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jiàn tǐng),(naval ships),有武器装备,主要在海洋进行战斗活动或勤务保障的军用船只。海军的主要装备。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击,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反封锁,支援登陆抗登陆等战斗行动;遂行海上侦察、救生、工程、测量、调查、运输、补给、修理、医疗、训练、试验等保障勤务。

  舰艇一般由船体结构,动力装置,武器系统,观察、通信和导航系统,船舶装置和船舶系统,防护系统,特种装置和特种设备,工作、生活舱室,油、水、弹舱和各种器材舱等组成。具有坚固的船体结构,较高的航速,良好的抗沉性、耐波性和操纵性,与其使命相适应的战斗能力和勤务保障能力。

分类

  舰艇通常区分为战斗舰艇和勤务舰船两大类。

  战斗舰艇 分为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按其基本任务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舰种。

  水面战斗舰艇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护卫艇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布雷舰反水雷舰艇登陆舰艇等。

  潜艇有战略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等。在同一舰种中,按其排水量、武器装备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舰级。在同一舰级中,按其外型、构造和战术技术性能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舰型。水面战斗舰艇,标准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通常称为舰;500吨以下的,通常称为艇。潜艇,则不论排水量大小,统称为艇。战斗舰艇的船体线型都是适于航行的流线型。水面战斗舰艇,按其航行原理的不同,区分为排水型、滑行型、水翼型和气垫型。潜艇通常为水滴型或雪茄型。水面战斗舰艇的满载排水量,最小的只有十几吨,最大的近10万吨,航速15~60节,续航力300~8000海里(核动力航空母舰可达70万海里),自给力3~30昼夜,耐波力为3~6级海况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4~9级海况下能安全航行。潜艇的水下排水量500~30000吨,水下航速15~42节,续航力4000~20000海里(核动力潜艇可达10~40万海里),自给力10~90昼夜,下潜深度200~500米。

  现代战斗舰艇的武器装备有:舰载机导弹舰炮鱼雷水雷深水炸弹,扫雷具和猎雷设备;电子对抗系统;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系统。战斗舰艇按其战斗使命,装备一至数种武器,多以一种武器为主,其余武器为辅。

  勤务舰船 又称辅助舰船或军辅船。用于海上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勤务。船体多为排水型,钢材结构,采用柴油机或蒸汽轮机动力装置。满载排水量,小的只有十几吨,大的达数万吨。航速30节以下。按用途区分为:

  1. 侦察船。用于海上侦察。有电子侦察船、海洋监视船等。
  2. 通信船。用于海上通信。有通信中继船、卫星通信船等。
  3. 海道测量船。用于海区和航道测量。
  4. 海洋调查船。用于对海洋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
  5. 防险救生船。
  6. 工程船。
  7. 破冰船。
  8. 试验船。用于武器装备的试验。有武器试验船和设备试验船等。
  9. 训练舰船。用于海上训练或训练保障。有练习舰(艇)、靶船等。
  10. 供应舰船。
  11. 运输舰船。
  12. 修理船。用于对海上舰艇及其武器装备的修理。
  13. 医院船。
  14. 基地勤务船。用于基地、港口内部勤务。有港内运输艇、供应艇、交通艇、港口拖船、灯标(浮标)船、带缆艇、消防艇和废油回收艇等。

发展趋势

  地中海国家和中国是古代战船的发源地。最早的战船为单层桨,公元前1200多年出现于埃及、腓尼基和希腊。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商代已将舟船用作军队的运载工具。古代战船经历了由桨帆战船发展为风帆战船漫长历史阶段,直到公元19世纪初,风帆战船开始向蒸汽舰船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舰艇迅速发展,舰艇种类增多,武器装备和舰载设备更为先进和完备,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高,在现代战争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战斗舰艇采用水翼和气垫技术,小水线面双体型船将进入实用阶段。一些大中型战斗舰艇将装备中远程巡航导弹,将有更多的战斗舰艇装备近程巡航导弹、高发射率的密集阵火炮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更多的中小型舰艇将搭载直升机。将有更多的航空母舰和潜艇采用核动力装置,中小型舰艇将普遍采用柴油机、燃气轮机、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还会出现超导电磁推进系统。舰艇的操纵、指挥、通信、导航和武器控制等将实现高度自动化。一些战斗舰艇和勤务舰船的排水量有增大的趋势,防护系统将更加完善,舰员的居住条件将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