,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堆子前镇鄢背村井下村民小组4号。清乾隆间,基祖黄由相率义方、义言、义齐三子开新基于井下村,乾隆三十八年(1773),黄由相去世后,乾隆五十九年(1794),义方、义言、义齐兴建燕山书院与正亮堂,于嘉庆十一年(1806)竣工,正亮堂大梁上“嘉庆十一年丙寅”纪年尚存。

民俗风情

  吉安民俗风情,既蕴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又融入了当地百姓的智慧、技艺与品德。除了延续中秋烧瓦塔、端午插“艾旗蒲剑”等传统元素,除了“下元霄”的奇特习俗,还有不胜枚举的亮点。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戏一歌一舞一灯一节”这“五个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一戏,指的是吉安采茶戏。它的雏形是三角班,即由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组成的班底。其内容丰富、曲调朴实、旋律婉转、唱腔通俗,表演载歌载舞,极具特色的矮子步、拐子步、裙子功、扇子功等花样叠出,扣人心弦。吉安采茶戏有丰富的吹奏曲牌,大多来自吉安戏及民间器乐曲。这些年创作演出的《远山》、《乡里法官》先后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一歌,指的是客家山歌。吉安客家人分布广泛,客家山歌即用客家方言演唱的一种民歌,大体分六种: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五句板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作为红军后代的井冈山客家山歌“百灵鸟”江满凤,还演唱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主题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并亮相央视“星光大道”,轰动一时。

  一舞,说的是永新盾牌舞。它是集音乐、舞蹈、武术、杂耍及造型于一体的传统舞蹈艺术,分为四角阵、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搭牌、龙门阵、荷包阵、打花牌等八个阵式,主要表现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拼战厮杀的激烈场面,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大型活动,好评如潮。

  一灯,便是吉安鲤鱼灯。其舞蹈花节精美灵动,变幻繁复;其灯形美观,奇特的鱼鳞压花工艺美仑美奂,堪称灯彩之乡的典范。它由一只威武雄壮的鳌鱼灯作头,一只调皮活泼的青虾灯为尾,五只金丝鲤灯,八只(或十只)红鲤灯居中。鱼的眼、腹、尾部皆装置灯珠,夜间表演,尤为壮观。它曾参加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颇受欢迎。

  一节,可不是平常的节,而特指流传于安福南乡片的传统节日——吃新节。其吃新的日期一般在“小暑”与“大暑”之间,视禾熟情况,择日吃新。吃新时伴有祭祀、耍龙灯、打火把、游垅、唱山歌等民俗表演,引人入胜。

井冈山土籍人传统婚俗——招郎

  招郎是井冈山土籍人传统婚俗。招郎即是男嫁女方,既无三查、六礼,也无繁琐的结婚程序,男女各方亦没礼物过往,一般各人自理。婚前订立合同书 (俗叫合字),写明以后子女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解放前女方必须请家族长辈前来商议招赘有关事宜,其中有关条件是男方必须改称女方姓氏,取个女方的辈份,这样才可以得到女方家族兄长的认同,获得本族男人同等待遇。解放后,新事新办,废除了这些不平等的人生权利。但婚礼一般还是由女方承办。并提倡独女户家庭男到女方落户。

井冈山土、客籍居民过年风俗

  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居民家送灶神过小年,十二月三十日居民家等灶神。送等灶神,均要打米果、烧香烛、烧纸钱、燃爆竹等。

  十二月三十日为过年,一年四季在外做工、学习、工作的人都要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除夕年饭又称“团圆饭”。是全家人最丰盛的一顿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互相敬酒,互相祝福。近些年来,饭后一家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晚会,显得亲情十分浓厚。

  三十日那天,民间居民还要到菜园里摘些青菜回家,把它插在大门旁边,有的还放到厅内的香桌上,以示来年纳财。

  还有,正月初一那天居民全部吃斋。每逢大年初一早餐,民间居民非但不吃大鱼大肉,在餐桌上连一丁点飞禽走兽的肉星都看不见,全都是斋菜。就连大年初一早洗脸、漱回的水都不倒掉,要用桶盛起来,初一燃放的鞭炮,满地大红大吉,当天不能扫地。也以示大吉大利,聚财进宝。

