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一战华工历史:踏访法国吕曼盖姆华工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标题】 见证一战华工历史:踏访法国吕曼盖姆华工墓
【来 源】 欧洲时报(2015-10-08)
【作 者】 张汉钧


吕曼盖姆中国人墓,葬着75名一战华工

  法国北部加来海峡省的西北角有一个非常古老的村落,名叫吕曼盖姆(Ruminghem),那里有一座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华工墓。笔者与一位有兴致同往的朋友驱车三小时,按约先去村委会拜访了村长Haute-Coeur先生。

  吕曼盖姆村从1917到1919年见证了在此为协约国提供战役的华工。华工营设在村里名叫“外茨桥”(le Pont du Wetz)的地方,距村中心约2公里。吕曼盖姆原是沼泽地带,25公里之外便到了英吉利海峡,加来运河、上科尔姆运河和名字奇特的拉阿河(l’Aa)交汇于此村。数百名华工在外茨桥一带修建了总长1100米的码头,大批军火与战时物资由英国运至加来海港,再经水路至此泊于码头。吕曼盖姆华工营负责水路至陆地的货物转运。岁月沧桑,外茨桥与当年的漫长码头早已荡然无踪。

  德军占领了里尔及周边,但敦刻尔克港、加来港至奥德吕克(Audruicq)以南一大块三角形的战略要冲地带仍在协约国控制下, 为西线北部战场提供军火的一个庞大的仑库群和英国兵营设在奥德吕克。1916年夏仓库群遭德军炸毁六分之一,1万2千吨军火爆燃殆尽,之后英军在泽内盖姆(Zéneghem)重建军火供应基地,并设了一个华工营。华工装卸转运铁路线的货物,还到森林里砍伐木材以供应前线搭建壕沟掩体等用。英募华工抵达法国后,一般都按照营建制调遣,华工营盘围以铁丝网或栅栏,派有门卫岗哨站岗。华工分班居住,自开伙食,不准随便出入。平时由工头分头带领,每营都由英国军官统辖。1918年德军再度轰炸英军军火库基地,大火燃烧了36个小时,除炸死一批法国人和英国人外,也有一些华工遇难。吕曼盖姆华工墓安葬的75名华工,其中39名来自泽内盖姆华工营,余者36名染上一种流行病,从敦刻尔克附近的圣保尔(Saint-Pol sur Mer)转送到吕曼盖姆村治疗,最终不治身亡。

  我们找到坐落在绿色田野里的吕曼盖姆华工墓,墓地围以大半人高的围墙成一长方形,门口两侧各有一棵高耸的大树,显得格外静穆整齐。眼见在此僻远的法兰西一隅,地下躺着75名来自东半球的炎黄同胞,我不由得在墓地徜徉细察。其中11块墓碑上仅有死者身份编号、没有中文姓名亦无省县籍贯,其余倒全有繁体字姓名等基本资料,内有10名华工来自直隶即河北,1名来自河南,余下53名全系山东籍。笔者留心统计了一下,有名有姓的这53名山东人竟来自益都、临淄、长山、历城、潍县、安邱、临朐、寿光、齐河、文登、淄川等32个县,足见当年英国在鲁地招募,山东各县乡人报名覆盖面之广。从墓碑所刻死亡年份上看,均死于1917、1918和1919三年内;死于1917年9月1日同一天的华工就有七人。

  大战结束后,华工很快接到了新任务。他们被派出去拆除铁丝网,填平壕沟,掩埋战场上的死马匹和士兵遗体,搜寻地雷,捡找散于野外的枪支弹药,清理废墟农庄建筑物等等。华工们为该地区的战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负面现象也随之而生。

  奥德吕克“记忆协会”主席昂比斯先生给我介绍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华工情况。其中令我感到有惊有趣的颇有几例,历史既存于法国社会,我们华人亦当知晓。华工喜欢赌钱,喝酒,还经常发生打架的事;他给我看一份在英国档案中找到的特殊名单,共有11名华工被英国军事法庭处决,其中十人犯兇杀案,一人逃走被抓回。被处决时期从1918至1920年。吕曼盖姆华工墓中就葬着一名因杀人被英方处决的中国人,其墓碑不刻中文姓名。北方地区的华工被英方仓促遣返时无人滞留。奥德吕克镇郊有个法国女人,先后同一个法国人和一个英国兵各生了一个孩子,最后又与一名华工生了一个男孩,非婚所为是要赚钱,自然在当地居民眼里不受尊重。华工撤走时女人邻里并不知晓此事,后来她的欧亚混血儿出生了,就在当地长大生活,多年前已终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