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丁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艾丁湖
艾丁湖里的盐渍地

  丁湖汉语拼音ài dīng hú),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南部的恰特卡勒乡艾丁湖乡境内,觉洛塔格山北麓,是中国陆地最低点,也是仅次于死海阿萨勒湖的世界第三低洼地,湖底海拔-154.31米。艾丁湖古代被称为“觉洛浣”,维吾尔语叫它艾丁库勒,意思为月光湖,由于其边缘都是一层白色的盐碱,晶莹洁白,看起来如同月光普照。艾丁湖不仅是全国陆地最低处,还是中国矿化度变化最大的湖泊、中国最低处的植物、中国最低处的动物、中国最低处的鸟类天堂、中国最低处的烽燧等。

  艾丁湖是中国大陆海拔最低的盐湖。地理坐标东经89°10′32″-89°54′32″,北纬42°32′10″-42°49′13″。艾丁湖处于吐鲁番盆地之中,是吐鲁番盆地最低洼的地区,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中心。艾丁湖的形状是一个狭长的纺锤形,东西长35千米,宽8千米,面积245千米2,湖面海拔-154.31米。湖区夏季炎热,少降水,冬季又寒冷而多风沙;年平均气温14.2℃,最高气温48.3℃,地面最高气温74.9℃,年温差44.5℃,日温差44.5℃;年降水量10mm,年蒸发量3800-4000mm;相对湿度39%;年日照时数3200-3400小时,经常刮西北风,最大风力8-10级,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艾丁湖的盐湖资源包括卤水资源和固体盐类沉积资源,以固体盐类资源为主。

  卤水资源有湖表卤水、晶间卤水和淤泥卤水,以晶间卤水为主,湖表卤水次之,盐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型硫酸钠亚型。湖表卤水一般分布在湖区西部河口附近,面积2-4km2,水深0.1-0.5m,矿化度336.47g/L,受1999年夏季突发性洪水和农业节水工程实施的影响,湖水面积已经扩大到50km2,水深增加到0.4-0.7m;晶间卤水分别赋存在石盐层和芒硝层中,相对密度1.1940,pH值7.33,矿化度327.59g/L。

  固体盐类沉积资源有石盐、芒硝和无水芒硝,以石盐为主。石盐分为表层盐和底层盐;表层盐是湖表水新结晶出来的新盐,在春夏多风季节,受强大的西北风影响而使湖表卤水沿着平坦的湖滩由西向东蔓延,甚至造成部分地段晶间卤水水位上升到湖面,待风停水退或者在冬季湖面上形成一层白色的石盐壳,从而成为艾丁湖年复一年的新生石盐薄层;底层石分布在盐湖区的北部和西部,沿着湖岸延伸,矿体长10-14km。石盐储量约71亿吨。芒硝分布在湖区的北岸,圈定面积37km2,储量约1141万吨。

  目前利用艾丁湖石盐、芒硝和无水芒硝资源生产精制盐、工业用盐、粉精盐、加碘盐、原硝、元明粉、硫化碱等化工产品。

  艾丁湖是2.49亿年前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形成的,当时是一个近5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海,曾经碧波翻涌、浩瀚磅礴。在1948年冬季时,湖盆曾经充满淡水,湖水主要依靠山上积雪融化,以及地下水补充,在冬季由于农田灌区用水少,水位提升;夏季由于农业用水量大,蒸发量也大,水位骤减。由于农业发展,人口用水量也增加,再加上由于温室效应造成的地球变暖趋势,到了1958年时,湖面已经缩小到不足22平方千米,水深不到0.8米。到了2000年,除了西南部还有很小的湖水外,整个湖区已经成为一片白色的盐田,湖心是一片淤泥盐沼,没有任何飞鸟。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经常可以见到海市蜃楼。

艾丁湖的海拔高度问题

  艾丁湖的海拔高度,说法众多。据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中国地理之最》中“艾丁湖湖面海拔为负154米,最低处的钟哈萨低地(在艾丁湖以东25.6千米)地势更低,海拔为-293米,为全国陆地的最低点”。也曾有人测量出低于海平面283米的数据。美国地理学家、探险家和作家埃尔斯·沃思·亨廷顿1906年的考察结果是海平面以下300英尺(91.43米)。这些数据出入之大可能和测算方法和标准不同有关。

  继国家重新测定珠穆朗玛峰高度之后,在2007年1月开始重测了中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的海拔高程。当时,艾丁湖水面面积有7平方千米,为了精确起见,野外测量人员将测量范围扩大到25平方千米。在测量当中,先是采用250米的网格,然后150米的网格、50米的网格、10米的网格,逐步缩小,最终找到最低的地方。2008年国家公布了新的高程为-154.31米。最新高程数据比1979年的测量数据-154.436米长“高”了近13厘米。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这与测量技术手段大幅提高有关。同时,不排除29年内艾丁湖洼地环境、地质结构的变化,地壳运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影响。