物产

农林特产

  • 小山竹 非人工培植,围径四寸以内的小竹子。我区小山竹主要品种有淡竹、实心竹、罗汉竹、方竹等,其中尤以淡竹为多,分布全区各地。
  • 花斑竹 是近在井冈山市发现的一种珍稀竹种,面积三亩,约有600余株。其竹杆高12--15米,眉径粗一般在7--8厘米左右。竹杆表面纵状分布着金黄色的条纹,雅致美观,极有观赏价值。
  • 毛竹 为用材、经济林种之一,其株型刚直挺挺秀,园能有节、枝叶翠丽、鞭根发达,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纤维长、富韧性、自繁力强,一个栽植多年受益等特点,其成年竹干和嫩竹既是制作各种农具、日用篾器、竹筒席、乐器和工艺品的重要原料,又是制造高级纸张的上乘原料,其鞭根繁殖的竹笋,还是制作明笋片、玉兰片的高级食品原料。
  • 杜鹃 据调查,其种类约有30多种。名贵者15种,诸如猴杜鹃、鹿角杜鹃、云锦杜鹃、映山红、闹羊花、马银花等,颜色红、黄、紫、白具有。尤以毛架山的猴头杜鹃最为名贵,其枝干如蟠龙海,造型奇特优美,在每年四、五月杜鹃花盛开之时,十七个山峰杜鹃花绵亘十里,一片片,一丛丛形成蔚为壮观的杜鹃长廊。其中有一株"杜鹃王",围二米多,长出44个枝干,每枝干顶部的杜鹃花八、九朵聚集一起,形似花塔,使人观之心旷神怡,仿佛进入花的世界,在每年开花时节,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
  • 银杏 俗称白果树,银杏资源在井冈山、武功山和泰和、永丰、吉水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井冈山、武功山等地尚有一些"世代同堂"的大银杏。
  • 漆树 为漆树科植物,吉安、永丰、峡江、遂川等县在是朝初期就有栽植。到近年面积已有3300多亩,成为全省重点产漆区之一。重点产漆区遂川县七岭乡最大漆树高达12米,胸径2.1米。单株割漆达2.2公斤。
  • 楠木 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之一。主产地有遂川、安福、吉水、永丰等县。楠木木材坚韧,纹理细致美观,材质优良,是极佳的建筑和家具用材;其树皮、叶、种子均可提取芳香油,其油漆工业的重要原料。
  • 檫树 遂川等县分布较广。檫树属樟科植物,其木材耐水湿、材质优良、钉不锈蚀,是制作高档家具和造船工业的优质材料。其皮富含单宁,种子和根是提炼芳香油等化工原料,以及中药原料。
  • 樟树 资源丰富,是江西省内主产地之一,生产樟树产品历史悠久。江西樟树厂生产的"雪牌天然樟脑"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 安福红心杉 杉木又名杉树,属杉科杉属植物。 在丰富的杉木资源中,尤以安福陈山,遂川等地的红心杉木最佳。在前清时期就以其色红耐腐,围粗节少,树干直、纹理致密、香味浓郁,出材率高等优点而甲于中南,驰名全国。
  • 木耳 属担子菌纲木耳目,为我区特产之一。主产于遂川、井冈山、永丰等县市。
  • 香菇 培植历史有数百年之久。主要品种有花菇、冬菇、香信等,尤以花菇产量最大。主要产地除井冈山市、遂川、宁冈县外,其余县市也有分布。
  • 泰和蜀口茶 产于该县马市镇蜀口洲。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 东固绿茶 产于吉安县东固山区,为地方名茶之一。
  • 武功山云雾茶 产于安福武功山。该山常年云雾缭绕,湿度大,漫光多,土壤深厚,有机质丰富,PH值在5左右,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 井冈山翠绿茶 产于海拔800余缭绕的井冈山区,是当地群众在继承和发扬历代传统绿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创新生产的一种具有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三大特色的优质茶。
  • 狗牯脑茶 产于遂川县汤湖乡海拔900米的狗牯脑山,因此得名。它生产历史悠久,色、香、味独特,被列为中珍品和贡品,1915年和1934年两次在美国巴拿国际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金质奖和特等奖,1934年在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上获得甲等奖。解放后,又连年被评为省和国家级各茶。
  • 芙蓉李 宁冈县特有稀品,其果实比一般李子大一、二倍,色泽透红,肉厚核小,汁多味甜,松脆爽口。
  • 猕猴桃 主产井冈山市及宁冈、永丰、安福县,产量可达350多万公斤。但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1987年后开始了人工栽培及开发利用。井冈山、宁冈、永丰、安福横龙等地以其为原料,相继建立了加工厂,开发了果酒、果汁、蜜饯等系列产品。
  • 蜜桔 品种有早熟的龟片、宫川、兴津和中熟的尾张等品种。
  • 遂川金桔 是江西省传统名特产品之一。栽培历史有九百余年。遂川为全国三大金桔产区之一。主产区堆子前、五斗江一带。
  • 三湖红桔 又名朱桔、大红袍,因主产于新干三湖镇而得名。三湖红桔,是江西省名特果品之一。三湖红桔已有八年余年的栽培历史。

