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木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人胸像(刚果木雕)

  非洲木雕(汉语拼音:Fei zhou mu diao;英语:African wood carving),非洲黑人部族创造的艺术。包括人物雕像、动物雕像和举行仪式所戴的面具。

    

班巴拉人木雕

  马里最大的部族所作雕像,特征是脸面凸起,唇部方尖,发饰下坠,姿态生硬而有力。身躯细长并呈圆柱形,两臂下垂,手部宽大,呈爪状。很少着色,附加装饰品和金属钉,如贝壳、珠子、铜环等。另有契瓦拉羚羊顶饰十分有名。

多贡人木雕

  多贡人沃尔特河流域的农业部族。最古老的雕刻人像叫特勒姆,即举臂且多同动物雕刻在一起的样式,特征为硬木,灰或斑红色,动态优美。有的人像具男女两性之特征。较近代构图趋于几何形体,具有庄严宁静之感。多贡人的面具洗练而大胆,还有多层面具等形式。

塞努福人木雕

  塞努福人亦为沃尔特河流域部族,定居科特迪瓦北边、布基纳法索、马里等地。其作品分5类:①德布勒雕像。身躯、四肢细长,头小,颈细。②德格勒面具。夜间葬礼时使用的盔形面具,对称、工整、庄严。③雕像作品。形式简练,充满活力,面颊突出,乳房圆尖,腹部突出,臂长,曾设有黑奴转运站的塞内加尔葛雷岛肩后倾,背曲。④鸟的雕刻,鸟为塞努福部族象征,多成展翅状。⑤喷火兽面具,眼鼻周围饰各种动物如野猪、袋狼、水牛等形象。

巴加人木雕

  巴加人是由尼日尔河迁到几内亚的部族。木雕头倾,硕大,尖尖的鹰钩鼻,躯体由无手胳膊支撑,庞大呈桶状,腿粗而壮。各阶层均有相应面具,收获季节或葬礼时佩戴。

鲍勒人和古罗人木雕

  鲍勒人居住于几内亚湾,与古罗人塞努福人混居。他们多为祖先和神祗造像,故总以写实态度创作,因此人物性格鲜明。所雕多立像或坐像,肃穆雅静,手置前胸,腿粗壮丰满,两膝稍微内转,躯体长而圆润,并有装饰性文身,表面涂黑,磨光发亮。古罗人雕像造型小巧,情趣幽默。鲍勒人雕像优美动人,表情安静古雅。

阿散蒂人木雕

  阿散蒂人为几内亚湾沿岸部族,其木雕艺术十分雅致。阿库阿巴雕像是民族风俗中常用的小型木雕品。

约鲁巴人木雕

  约鲁巴人是非洲较大的民族之一。大都定居在尼日利亚西南部广大地区。受到地中海和东方艺术的影响,又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木雕多用象征手法,色彩鲜艳,且人和动物形象相配合是其又一特征。种类有国王、贵族和酋长雕像,宝座上的雕像花纹,寺庙门口两侧和回廊的雕花柱,雕花祭坛上的神像以及各种木器和雕刻器皿。特征是:嘴唇丰满前突,眼睛大睁,瞳孔圆大,乳房硕大下垂。

伊博人木雕

  伊博人居住在尼日利亚东南及尼日尔河三角洲东部。面具作品有白脸女人和黑脸男人,身躯、颈部细长,头部短小。

巴彭德人木雕

  巴彭德人居住在扎伊尔宽果河、卢伊河及因济亚河之间西部。其面具形式新颖,睫毛弯曲,眼睑下垂,前额突出,颧骨高突,下颏细尖,鼻尖稍微上翘,鼻孔露出。

巴库巴人木雕

  巴库巴人居住于扎伊尔开赛河及其支流桑库鲁河之间。常见面具:①邦博面具。一种外表镶有铜叶的大型木盔面具。②马桑博面具。有一藤框,上覆棕榈叶,并以贝壳、串珠和皮革块作装饰,鼻、嘴、耳为木雕。③谢纳-马卢拉面具。色彩鲜艳美观,富于变化。

巴卢巴人木雕

    巴卢巴人居住在扎伊尔东南部,坦桑尼亚姆韦鲁湖一带。木雕特点是:发饰复杂,多为十字形或波浪形,头发与前额分界明显,杏核状眼,耳小,文身,表面光亮。女人形象最常见的作品是地神像,而男人形象则以部落英雄为主要对象。一种名为乞妇的女人像更富于表情。巴卢巴人生活中,面具没有雕像作用大,但也有一些生动的面具。