艾丁湖的形成

  250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了今天的吐鲁番盆地,与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的年龄相仿的艾丁湖也随之出现。

  20世纪80年代,一支科考队来到湖面积只剩下5平方千米湿地的艾丁湖洼地钻孔取样。碳14认定,24900±1240aBP以前为潮湿气候下的粘土、粉砂等淡水碎屑沉积,湖面积至少达251平方千米。

  科学工作者根据湖周围发现的大量的更新世时淡水湖泊沉积和螺类化石推测,远在200万年前,艾丁湖还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它的范围要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

  湖周围分布着的一些文物古迹则说明了有史以来的湖水面积。据考古专家考证,有一处新石器遗址在-37米处,一处汉代烽火台位于-141米(E89°12′N42°40′)和一处唐代烽火台位于-150米(E89°14′N42°44′)。根据这些遗迹的位置分析,古湖盆,基本上是在海拔-100米左右,面积在450平方千米。通过对汉唐时位于艾丁湖边的烽火台的分析,汉唐时艾丁湖的湖水面积约为300平方千米。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清将何国宗和哈清阿带队对艾丁湖进行过实测。据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刊布的《大清舆图》测算,那时的艾丁湖水域面积是230平方千米。

  20世纪5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为,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8千米,湖水面积近152平方千米。根据1958年航空照片观察计算,湖面近似椭圆形,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3千米,水深0.8米左右,面积22.5平方千米。1962年8月,航片解译,这时的湖面全部干涸。1973年,按美国陆地卫星 MSS4 波段解译,又有积水,面积达29平方千米。80年代初,湖面又不足17平方千米了。1984年,由航片解译,湖水又全部干涸。1989年通过TM卫星照片显示,湖为新月形,水面已退缩到了大约11平方千米,湖周湿地约为72平方千米。1993年,湖底变硬,可行汽车。实地勘察水面在3平方千米。1994年,不足3平方千米,成零星片状水洼。1999年,美国探空卫星拍摄到了艾丁湖的照片,照片显示,艾丁湖又复活了。由卫星照片解译,湖面为75平方千米。90年代末,吐鲁番出现过三年丰水期,2000年4月26日,卫星云图测算为66平方千米。

  艾丁湖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到90年代的50年,干涸过三次,复活过三次。那么,时而有水、时而干涸的原因是什么?专家认为,这是河流和地下水补给量多少以及人为利用水量多少决定的。所以,水面时而大、时而小,时而干涸、时而复活。

独一无二的坐标

  吐鲁番的地理坐标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中国内陆零点。“零点”是地理学中的一个特殊的标志。它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贝西村境内。坐标:E89°11′N42°56′。海拔:0米。

资源

  艾丁湖不同于其它湖泊的地方,是湖面上满目的盐壳。外圈是湖积平原,地表是坚硬的盐地,中间一圈是盐沼泽,下面是淤泥,除了冬天,人很难走进去。湖心全是晶莹洁白的晶盐。据考证,早在2万年以前,艾丁湖曾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淡水湖泊,湖水中含有大量的氯、钠、钾等离子,矿物有石盐、芒硝、无水芒硝,以及石膏、钙芒硝和多种钾、镁盐类、盐和芒硝的储量约3亿吨以上,是中国矿化度最大的湖泊。

  艾丁湖是一个天然的盐生植物园。低矮的盐穗木、脆硬的花花柴、尖利的骆驼刺和黑刺、梭梭等植物,被盐碱的土壤滋养着,给这个几乎干枯的湖泊带来了勃勃生机,形成了特有的一道植物景观。

  艾丁湖是一个动物乐园。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北山羊、藏野驴及二级保护动物草原斑猫、棕熊、鹅喉羚、盘羊、岩羊、马鹿、猞猁等,在这里频繁出没。偶尔也可见到珍稀濒危的野骆驼来这里寻水觅食的踪迹。

  艾丁湖是鸟类的天堂。曾经,白鹳、黑鹳、大天鹅、小天鹅、苍鹰、鸢、红隼等珍稀鸟类和成群结队的雁、鸭、雀等,或栖息在灌木丛,或游弋于水面,或翱翔于湖际蓝天。只是现在,这些盛景见不到了,但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仍然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到这里摄影、探险和旅游。

  艾丁湖还藏着人类文明的遗迹。它的南北侧,一处是塔什烽燧,另一处是乌盘土拉烽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