畜禽水产

  • 峡江鲥鱼 鲥鱼,属鲱科,它体扁而长,腹薄如刀,色白如银,身带银光,形态美丽,古人又称之“银光鱼”。 鲥鱼广布于我国的东部及南部沿海一带,在海中生活三到四龄,性腺成熟,于每年春季四、五月间,自大海上溯到长江、鄱阳湖、进入赣江,在中游的新干、峡江、吉水一带产卵。
  • 万安玻璃红鲤鱼 1963年该县麻源垦殖场水产大队从长江鱼苗中发现,经过十多年的杂交选育和定向培育而成。
  • 永丰龙冈鹅 饲养历史悠久,品种分灰鹅和白鹅两种。
  • 遂川麻鸭 饲养历史悠久,属优良蛋肉兼用型地方品种。
  • 莲花白鹅 1982年自然资源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新品种,现已列为肉用型优良地方品种。
  • 冠朝猪 为江西地方良种猪之一。据中科院综考队在泰和县调查认为:该猪起源和兴国县茶园猪、万安猪类同,属赣中南花猪类型。
  • 万安猪 属赣中南花猪类群,为地方优良品种猪之一。
  • 藤田花猪 原产于永丰县藤田一带,是经当地群众长期培育,选留下来的肉脂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
  • 安福米猪 原产于安福县的枫田,瓜畲乡等地。为安福县地方优良品种,因其肉质鲜嫩,皮薄,脂肪含量适中等特点而成为制作“安福火腿”指定原料。安福火腿曾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好评。
  • 峡江水牛 峡江县经过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经一九八二年省地畜禽品种考察测定,认定为全省三大地方良种牛之一。
  • 吉安黄牛 是江西省三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近年来,吉安黄牛经过与引进的荷兰,南阳,秦川,辛地红,夏洛来,西门塔尔牛的冻精杂交改良和提纯复壮,成牛运销港澳,获得客商的好评。

药材药品

  • 绞股蓝 属多年草质藤醚珍贵地方药材之一。野生绞蓝在本区宁冈、井冈山一带广为分布。其中,宁冈县近几年还进行了人工栽培,并建立了繁育基地。
  • 乌鸡白凤丸 为本区泰和制药厂生产的传统名药。该产品历史悠久、加配上考究,用料精良。它以国内珍禽泰和乌骨鸡为主要原料,加配上等党参、黄芪、熟地、淮山、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五味子、丹皮等20余种中药制成。
  • 胡卓人蕲蛇药酒 是在国内外久享盛誉的一种传统名贵药酒,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用原胡卓人药酒局祖传秘方,选用蕲 蛇、全蝎、田三七、川杜仲、当归等26味名贵中药经过精细提炼陈浸而成。具有透骨搜风,舒筋活血功能,是主治风湿麻木、四肢以瘫痪、半身不遂和麻疯等病的奇效药酒。
  • 草珊瑚 又称九节花、接骨莲,属金栗兰科半灌木植物,是江西省稀有的中药材之一。产地有井冈山、宁冈、遂川等县市。
  • 川牛夕 为苋科杯苋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主产地遂川县七岭、戴家铺、营盘圩等乡,于1960年从四川引进,经过二十多年的栽培繁育,近年产量已达100多担。
  • 茯苓 安福、遂川、宁冈、永丰等县在六十年代引种一种药材。
  • 栀子 属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产于遂川、万安、吉安、峡江等县。
  • 藁本 又名西芎、抚芎,为遂川县特产中药材。西芎原系遂川野生品种,后转为家种,栽培历史已有二百余年。该县订产地戴家铺、七岭、营盘圩、大汾等乡,现为江西省的唯一产区。
  • 使君子 又名留求子,是永丰县特产中药材之一。
  • 荆芥 又名姜芥、江荆,据主产区吉水县志记载:在明末清初,水南、白沙二地即已开始种植。
  • 金银花 又名忍冬,因其夏季开花,花色由白转黄,故名金银花。主产区遂川、陕江等县。
  • 吉固芷 又名补骨脂,是吉安县特产药材之一。因该县固江所产的补骨脂品质是佳,饮誉全国,故得名“吉固芷”。
  • 白芷 为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区为吉水县富滩、白沙和吉安县值夏乡等地,其中吉水县在清代就有栽植。
  • 薄荷 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属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主产区吉安、泰和、永丰等县。
  • 陈皮 为芸香科柑桔属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区有新干等县。
  • 枳壳 是芸香科柑桔属植物酸橙的未成熟干燥果实,为江西省省重要的名贵药材。新干是江西省三大枳壳产地之一。
  • 永和车前子 为车前属植物车前草的干燥种子。主产地为吉安、泰和、吉水等县。其中吉安县和镇所产的永和车前籽,粒大均匀,无质杂,颜色黑白明显、凤眼全仁,不仅在品质上居全国之首。

