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院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茅山道院,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是道教宫观。

历史

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时,陕西咸阳南关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茅山创建茅庵,修道、采药、炼丹,为民众治病,句曲山遂改名“三茅山”,简称“茅山”。三国时期,葛玄在茅山学道。东晋时期,句容人杨羲、许谧传《上清经》。南朝齐梁之间,道士、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辞官隐居茅山,在上清道派的基础上开创道教茅山宗(也称茅山派)。隋末唐初,道士王远知敕建太平观。唐宋时期,茅山高道迭出,上清道派十分兴盛,敕建宫观很多,受皇室崇奉。从魏晋到元朝,茅山共传承四十六代宗师。金元时期,全真道在中国北方兴起,后南传至茅山,当时茅山有宫观、庙宇、馆、殿堂、亭台楼阁、坛、精舍、道院、茅庵、丹井、书院、桥梁等建筑300多座,共五千余间,其中许多是道教建筑。

明朝以后,茅山道教日衰。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年间,由于战争不断,茅山的道教宫观多被烧毁,后来仅存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以及德佑观、仁佑观、乾元观、玉晨观、白云观,俗称“三宫五观”。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茅山两次大扫荡,三宫五观多被破坏,仅存的建筑也多破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宫五观合并为“茅山道院”。文化大革命期间,茅山道院停止宗教活动,后仅存九霄万福宫与元符万宁宫的破败殿房20多间。

1982年起,茅山道院开始重修。到21世纪初,已形成两宫一观的格局,即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葛仙观(位于句容市葛仙湖公园,不属于茅山传统上的“三宫五观”)。1997年,在元符万宁宫后面的积金峰南山腰,露天塑了一尊高33米的紫铜太上老君像。2010年,开始恢复重建原来的三宫即崇禧万寿宫。2011年下半年,维修并改造九霄万福宫的大部分建筑,2011年底完工;2012年5月下旬开始九霄万福宫第二期维修和改造工程,2012年底完工。

1992年成立的镇江市道教协会起初茅山道院为所在地。2009年,镇江市道教协会迁至镇江市润州区润州道院。茅山道院的两宫一观分别设有宫观民主管理委员会,2000年代末,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为简祖洪(镇江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元符万宁宫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为冯可珠(镇江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句容葛仙观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为郑志平(镇江市道教协会副会长)。

建筑

山门:位于山路上,是一座牌坊式建筑,红墙飞檐,三券门。正门正面额题“茅山道院”四个黄字,背面额题“紫气新辉”四个隶书大字。左右侧门背面额题“出玄”、“入牝”。

九霄万福宫

九霄万福宫地处茅山最高峰大茅峰上,俗称顶宫。据说始建于西汉三茅真君得道飞升之后。起初是石坛、石屋,供奉三茅真君石像。元朝延佑三年(1316年),赐额“圣佑观”,专祀大茅真君茅盈。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敕赐名“九霄万福宫”。后人简称九霄宫、万福宫、顶宫,俗称“大茅峰”。

九霄万福宫原有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五座殿堂;藏经、圣师两座楼阁;毓祥、绕秀、怡云、种壁、礼真、仪鹄六座道院,左右两侧有客堂、道舍等建筑百余间。后因战争及人祸,建筑逐渐被毁。

1983年茅山道院对外开放后,九霄万福宫整体和局部多次进行修缮。2011年,九霄万福宫再次开始修缮,这是1983年之后修缮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修缮中,九霄万福宫进行了整体规划,建筑统一为明清风格,宫内27个垃圾桶也做成仿古风格,台阶旁增设仿木扶手,洗手间按三星级标准改造,而且道士统一穿道装,工作人员统一穿唐装。[4]2000年公布为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

九霄万福宫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多为1983年之后重建,现有殿宇四进。

元符万宁宫

元符万宁宫,俗称“印宫”,位于茅山积金峰南麓。初名“潜神庵”,是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清修之所。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宋哲宗的母后误吞尖针,卡在喉中,御医无策,道士刘混康用茅山道教符箓及丹药将母后治愈,宋哲宗乃赐茅山八件宝物,赐刘混康为“洞天通妙法师”。北宋绍圣四年(1098年)“元符观”始建,九年后建成,宋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并命江宁府发兵200人,供元符万宁宫及崇禧观洒扫巡逻。

