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8月29日 (六) 14:59大猫咪组43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唐·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是唐代诗人韩翃所创的一首五律。诗中陈述诗人卧病深秋的寂寞心情,并对友人赠诗表示谢意。前半首写秋夜,声色俱全。颔联属对,尤其自然秀逸。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结构颇为严密。全诗结构严谨,清幽淡雅。诗人为了酬诗,而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又赞扬友人寄赠的诗章,感情真挚,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真挚友谊。


酬,以诗词赠答。秋夜即事,是程近诗的题目。即事,写当前的情事。见赠,相赠(从受赠者言)。全句意为“为酬答程近《秋夜即事》赠诗而作”。

程近:人名,事迹不祥,从诗题看,当是诗人的诗友。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题意为程延有《秋夜即事》诗来赠,韩翃作本诗酬答之。就六、七句观之,当为诗人闲居无职时所作。


逐句释义: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长竹迎秋风,整个城池洒满皎洁的月光。 又译:早卧在竹席上迎风纳凉,京城上空流泻如水月华。
  簟(diàn):竹制的凉席。也指簟竹。《说郛》载:“簟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
  空:形容秋天清虚景象。
  澹:荡漾的样子。
  月华:月光。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一只(或一行)鸿雁掠过星空,像是向银河飞去,夜里传来千家万户砧杵捣衣声。
  星河秋一雁:喻秋雁高飞如往星河。河,银河。
  砧杵(zhēn chǔ):捣衣用具。砧,垫石。杵,棒槌。古代捣衣多在秋晚。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看这时令气候应该是到了秋天更深夜阑了,但因彼此心意相通而写诗酬赠,连睡觉的时间也推迟了许多。
  节候:节令气候。
  心期卧亦赊:因两心相通而酬赠,连睡觉也迟了。心期,《南史·向柳传》:“我与士逊(颜竣)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赊(shē),迟。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刚才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啼叫。
  向来:这里指即时,犹刚才。
  秀句:指程近的诗。
  鸣鸦:指天将亮时的鸦啼声,应上“卧已赊”。



作品赏析:


是一首酬赠诗。友人程近写 了一首《秋夜即事》赠给诗人,诗人写此诗作酬答,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 景色,赞扬友人寄赠的诗章,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真挚友谊,同时写出时 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为了酬诗,不觉通宵未眠,从而见得彼此心期之深切。全诗前六句都是紧扣“秋夜”。颔联“秋”字“夜”字本是熟字,用在这里便显得生辣。


这是一首酬答诗,为了酬诗,而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前半首写秋夜,声色俱全。颔联属对,尤其自然秀逸。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结构颇为严密。“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清新活泼,实属佳对。末两句赞扬友人寄赠的诗章,感情真挚,不是一般的套语,表现出他与友人的友谊。全诗结构严谨,清幽淡雅。

全诗结构严谨,意境开阔,清幽淡雅。


这是一首酬赠诗。友人程近写了一首《秋夜即事》赠给诗人,诗人写此诗作酬答。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这首诗虽为酬和之作,然而写景却是最为著名。尤其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这两句,对仗工整,把秋夜的寥阔和索寞形象描画的相当贴切,是被人称颂的名句。


首联“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首联写秋夜,声色俱全。“长簟 迎风早”写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 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这 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 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 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写秋夜之景。“长簟”指竹席。时值秋夜,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秋高气爽,空寂的夜晚月光洒满城中。在诗人笔下,我们仿佛看到月光洒满全城,还看到诗人满脸惬意地迎接风的到来。诗人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宁静、安逸的秋夜环境。



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颔联属对,尤其自然秀逸。“星河秋一雁”写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 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 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孤凄的心境。“砧杵 夜千家”描写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 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 好的艺术效果。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诗人 通过词序的变化,意象的重新 组合与全诗的位置经营,便生 发出焕然一新之感,构造了一 种幽怨凄清的意境。前四句就 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 的秋夜之景正与诗人的寂寥心 情相吻合。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写秋夜所见、所闻。秋天的星空掠过一行大雁,千家万户传来阵阵捣衣声。李白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之句,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是纯写景的句子,可是与大雁、捣衣声相连,就陚予这些景更多的含义。这些大雁为什么人传递着什么消息?家家户户又是为什么连夜捣衣呢?诗人并没有继续写下去,只是将景物展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颈联“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 的原因: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 入眠。“节候”,这两个字承接 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 “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 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 入晚秋。“卧”是卧病在床,定 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 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 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现,疾 病缠身,又临深秋,诗人的悲哀情绪,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 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写对朋友的思念。看时令已是临近深秋时分,因为思念朋友,睡觉时已至深夜。“节候”句承接着前两联的秋景所写,然后引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转折自然,没有刻意为之的感觉。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结构颇为严密。以扶病之身而能 长夜吟赏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此处正点明题意。同 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 可以想见。

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写吟咏赠诗,不觉已经天色大亮了。因为思念老友,所以反复吟诵他写的诗篇,不知不觉间,乌鸦不住地啼鸣,天已经亮了。此句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把诗人对友人怀念深切以致夜不能寐的情形,含蓄地展现了出来。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 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构成一个完美的 艺术整体。起笔不先写程近来诗,而在敷展秋景,感喟时节向晚后,以“心 期卧已赊”打转,再结出酬赠,这便使全诗有顿挫曲折之感,避免了平铺直 叙之嫌。另外,律诗有严格的字数、句式、声调限制,而诗人能在方寸之地 上盘马弯弓,驰骋才华,足见高明。 此诗一气呵成,毫无雕琢之感。对仗工整,写景清新,在中唐十分难得。


全诗自然亲切,所写之景都是诗人此时此地的所见所闻,取景典型,风声月光,境界优美,诗味隽永。特别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句,一向为人们所称赏,它不仅对仗精巧流丽,气象寥廓,而且极为生动地把月白风清的秋夜具体化了,艺术化了,显出一种清幽淡雅的诗境。全篇结构严谨,前六句紧扣“秋夜”,七八句称赞友人诗之美妙,为了酬诗,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足见感情真挚深厚。


名家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砧杵夜千家”,必旅中。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何必旅中方有砧声?此说固甚。又:三四清远纤秀,通体亦皆清妥。结和字密。

  清·张载华《初白庵诗评》:“秋”、“夜”二字极寻常,一经炉锤,便成诗眼。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3


试题精选:



作者简介:

  韩翃,唐朝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酬赠之作。有《韩君平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66首。(《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