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袁文才(1898-1930),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又名袁选三。1898年10月生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一个农民家庭,客籍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宁冈土,客籍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袁文才一家深受土籍豪绅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袁文才的父母,为了改变家庭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处境,期望着儿子能成为一个读书人,以便将来扬名显达,为客籍撑门吐气。全家人平日省吃俭用,将刚满七岁的袁文才送进茅坪私塾馆里去读书,但毕竟是穷家子弟,常因难以支付私塾馆里的学费,学业时断时续。停学时袁文才就给家里放牛,帮助父母操持家务。

  少年时代的袁文才,由父母作主寻了一个童养媳。1917年,袁文才刚满十九岁,父母便给他办了完婚的酒席。新婚不久,袁文才的妻子便被茅坪世袭劣绅谢冠南的儿子给霸占去了。1919年,二十一岁的袁文才与谢梅香结婚。婚后,他胸怀壮志,在家勤攻苦读,1921年终于考进了永新县禾川中学。第二年父亲突然病故,家中负债累累,生活十分拮据,不得已,袁文才只得中途辍学,回乡务农养家。

  二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连年不断,加上豪绅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广大的穷苦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求得一线生路,湘赣边界各县山区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组织各种绿林武装,走上了反抗官府和豪绅地主压迫的道路。军阀部队中的许多士兵也纷纷哗变,拖枪上山为匪。在此乱世时期,井冈山地区先后聚集有朱孔阳、唐光耀、杨佐山、马文林、罗冬生、王佐等为首的大小几十股绿林武装。他们都打着“杀富济贫“的旗号,四处“吊羊”谋生,使得平日那些作威作福的豪绅地主闻风平丧胆。在宁冈县境,离袁文才家乡不远的半岗山上,也活路着一股名叫“马刀队”的绿林武装,头领是当地的贫苦农民胡亚春。“马刀队”常去“吊羊”的对象,正是袁文才与之有深仇大恨的豪绅地主。为实现报仇雪恨夙愿,血气方刚的袁文才,于1923年毅然上山,与胡亚春等头领对天盟誓结拜兄弟,参加了“马刀队”,充当“马刀队”的师爷,专为胡亚春等头领出谋献策。

  1925年9月,袁文才率领一支三十多人枪的队伍移住茅坪攀龙书院,就任宁冈县保卫团长。

  1926年5月,叶挺率领的北伐军独立团,首先由广东向湖南挺进。7月,北伐军进军湖南、江西,使江西出现了空前的革命形势。这时,龙超清受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在宁冈秘密成立了党支部,发动群众支援北伐战争,并相机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自袁文才下山以后,龙超清经常给他讲述革命道理,启发他参加革命,跟着共产党走。同年9月,宁冈县境反动武装力量空虚,龙超清与袁文才经过周密策划与安排,在深秋的一个夜晚,袁文才突然率部包围了县政府,起义的枪声划破了宁冈山城,不到一个时辰,缴了县清乡局的全部枪支,当场擒获了作恶多端的劣绅谢述庭,并将县长沈清源驱逐出宁冈县境。袁文才率部起义获得胜利,成功地夺取了宁冈县政权。

  袁文才率部起义夺取宁冈政权后,成立了以龙超清为主席的宁冈县行政委员会,袁文才担任了宁冈县行政委员常务军事委员,主管全县的军事工作。保卫团也随即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被任命为宁冈量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与此同时,还在县城办起了县工会、农会、商会和学生联合会等革命团体。

  袁文才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经过武装起义的考验,以及起义胜利后三个多月思想觉悟的明显提高,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于1926年11月,经龙超清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被党组织派往吉安参加农民运动训练班,通过农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和军事才能。

  1927年7月,为了营救被关押在永新城的革命者和群众,在中共吉安地委的组织指挥下,安福,宁冈、遂川等县农民自卫军联合会攻永新城。农民自卫军会攻永新县城胜利后,马上在县城成立了永新县革命委员会和赣西农民自卫军,由贺敏学任县革命委员会主席,袁文才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