经济作物

  • 魔芋 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遂川、永丰、井冈山、宁冈等县市。
  • 竹蒿薯 在明清时曾列为贡品。主产地有泰和县的沿溪、万合、塘洲和永丰县桥南、佐龙等乡。
  • 扁萝卜 主产地在永丰、吉水、万安、遂川等县。
  • 枫田灯笼辣椒 主产于安福县枫田乡梅林一带,距今已有二余年的栽培历史,为江西省辣椒的优良品种之一。
  • 大蒜 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盛产于永丰、吉水等县。主要品种有红皮大蒜、白皮大蒜和毫蒜三种,尤以红皮大蒜面积最大,并以其蒜头大、皮薄、色泽好、耐贮运和辛辣味等特点烹省内外。
  • 苎麻 主产地有吉安、吉水、永丰等县。主要栽培的品种有芦竹青、黑皮蔸、江西白等。
  • 黄红麻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007-1072年间,永丰荇田等地就开始种植。主产地由原来的吉水、永丰二县扩展到吉安、峡江、万安、新干等县。其中永丰、吉水县已被列为全省五个重点产麻县之一。
  • 板栗 主产地有永丰、峡江、泰和等县。
  • 油茶 属山茶科,油茶属。以其干果榨取的茶油,本区油茶资源丰富,尤以遂川、永丰、莲花三县为最,其面积、油脂产量均占全区的60%左右。
  • 井冈山红米 为水稻品种之一,因米皮呈酱红色而得名。红军在井冈山坚持斗争时期主食的“红米饭,南瓜汤”指的就是这种米。主产于井冈山、遂川等地。
  • 双竹粘 属优质稻品种之一,其米粒细长匀润,洁白晶莹,俗称“玻璃米”。本区一九七九年入该品种,经过提纯复壮,已在部分县、市大面积种植。主产地吉安、吉水、峡江、安福、永丰、泰和等县。

工艺产品

  • 井冈山竹木工艺品 是当地艺人立足本地竹木资源为原料而制作的工艺系列品。
  • 遂川黑摺扇 具有500余年的生产历史。该扇以竹质为扇骨,扇面采用质地绵韧的纯桑皮纸,经过数次刷柿油而成。该产品选料考究,做工细腻,具有扇骨均匀,色泽光亮,开启流畅,雨淋不透,日晒不翘、精致美观、经久耐用的特点。
  • 遂川藤编 历史悠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艺程序。所生产的各类产品以轻巧大方、造型古朴、色泽光亮、工艺精湛而深得用户的垂青。特别是传统产品——藤椅,因用料考究、制作精巧、藤面平整光滑、美观舒适、轻便耐用,成为书房、办公室的理想用具,而一直盛销不衰,并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 永丰毛边纸 生产历史悠久。在唐代曾用蕨类植物纤维制成的“陟厘纸”就被列为宫廷用纸。元和年间,又列为贡品,到明朝则命名为“永丰纸”。
  • 万安表芯纸 表芯纸又称土纸,是以嫩竹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处理抄造而成。万安表芯纸以其拉力强、柔软、吸水性能好、色白而著名。
  • 吉州古瓷 始制于唐末,是古代著名的吉州窑产品。窑址位于吉安县永和镇西侧。其古瓷产品据目前掘现的有100余种,其中以碗盏等生活用品为主,鸟兽、虫鱼、杯筒瓶罐等工艺品巧夺天工、出类拔萃。吉安县于1982年成立了吉州古陶瓷研究所并重建了吉州陶瓷厂,生产各种仿古产品。