宋哲宗所赐八件宝物中,有一枚刻着篆书阳文“九老仙都君印”的玉印,传说是用和氏壁的一部分制成,“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君印”。传说明朝洪武年间,玉印被收到皇宫,欲改制为皇帝玉玺“奉天承运文宝”,但三刻三试,印迹仍为“九老仙都君印”。明太祖只好在洪武十三年将玉印送还茅山。后每逢茅山庙会,来进香的信众都要到元符万宁宫,请道士在其腰带或香袋上加盖“九老仙都君印”,以求消灾迎祥。如此日久,元符万宁宫被俗称为“印宫”。

到21世纪初,元符万宁宫有房屋107间,面积3000多平方米。

崇禧万寿宫

崇禧万寿宫,俗称“红庙”。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原是南朝时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朝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间),唐太宗为王法立(王远知)建“太平观”。宋朝敕改“崇禧祠”。元朝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宫前原有照壁,壁上嵌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石刻大字,旁边有昭明太子读书台。宫内原有灵官殿、章台、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宝殿,祀三茅真君。宫内道院原有复古、威仪、四圣、葆真、三茅、天师、南极、玄坛、东华、三清、七真、三官共12房。

1957年和1964年,崇禧万寿宫先后两次被拆,宫迹全无。1966年兴建东进水库,宫址全部淹没。2011年。崇禧万寿宫复建工程开工,在原址东侧复建。2016年8月28日,茅山风景区举行崇禧万寿宫落成暨神像开光庆典,庆典由江苏省道教协会会长、句容市道教协会会长杨世华主持,庆典包括慈善助学仪式、明版《茅山志》首发式、茅山道教书画院挂牌等仪式。崇禧万寿宫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复建后的崇禧万寿宫设有大殿、法堂、三天门、养生谷、博物馆、书画院、知道堂、法箓院、斋堂、道教人才培训中心,并且还有养生谷、箓生楼、法箓院三个住宿区域[11]。

葛仙观

葛仙观原名“青元观”,始建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由葛玄、葛洪故宅改建而成,主要供奉葛玄真人、葛洪真人。原来,该观内有紫微、北极、三官、东岳四房道院,还有葛玄炼丹用的一口井“青元丹井”,如今井栏收藏在华阳书院内。元朝、清朝,该观多次修缮。1970年代被全部拆除。2002年9月,经中共句容市委、句容市人民政府批准,茅山道院投入1300万元,在句容市葛仙湖公园内易地重建了新的葛仙观。新的葛仙观为茅山道院的组成部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其他宫观

茅山原有的宫观,部分已恢复重建,但与茅山道院没有隶属关系。其中,常州市金坛区的乾元观(原属茅山“三宫五观”之一)是一处坤道宫观,已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茅山风景区先后复建了德祐观、仁祐观,属茅山风景区管理,未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 德祐观:是茅山三宫五观之一,位于二茅峰顶峰,始建于元朝延祐年间(1314年至1320年间),专祀中茅君茅固。后渐荒废。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由全真派道士沈一清重建。抗日战争中被侵华日军烧毁。1958年,德祐观仅存的三间破旧房屋被全部拆作他用。2010年5月13日奠基重建。2013年4月28日全面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12月,句容市人民政府将“德祐观遗址”公布为句容市文物保护单位,时代为元代;2011年1月14日下发通知;2013年6月句容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文物保护单位牌。
  • 仁祐观:是茅山三宫五观之一,位于小茅峰顶,始建于元朝延祐年间(1314年至1320年间),专祀小茅君茅衷。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由全真派道士沈一清重建。抗日战争中被侵华日军烧毁。2009年,茅山管委会将恢复重建和开发纳入茅山风景区近三年规划。2010年5月13日奠基重建,2013年4月28日全面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