  1927年8月,毛泽东在汉口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八七”紧急会议之后,回到湖南,为实现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月29日,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当时,袁文才正率部队在砻市一带活动,得知三湾突然来了一支近千人的队伍,他的心情惶惑不安。为了安全,他立即把部队撤回到茅坪一带的山里埋伏起来,并迅速派人去三湾探听虚实。当他知道这支部队是著名的共产党人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随即又接到毛泽东从三湾给他写来的亲笔信时,他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决定派他的文书、曾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泽东讲课的陈慕平作自己的代表,随同中共宁冈县委负责人龙超清去三湾见毛泽东。毛泽东向龙超清、陈慕平等介绍了工农革命军的情况,希望袁文才合作,一起参加革命斗争。龙、陈等人也向毛泽东介绍了宁冈党的状况及袁文才这支武装的情况。

  为了统一认识,以便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革命武装采取团结与合作的方针,当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古城时,毛泽东以中共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对袁,王两支农民武装的政策问题。会上,毛泽东全面分析了这两支农民武装的革命性及对他们采取团结与合作方针的重要意义,使到会同志统一了思想,一致同意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实行团结与改造的政策。会后,毛泽东只带几名随从人员,徒手进山,在东源的大仓村会见了袁文才,向他详细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时局所采取的战略决策。毛泽东还向袁文才介绍了工农革命军的宗旨及目前的紧迫任务,并给他指出了与工农革命军合作的光明前途。为帮助袁文才扩大武装,毛泽东赠送一百支枪结袁文才,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真诚的态度,使袁文才深受教育和感动,他原来对工农革命军的疑虑消除了。他信赖毛泽东,佩服毛泽东,并向毛泽东表示一定为革命掌握好枪杆子,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他随即撤除了在会见地四周的武装警戒,按当地习惯杀猪为毛泽东及工农革命军洗尘接风,并慷慨地回赠一千元大洋给毛泽东用以工农革命军的给养。他还答应工农革命军在茅坪设立一个医院和在象山庵建立一个后方留守处。此后不久,当毛泽东到达茅坪时,龙超清、袁文才召集群众大会,欢迎毛泽东,由于长途行军,毛泽东的脚被草鞋磨起了血泡,行动极不方便。袁文才亲自派人用睡椅(山区人民用竹子制作的一种舒适的椅子)将毛泽东抬到山里的坝上村李晓甫家里作客。他还亲自选定警卫和勤务人员,以确保毛泽东在山里休息期间的安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离开宁冈继续在湘赣边界游击之后。袁文才用毛泽东赠送的枪支,立即扩大自己的武装队伍。袁文才出于自身的深切感受,主动写信给井冈山上的王佐,向他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的情况,殷切希望王佐对毛泽东及工农革命军采取合作的态度。

  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毛泽车在做王佐工作的同时,于11月上旬又来到茅坪,与袁文才促膝长谈,启发教育袁文才。毛泽东还亲自到步去山为整训部队上课。在毛泽东的教育帮助卞,袁文才的部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使袁文才懂得了什么是阶级,什么是革命和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进一步坚定了他为中国革命努力奋斗的决心。袁文才在和毛泽东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称赞毛泽东学识渊博,有军事才能。他还经常向部下宣传毛泽东是中央一级的大能人。他不仅在口头上这样说,而且在实际行动中认真地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去作,把毛泽东的意见当做指路明灯了。他主动清除部队中那些豪门出身的不良分子和老兵油子,大批地吸收有阶级觉悟的青年入伍,迅速改变了起源于绿林武装的这支队伍的复杂成份,使之成为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之下以贫苦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武装。

  1927年的隆冬即将来临,驻扎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指战员的过冬被服成了迫切的问题。为此,袁文才积极协助工农革命军原第一师副师长余贲民在桃寮创办了被服厂,为工农革命军指战员赶制过冬棉衣。

  1927年11月下旬,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打茶陵城时,袁文才利用他与“和平委员会”的旧关系,把他的部队驻扎在茶凌与井冈山之间的坑口,担伍前、后方的交通联络工作,同时密切注视江西方面放军的动向,有力地支援了工农革命军顺利攻克茶陵县城。