旅游

风景名胜

井冈山风光
罗霄山脉:武功山风光
江西吉安:青原山—净居寺
  •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吉安井冈山市境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12年)、全国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被朱德誉为“天下第一山”。
  • 武功山,为罗霄山脉北段。蜿蜒于赣湘两省边境中部,跨萍乡、宜春、安福、莲花、攸县、茶陵、安仁等市、县。绵延120余千米,总面积近千平方千米。主峰白鹤峰(金顶)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与吉安市安福县交界处,海拔1918.3米,围绕金顶已设立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78.3平方千米)、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60平方千米)、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武功山东北段,位于宜春市袁州区境内,面积约136平方千米)。武功山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青原山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南。属嵩华山脉,面积45.5万平方米,主峰海拔316米,峰峦连绵10余公里。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山中的潭、泉、溪、峡共35处。喷雪、虎咆、珍珠、小三叠、飞龙潭等飞瀑流泉,奔泻于密林之中;攀天岳、芙蓉、翠屏、鹧鸪、西华、华盖诸峰,挺拔巍然;试剑石、钓鱼石、印水矶等奇石,映波成趣。古人对其山水是这样描绘的:“青原之山高入云,螺江之水无纤尘”。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封天下三百六十五座名山,青原山为其中之一。“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诗人杨万里赞它是:“山川第一江西景”。自唐代起,青原山就是佛教圣地,其庵堂佛店星罗棋布,约有36处,其中以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最负盛名。青原山不仅是一处著名的佛教道场,还是一座海内外的文化名山。青原会馆(后名阳明书院)是江西著名的书院之一,有“江西杏坛”之称,与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齐名。
江西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园
  • 庐陵文化生态园,在江西省吉安市,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历时两年,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园。园内以水为眼,千亩大水面光影跳跃;以绿色生态为体,种植古树、大树、珍稀濒危野生树种等植物多达200余种,形成市中心城区的“绿肺”;以文化为魂,庐陵文化贯穿始终,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富水河畔,距市中心城区28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渼陂一词原为陕西户县古湖泊名,南宋初年,北方饱受兵乱,户县人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迁徙至江西,因怀念故乡,故以渼陂为村名,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庐陵文化第一村。
  • 陂下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距市中心城区50余公里。座落在富水河畔西岸,地状如竹排,故又称“排形”。陂下古名潭溪,由唐代罗姓开基,南宋初年参军胡晃徙居陂下,渐为胡姓聚居村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陂下村具有辉煌的红色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环境优美,地域文化魅力独特,红、绿、古交相辉映。2008年陂下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喊船”是陂下村人在每年正月三十举行的集舞龙、打狮、喊船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为全国所罕见。
  • 钓源古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距市中心城区18公里。古村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同宗后裔聚居地,为独居江南特色的八卦造型古村。
  • 燕坊古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金滩镇,经赣粤高速公路从吉水互通口下10公里可到或由朱北公路直达,距吉安市区20公里。燕坊古村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明清建筑102处,包括宗祠、学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古牌坊、明清家具、古雕刻等建筑,均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宅院为:大夫第、州司马第、麟凤院、三槐第等,宅院门楼“水木清华”、“青阳绚彩”等牌坊挑角飞檐,建造考究;室内描金绘彩、精雕细刻,堂上有匾额,柱上有楹联,室内有字画,门宇、家具有木雕和石雕。村后古樟、古枫和村前古井、古池塘与古村融为一体,具有深厚的庐陵文化底蕴。
  • 吉州窑遗址,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窑遗址群之一,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州窑位于赣江中游西岸的吉安县永和镇,创烧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窑场,以黑釉瓷和彩绘瓷最负盛名,黑釉瓷中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窑变釉纹等产品更是器走天下、誉满世界,被日、韩、美、英及东南亚各国列为国家级文物收藏。
  • 安福孔庙,是江西保存完整的两座孔庙之一,总建筑面积为2148.4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成殿和大成门,东西庑以及乡贤祠、名宦祠,至今仍保存完整。大成殿脊高13米,南北长64米,东西宽42米,砖木结构,外廊用24根巨大石柱支承,琉璃彩瓦,飞檐斗拱,金碧辉煌。两对龙凤浮雕石柱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为省内罕见。1987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祥景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县城东庐陵大道,毗邻105国道,由文天祥纪念馆、将军公园、天祥公园三大景点组成,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 三湾景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乡,距永新县县城约43公里。是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对部队进行了一次改编,这就是中共党史、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起新型的官兵关系,标志着工农革命军的新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江西吉安:大洋洲青铜博物馆
