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蚕妇吟

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蚕妇吟》是南宋诗人谢枋得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蚕妇,养蚕的女子。吟,诗体的名称。


逐句释义: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杜鹃鸟直啼叫到四更时,(养蚕女)起身来查看蚕房,蚕儿稠密,担心桑叶儿少了。
  子规:即杜鹃鸟。
  四更:古时一夜为五更,四更在天亮之前。
  稠(chóu):多而密。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不相信楼头杨柳挂残月(难信此刻是四更天),因为美人在轻歌曼舞还未归。
  杨柳月:挂在柳梢的月亮,暗示夜已深。
  玉人:美丽的女子。


《蚕妇吟》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蚕妇的诗。描写了“蚕妇”和“玉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借富贵人家的女人或歌女彻夜歌舞不归,来反衬蚕妇生活的辛苦。杜鹃啼叫还只是到四更天的时候,而蚕妇不得不起来查看养的蚕是否吃的桑叶稀少了。蚕妇日以继夜辛苦地劳作,对她来说,那些“玉人”夜深达旦地歌舞供贵人娱乐,直到楼头明月已经西沉,挂在柳梢枝头的时候还没有回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前两句“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是说杜鹃啼叫还只是到四更天的时候,而蚕妇不得不起来查看养的蚕是否吃的桑叶稀少了。起句点节令、时间。子规春天啼叫不止,鸣声凄苦,从黄昏直到四更啼个不停。四更正是万籁俱寂、人们酣睡之时,然而仍有不眠之人,那就是养蚕妇。次句“起视蚕稠怕叶稀”解释蚕妇何以彻夜不眠的原因。当蚕养到后期,蚕的食量大,蚕妇们是彻夜不得休息的,要不断地给蚕添加新叶。


  后两句“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是说蚕妇起来查看了蚕和叶的情况,看看月亮,已经西沉在楼头杨柳梢了。根据经验,她知道此刻正是四更天。在蚕妇的心里,她相信人们都在甜睡,除了像她这样的蚕妇。然而耳边传来隐约的管弦之声是那些“玉人”在“歌舞”,尚未归去,蚕妇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四更天了。当然,在“玉人”周围酒酣耳热、兴致勃勃观看歌舞的是达贵官人们,这一点蚕妇可能知道,也可能并不知道。作者当然是知道的,“玉人歌舞未曾归”,其意并不在讽刺歌舞妓,而是在那些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整首诗巧处、妙处皆在这两句。


  这首诗采用的叙事手法新颖,以对比的手法将富贵人家的荒淫享乐与蚕妇的辛勤劳作形成对比,同是夜不成寐,一是歌舞宴乐,一是忧心温饱,悬殊甚巨。此诗将“玉人”和“蚕妇”置于同一时间内,是要说明因身份不同而苦乐不均的情况。但评论亦认为和歌女对比起不到辛辣讽刺之效果,玉人歌舞并非自己纵情享乐,亦为身不由己。同样写蚕妇,北宋张俞的《蚕妇》写法更为一针见血:“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清·王相《新校千家诗》:言蚕妇闻子规啼而不寐,啼毕时已四更矣。起视其蚕筐,恐蚕稠而桑叶之稀,又从而添益其叶也。楼头残月,挂于柳梢,天欲明矣。而玉人歌舞,犹未归来也。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上饶市弋阳县)人。宝祐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率兵抗元。宋亡后不仕,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坚贞不屈,绝食而死。为文推尊欧、苏。他的散文格调高奇,很有气势。如《上丞相刘忠斋书》、《宋辛稼轩先生墓记》等。诗多伤时感旧,沉痛苍凉,质朴端正,如《武夷山中》、《初到建宁赋诗一首》等。今存《叠山集》16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