  袁文才部经过毛泽东的教育和工农革命军派干部帮助训练。同时又经过几个月在实际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考验,于1928年2月中旬,与王佐部一起,从地方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党代表。从此,袁文才及其所部加入了工农革命军的行列,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8年初,江西军阀朱培德乘工农革命手远在遂川分兵发动群众之机,派出一个营的正规部队进驻宁冈新城,妄图会同地方反动的靖卫团“进剿”刚刚建立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闻讯后,立即率领部队从遂川回师宁冈,布置新城战斗。袁文才受毛泽东的指派,率第二团第一营埋伏在新城西门外,当工农革命军主力攻进县城,敌军纷争向西门外突围朝永新方向逃窜时,他指挥所部迅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经一阵激战,全歼逃敌于西门外,并活捉了反动县长张开阳,取得了新城战斗的胜利。新城大捷,显示袁文才部整训后的巨大进步和坚强的战斗力,同时也表现了袁文才本人出色的指挥才能。同年3月间,袁文才率领第二团随毛泽东出击湘南,去策应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兵至酃县中村时,得知湘南起义的队伍受挫,正朝井冈山地区转移。袁文才按照毛泽东的部署,率部直插资兴、宋阳等地,接应北撤的湘南起义部队,行至资兴的滁口,袁文才与王佐指挥部队,顽强阻击了尾追湘南起义部队的敌军,从而保证了朱德、陈毅等率领的南昌起义军部分队伍及湘南起义农军,于四月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组成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5月4日,袁文才参加了在袭市召开的庆祝朱、毛两军会师和中国红军第四军的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上,袁文才的部队被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袁文才继续担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蔡协民任党代表。此时,在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袁文才又被选为红四军军委委员,开始直接参与红四军的领导工作。

  1928年的5月中旬和下旬,在五斗江、草市坳战斗中,袁文才率领第三十二团镇守在井冈山区的大后方,保证了红四军主力出击五斗江、草市坳,首战告捷,取得了两次占领永新城的胜利。5月下旬,在湘赣边界各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的基础上,在宁冈茅坪的仓边村召开了湘赣边界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湘赣边界最高权力机关——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由于袁文才的工作卓有成效,在群众中威信很高,被大会推选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袁文才的工作更加深入细致,责任心更强了,他积极协助毛泽东、朱德等把边界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根据地各项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在黄洋界保卫战中,袁文才立场坚定,作战英勇,他与王佐一起指挥部队,坚守在井冈山的桐木岭、朱砂冲、八面山、双马石等各个哨口工事上,顽强地阻击了从永新、遂川等方向进犯井冈山的敌军。8月29日的深夜,袁文才还指挥团部特务连袭击进占大陇、柏路、茅坪的敌军,使准备进攻黄洋界哨口的敌军整夜不得安宁,终于迫使进犯井冈山的敌军退却,从而取得了 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继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之后,在红四军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期间,袁文才又率领第三十二团,在10月、11月的坳头陇、龙源口战斗中,英勇作战,再次配合主力红军打退了进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敌军,为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和指挥下,袁文才带领的红四军三十二团,不论在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中,还是在出击湘南的征战中,都突出地表现了这支队伍的人民性及其卓著的成功。在地方政权和群众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袁文才经受了井冈山斗争时期艰难岁月的锻炼和考验。因此,在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袁文才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在10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再次当选为特委委员。在同年11月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他又继续当选为以朱德为书记的红四军军委委员。同年年底,为了加强中共宁冈县委的领导,袁文才又担任了中共宁冈县委书记的职务,领导宁冈县人民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斗争。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袁文才曾任红四军参谋长随军出征。王佐则率部队配合彭德怀指挥的红五军守卫井冈山,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1929年4月,王佐的部队与宁冈、永新、莲花三县赤卫大队合并为独立团,他任团长。后独立团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王佐任司令员,一直坚守在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使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在永新县含冤牺牲,时年32岁。

  1950年,党和政府追认袁文才、王佐为革命烈士。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亲切地会见了他们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