江西吉安:资国禅寺
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
  • 吉水县毛泽东祖籍渊源展示馆 位于文化公园西北,占地320平方米。展示馆分上下两层、五个小展区,分别为序厅、龙城九派、祖籍龙城、寻根问祖、毛家骄子。
  • 武功山温泉山庄 位于安福县泰山乡文家村,距吉安市100公里。是集旅游、观光、疗养、休闲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 大洋洲青铜博物馆 位于新干县大洋洲镇,距吉安市区107公里,是展示商代青铜文化为主的专题型博物馆。
  • 峡江玉笥山 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峡江新县城,西濒赣江。风景区面积达108平方公里。峰峦连绵不绝,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32峰,皆如削玉染黛,凌云摩霄,百壑千崖,浮青拂绿。被中国道教列为“第十七大秀法乐洞天”和“第八郁木福地”。
  • 梅塘资国禅寺 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梅塘乡龙须山麓,为禅宗圣地青原山的重要道场之一。始建于唐,迄今1200多年,历经多次大火焚毁与重修,现寺院面积约5000平方米。
  • 泉江工农兵政府旧址 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遂川县城,距吉安市区100公里。是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1月24日亲手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此亲自修改并颁发了第一份红色政权政纲——《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制订和宣布了“六项注意”,首次提出了游击战术和“十二字诀”,并领导全县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武装、发展工农业生产、兴办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成为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权,是边界红色政权的一面旗帜。
  • 东汉大型藻井砖室土墩墓 坐落于吉水县城105国道旁的县博物馆内,整个墓形呈“品”字状,整个墓的外形给人的感觉就如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大墓均使用干砌法,砖与砖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的粘接物。经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此墓为“东汉大型藻井砖室土墩墓”,建于三国东吴晚期,距今已1700多年。
  • 楠木林旅游景区 位于泰和县桥头,距吉安市区87公里,是集漂流、划船、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楠木林总面积3000公顷,是中国南方唯一保持完好原始天然林,誉称“天下第一林”。
  • 欧阳修纪念馆 位于永丰县城恩江北岸,距吉安市区60公里。1997年为纪念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诞辰990周年而建,是一座集纪念、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古典园林式纪念馆。馆内设有欧阳修生平事迹陈列室,全面扼要地介绍了欧阳修的生平、政绩以及在文学、史学等方面的贡献。园内还有醉翁亭、六一亭、至喜亭、泷冈阡表碑亭、报恩寺塔、状元楼等景观。
  • 白鹭洲 位于吉安市区东面的赣江中,长1.5公里,宽0.5公里,为一梭形绿洲,因洲上原多栖白鹭而得名。民间有"白鹭仙子"的传说。在吉安火车站下车后便可游览。洲上竹木葱笼,芳草如茵,环境幽静,风光秀美。宋淳祜元年(1241年),吉州太守江万里在此创办白鹭洲书院,集吉州八邑俊秀攻读其间,宝佑四年(1256年),书院39人同登进士金榜,文天祥高中状元,震动朝野,宋理宗亲赐御书"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书院大门。从此,书院名声大振,与白鹿洞、豫章、鹅湖同为江西四大书院。洲上现存"云章阁",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建;"风月楼",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的三层亭,系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其它还有泮月池、状元桥、古吉台等书院遗址。自1241年以来,白鹭洲一直是学府所在地,历经七百余年,洲上一直书声琅琅。现为江西省重点中学--白鹭洲中学所在地。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工作的白鹭洲中学的校友,有院士、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达400多人。 1987年,建成的白鹭洲大桥,将白鹭洲与市区连接起来,上洲极为方便。
  • 汤湖 位于遂川县的西南部,与湖南省的桂东县毗邻,因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而得此地名。汤湖的温泉出水表面混度达摄氏84度,自然流量每昼夜达2050立方米,为江西省温度最高,流量、压力最大的地热资源、区之一。
  • 快阁 位于泰和县城东侧,泰和中学校园东南隅.唐朝乾符元年(874年)始建,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时易名”快阁”.元丰年间,著名诗人黄庭坚任县宰时作”快阁诗”后名闻天下.阁占地400平方米,通高20米,砖木结构,三层翘角重檐,四周3米回廊,阁体负栋而立36根大圆木柱,回廊12根大红米石柱,檐楔彩色螭头,梁雕翔龙舞凤.阁下有涪园,(黄庭坚又名涪翁,故名)园中建有八角亭,北面有盟鸥馆和山谷祠。
  • 万安影视旅游城 位于万安县城,距吉安市区95公里,是江西省最大的“人造景观”。整个景区以原北京圆明园为蓝本,由北京电影集团公司与浙江横店影视城设计院共同规划设计。景区占地面积4038亩,按1:1比例分别建成正大光明、蓬岛瑶台、平湖秋月、武陵春色、接秀山房、坐石临流、上下天光、花港观鱼、别有洞天、坦坦荡荡、万方安和、廓然大公、三潭印月等13个主要景点。该景区建成后集圆明园的华美高雅与江南水乡的清新秀丽于一体,集影视拍摄与旅游观光于一身。
  • 大仙岩旅游景区 位于永丰县陶唐乡,距吉安市区100公里,是一处融观光、探险、娱乐、科考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整体规划面积1500亩,分为休闲康体、健身娱乐、会务聚餐、探秘科考等几个区域。大仙岩溶洞是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的石灰岩溶洞,全长达3000多米,可容纳游客上千人。洞内一股清泉悠然而出,清澈见底,常年不断。




人物

  • 宋齐丘(887-959),字昭回,后改字子嵩。原籍庐陵(今江西吉安),随父移居洪州(今江西南昌)。五代吴国杨溥大和三年(931)任宋齐丘为右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取吴而代之的南唐烈祖李知诰升元元年(937),以宋齐丘为左丞相,不久,退居九华山,以病罢相,出为洪州节度使。继唐烈祖的唐元宗李璟保大元年(943),又拜宋齐丘为中书令,封卫国公,赐号国老。同年免去宰相,改为浙西节度使。宋齐丘要求复归九华山,于是赐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食青阳一县。保大四年(946),复从九华山召为太傅。宋齐丘几起几落,前后四次为相,是庐陵最早任宰相的人。
  • 许和子,吉州永新(今江西省永新县)人。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因受家庭的影响,从小爱好音乐。唐开元元年(713)正是花季的许和子,因生得漂亮美丽又聪慧、能歌善舞,被选入宫廷,编在教坊中的“宜春院”,以籍贯“永新”作为艺名。
  • 刘沆(995~1060),字冲之,号庐山,吉州永新(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天圣八年(1030)庚午科殿试第二名。该科共取进士249人。刘沆是吉安楞史上第一个榜眼。
  • 欧阳修(汉语拼音:Ouyang Xiu,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 曾民瞻(生卒年不详),字南仲,永丰睦陂(今江西省永丰县坑田乡)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曾朝阳,庆历二年(1042)进士,叔祖父曾匪,庆历六年(1046)进士,号称“二曾”。堂兄曾元忠,大观三年(1109)进士,则爱好天文、历法,撰有《天文图》、《春秋历法》和《古今年表》等著作。
  • 胡铨(1102~1180),字拜衡,号澹庵,今江西吉安青原区人。自幼聪慧好学,强于记览,跟随萧楚习读《春秋》,能得其精髓。南宋建立伊始,急需人才。建炎二年(1128),年方25岁的胡铨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参加应试。高宗皇帝见到胡铨的试文后大加赞赏,想点胡铨为状元,只因有的考官以为胡铨的言词过于直率,而把他排在第五名。胡铨被授予抚州军事判官。因父去世,胡铨回家守孝,没有赴任。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进攻南宋,隆裕太后为躲避金兵追击,逃至吉州(今吉安市)。正在家中守孝的胡铨闻讯后,立即招募乡勇入城固守,协助官军抵御金兵,保卫家乡。
  • 周必大(汉语拼音:Zhou Bida,1126~1204), 中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今存诗600多首。初学黄庭坚,后由白居易溯源杜甫。善于状物,如《池阳四咏·翠微亭》比喻浅近新颖;《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气骨稍弱,却清新淡雅。散文内容丰富,代表朝廷撰写的重要文章典重雅正,所写游记情致丰韵,神道碑、墓志铭颇有史法,往往为元代修《宋史》 者所取材。著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有清咸丰刻本。
  • 杨万里(汉语拼音:Yang Wanli,1127~1206),中国南宋诗人。字建秀,自号诚斋野客,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春考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被授隆兴(今南昌市)县令,在此期间,他兢兢业业,勤政为民,治理井然有序,仅仅几年时间,当地风化大变,政绩显然,闻名遐尔。淳熙九年(1182),杨万里任吏部外郎,第二年升为郎中,经常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后又升职枢密院。他在朝刚正不阿,举荐忠贤,正直之声斐然朝野。主张抗金。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家。
  • 江万里(1198~1275),字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进入私塾读书就能一目数行,稍加指导即能琅琅成诵。少年时代,他跟随父亲学习朱熹的学说,特别精研《周易》,进入太学后,更是发愤苦读。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江万里一举金榜题名,其殿试论文《子仪单骑见虏》,以应使唐朝国家重臣郭子仪“自重其身”为题材,见解精辟,文辞清新流畅,被誉为“高古之文”。嘉熙元年(1237),39岁的江万里出任吉州太守。
  •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小字从龙。吉州庐陵郡军事庐陵淳化乡富田魁巷村(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乡文家)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状元。
  • 杨士奇(汉语拼音:Yang Shiqi,1365~1444),中国明代前期大臣。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为西杨
  • 解缙(汉语拼音:Xie Jin,1369~1415),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江西吉水文峰镇人。
  • 欧阳必进(1491—1567),字任夫,西乡仙坛(今江西省安福县平都镇萱塘村)人。明正德丁丑(1517)进士。初授礼部主事,旋任浙江布政使。
  • 朱衡(1512—1584),字正南,一字惟平,号镇山,江西省万安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登进士第。
  •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省吉水县盘谷人。明代地理学家、理学家、文学家。明嘉靖八年(1529)状元,授编修,拜左春坊左赞善。他一生的学术成就,以地图学贡献最著。
  • 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自号蠙衣生,江西省泰和县冠朝乡冠朝村人。庆隆五年(1571)考中进士,历任福建建宁府推官、南京工部主事、广东潮洲知府、四川提学佥事、两浙参政、山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福建左布政、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邹元标(1551~1624),字尔瞻,别号南皋,今江西省吉水县城小东门邹家人。从小聪颖好学,9岁即学习儒家经书。20岁时跟随嘉靖进士胡直出游,遍历名山大川,拜访了诸多书院,饱闻各家学说,深受影响。万历五年(1577)考中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
  • 龙文彬(1824~1893),字撷菁,号筠圃,今江西省永新县澧田南城村人。咸丰九年(1859),恩科举于乡。同治四年(1865),44岁的龙文彬考中进士,授吏部主事。
  • 曾延生(1887~1928),学名宪瑞,字麟书,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锦源村人。
  • 刘峙(汉语拼音:Liu Zhi;1892-06-30~1971-01-15),中国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经扶。江西吉安人。
  • 曾山(1899~1972),1925年秋,在哥哥曾延生的影响下投身革命。1926年10月,由曾迎祥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曾山任吉安县农民协会筹备处执行委员。同年7月,奉命赴广州进叶剑英领导的四军教导团,参加了广州起义。
  • 欧阳洛(1900~1930),字仲廉,乳名华寿,号梦朵,化名毛春芳、孟之富,江西永新县芦溪乡人。1926年7月成立中共永新县支部,选举欧阳洛为党支部书记。不久,成立了永新县农民协会,推选欧阳洛担任农协会委员长。参加了著名 的“八一”南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